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在進行外科手術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肉體上的疼痛感,并且也為順利完成外科手術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對患者進行麻醉會有一定的風險,具體來說就是患者進行麻醉之后藥物會干擾其生理功能,從而導致患者的生命體征不穩定或者發生失代償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相關的醫護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應對措施,一般不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后果,否則很有可能使患者出現一系列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或者功能障礙,如果情況比較嚴重還有可能導致患者殘廢甚至死亡。
出現麻醉風險的原因
1.麻醉因素。(1)麻醉選擇不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麻醉藥物選擇不當;二是麻醉方法選用不當。比如:采用椎管內麻醉的方法對低血容或者休克患者進行麻醉等;(2)麻醉操作不夠認真細致。例如誤將氣管插管插入患者食管、血管誤入局麻藥以及空氣栓塞等等;(3)未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麻醉管理。如在對患者進行全麻的過程中鈉石灰突然實效、過度通氣或者通氣不足、患者體位發生改變時氣管導管脫出、氣管阻塞以及嘔吐誤吸等等;(4)麻醉機械故障。比如電氣設備漏電、麻醉失效、環路漏氣或者阻塞、氣流量計刻度不準等等;(5)麻醉處理失誤。比如異型血誤輸、誤用藥物、過量使用藥物以及誤用氧源等等;(6)其他因素。比如患者對相關藥物過敏、患者出現惡性高熱癥狀等等;(7)麻醉醫師自身的問題。一少部分麻醉醫師缺乏較高的綜合水平和較強的安全意識,并且往往還有嚴重的僥幸心理,甚至出現患者在進行手術時發生異常,而麻醉醫師卻不在場的情況[1]。
2.外科因素。(1)進行手術的時機不恰當。如果患者進行手術之前出現呼吸道感染、高血壓、哮喘以及貧血等癥狀時不宜進行麻醉和手術,特別是患有張力性氣胸還未有效處理的患者以及超過六個月的心肌梗塞患者;(2)在對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相關醫護人員的不良習慣動作導致患者器官受到損害;(3)環境因素。比如手術室缺乏良好的通風條件,過于濕熱,醫護人員和患者容易流汗等等。
防范麻醉風險的措施
1.合理選用麻醉方法。麻醉醫師在選用麻醉藥物和麻醉方法的過程中要對患者的病情、具體的手術方式以及醫院內部的設備條件等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對于患者手術中生命體征的變化情要進行嚴密的觀察,并作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確保患者重要器官不會受到損害,能夠正常的發揮其功能。
2.手術之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做好手術之前的準備工作能夠使麻醉風險大幅減少,從而使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殘廢、死亡的概率大大降低。另外,麻醉醫師還要與手術醫生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時機為患者進行手術。除此之外,如果患者在手術之前出現了貧血、高血壓、低血容量等異常狀態,應先治療糾正患者出現的異常狀態然后再進行手術。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麻醉醫師應該在手術之前準備好相關的急救用具和藥物,不能因為是小手術、小型麻醉而掉以輕心,必須要做到萬無一失,確保患者的安全[2]。
3.不斷提高麻醉醫師的專業素養。麻醉醫師首先要對本專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術進行不斷的學習,從而能夠對相關的臨床知識進行充分的把握,進而使自己的專業素質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手術中出現的緊急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置,防止因醫療事故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傷害。
參考文獻:
[1]張桓, 張晗, 劉延冰. 預防麻醉意外與并發癥,降低麻醉風險[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 19(13):1627-1628.
[2]陳炎春, 樊超. 麻醉風險評估及分級管理平臺對麻醉安全的影響研究[J]. 醫院管理論壇, v.35;No.259(5):22-24.
(德陽市旌陽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四川德陽 6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