楊雅玲
目前我國乙肝病人數量正在不斷上升,雖然這種疾病可以被治愈,然而治療難度卻相對較大。假如病人護理或者生活習慣不當的話,這種疾病甚至會反復發作,威脅到病人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實際上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乙肝患者都會出現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并因此影響到治療效果與身體健康,甚至會導致乙肝愈演愈烈,引發肝硬化等疾病,危及到病人生命。所以,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乙型肝炎患者常見心理狀況,然后提出了幾點心理調整建議,希望對乙肝患者有一定的幫助。
一、乙型肝炎病人常見心理狀態
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乙型肝炎病人都會表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心理狀態,常見心理情況主要有如下幾種:
其一,恐懼型病人。這部分病人在患上乙型肝炎以后,會產生恐懼心理,惶惶不可終日,害怕自身病情隨時惡化,擔心自身因此失去生命。
其二,焦慮型病人。部分病人在患上乙型肝炎以后,會過度焦慮,憂心忡忡,多愁善感,不僅擔心病情,還害怕將疾病傳染給家人朋友,擔憂家人、工作、前途,害怕自身受到他人歧視,導致治療效果始終不如人意。
其三,悲觀型病人。部分病人在患上乙型肝炎以后,心情過于沮喪,整日悶悶不樂、唉聲嘆氣,過于的失望悲觀,意志消沉,認為疾病不可能被治愈,失去了配合治療的積極性,甚至會自暴自棄,放棄治療。
其四,急躁型病人。部分病人在患上乙型肝炎以后,會產生更為沖動的情緒,性情過于急躁,容易發火,并且經常和他人發生爭吵,甚至處于焦躁不安的狀態。
其五,無所謂型病人。部分病人在患上乙型肝炎以后,因為病情較輕,覺得癥狀不明顯,從而產生無所謂心理,對疾病漫不經心,缺乏對休息和治療的重視,甚至都不會接受治療。
其六,亂投醫型病人。很多病人患上乙型肝炎以后,會出現病急亂投醫的情況,輕信各種謠言、醫藥廣告以及所謂的“偏方”,通過不科學、不正規的方法進行疾病治療,最終造成了病情延誤、加重,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
二、乙型肝炎患者心理調整建議
(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
在日常生活中,乙型肝炎病人必須對自身情緒進行適當調節,正確看待乙肝病情,做好心理自我調節,保證自身始終保持健康正常樂觀的心理狀態,樹立戰勝乙肝疾病的自信心,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身體康復效率。同時,通過實際調查發現,情感變化對乙肝病人的病情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憂思過度或者暴怒等都會導致肝臟病情進一步加重。因此,患上乙型肝炎以后,我們必須要做好心態的實時調整,消除自身的不良情緒,這樣才可以加快自身的恢復效率,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不自卑、不急躁
假如發現自身患上了乙型肝炎或者自身屬于乙肝病毒攜帶者,必須要放松自己的心理狀態。假如病情較輕并暫時不需治療的話,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保持心態穩定,絕對不能焦躁,認識到自身和正常病人并沒有任何區別存在,就算和他們在工作與生活中發生普通接觸,也不會造成疾病傳染。因此,就算我們感染乙肝病毒,也不要自卑,并積極參與到工作與生活中去,堅信病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自己終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三)不求快,不要盲目對比或者恐懼
眾所周知,乙型肝炎雖然能夠治愈,但是周期卻相對較長,難度也比較大,容易反復復發,并且具有傳染性,嚴重的話甚至會威脅病人生命。因此,很多人在患上乙型肝炎以后,都會產生恐懼心理,會盲目與別的病人進行對比,渴望更快地恢復身體健康,這實際上屬于一種嚴重的心理誤區。所以,如果我們真正患上乙型肝炎,應該樹立正確的醫學觀念,到醫院接受必要檢查。同時,還要認識到乙型肝炎屬于慢性疾病,絕對不能急于求成,相信醫生的專業能力,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嚴格遵循醫囑,這樣才可以使自己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高效恢復。
總而言之,乙型肝炎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肝臟病變。病人會出現食欲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等癥狀表現。還有一些病人則會出現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的表現。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甚至有可能發展成肝硬化乃至肝癌,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很多病人都會因此產生焦躁、急于求成、恐懼以及焦慮等心理,影響到病情恢復。所以,乙肝病人必須及時調整自身心理狀態,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消除急于求成的心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這樣才可以使他們的身體更加快速的恢復健康。
(西昌市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四川西昌 6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