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拯

摘要:在我國鋼琴調律領域,經過專業訓練的盲人已經能完成曾經只有健全人才能完成的鋼琴調律及維護保養工作。通過回顧我國盲人鋼琴調律師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和盲人調律師的成長可以發現,由長春大學成功主辦的“卡特基金會盲人鋼琴調律師資班”(以下簡稱“卡特班”)項目至今,國際交流一直對我國鋼琴調律技術的進步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盲人鋼琴調律師職業教育發展? 國際交流的推動作用
2020年11月21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中國樂器協會理事長王世成同志在中國樂器協會電鳴樂器分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上帝是公平的,盲人視力的功能弱了,聽力的功能就增強了。2016全國鋼琴調律大賽共有36位盲人調律師參加比賽,進入前16名的選手就有兩位是盲人調律師。”在鋼琴調律領域,我國盲人已經能完成曾經只有健全人才能完成的鋼琴調律及維護保養工作。
我國的盲人鋼琴調律職業教育工作始于1990年。1990年,由長春大學主持的“卡特班”項目至今,我國的盲人鋼琴調律師職業教育取得了豐厚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培養了一批技術過硬的盲人鋼琴調律師,他們中的很多人一直活躍在鋼琴調修服務的第一線。
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指導方針。我國的盲人鋼琴調律職業教育能獲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政策指引、教育部門和各級學校的積極支持,離不開教師們的辛勤付出。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國際交流對我國盲人鋼琴調律師的技術進展,乃至整個國內的鋼琴調律技術的進步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盲人鋼琴調律師職業教育始于長春大學主辦的“卡特班”項目
1990年,美國前總統卡特先生創辦了“2000年全球發展基金會”(簡稱卡特基金會),其中一項是援助中國盲人就業的國際合作項目。受國家教委和中殘聯的委托,由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承擔了這個項目。王文琦教授被任命為該項目的負責人。項目簡稱為“卡特班”。“卡特班”是建國后首次利用外資,引入國外先進技術開展的一次鋼琴調律教育實踐。
盲人是需要援助的群體之一, 他們需要社會的幫助。我國政府近年來為盲人做了大量工作, 但要使盲人充分發揮聽覺優勢、開創就業新路對于從事特殊教育事業的人士來說, 還有不少的工作要去做。
當時的長春,既沒有鋼琴廠也沒有鋼琴調律專業院校,師資問題就擺在了首位。為了更好地完成“卡特班”的教學工作,王文琦教授采取了“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辦學模式。先后聘請了沈陽音樂學院于信東老師,來長春擔任鋼琴調律實操課主講老師;聘請了吉林藝術學院費文老師,講授鋼琴維修課方面的理論與實操;聘請了吉林藝術學院孟紹均教授講授律學及十二平均律理論基礎。
特別聘請了美國佛羅里達州音樂學院的鋼琴調律師Anne Garee女士與吳揚(助教兼翻譯)老師講授十二平均律實操課程,為“卡特班”學員傳授了先進的十二平均律分律技術及三、六度檢驗技術,對“卡特班”乃至我國鋼琴調律技術的進步影響深遠。吳揚老師出國前,曾經師從于南京藝術學院鄭懷杰教授學習過鋼琴調律,對Anne Garee女士的所講、所授傳達準確,為“卡特班”學員正確領悟美國專家講課內容起到了關鍵作用。
王文琦教授采取“走出去”的辦法,帶領全班學員走訪國內知名院校。他帶領“卡特班”的學員們來到中國音樂學院,邀請資深專家王興龍老師,為“卡特班”學員就律學理論與調律實操如何結合方面,講授了十二平均律理論拍頻值如何計算等相關知識,并進行了現場實操與指導;最后來到國內最早開展鋼琴調律學歷教育的沈陽音樂學院參觀學習。
二、國際交流對盲人鋼琴調律職業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鋼琴基準音組進行分律,是調律的核心技術之一,為了更好地讓盲人調律學員掌握鋼琴調律的核心技術,“卡特班”聘請的美國專家,佛羅里達州音樂學院的鋼琴調律師Anne Garee女士的講學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Anne Garee女士講授的“三、六度聽比檢驗十二平均律分律法”及八度擴展的一系列聽比檢驗的量化手段,開闊了“卡特班”學員的視野,找到了方向,使“卡特班”學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傳統方式下的經驗性錯誤,適合系統教學,縮短了教學進程。現在看來,這一點是決定“卡特班”顯現成果的關鍵。在國內至今還有部分鋼琴調律師不知道用三、六度聽比檢驗十二平均律分律,所以才有了作為當時乃至而后的一段時間里“卡特班”人在同行眼里那獨具特色的調律法。“三、六度聽比檢驗十二平均律分律法”至今還是先進的調律方法之一。2004年在國家職業教材(高級)中也引進了Anne Garee女士的“三、六度聽比檢驗法”。
三、盲人鋼琴調律師職業教育發展的三十年
“卡特班”項目結束后,所有學員回到了全國各地的工作崗位,在各省市培養盲人調律師。“卡特班”中的盲人學員李任煒,回到原單位北京市盲人學校后,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于1991年在北京創辦了全國第一個盲人鋼琴調律中等職業教育專業。
在李任煒老師的教學生涯中,經過不懈地研究與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依靠觸覺完成鋼琴調修中的測量、調試等操作方法和技巧。為實現觸覺測量,李老師特制了定規和工具,使盲人也能準確把握鍵高、鍵深、擊弦距離、斷聯距離、弦槌回程等機械狀態。通過改造外徑千分尺,粘貼相應的點狀標記,使盲人也能精確地測量出琴弦、銅絲、申達針、弦軸的直徑。盲生們通過上述技術手段和艱苦地摸索、磨練,都能掌握立式鋼琴、三角鋼琴的幾十個調整步驟和維修方法。隨著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對盲人調律師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北京市盲人學校培養出的盲人調律師還沒畢業就已被各大琴行預訂一空。
在北京市盲人學校盲人調律師的培養過程中,國際交流同樣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德國《柏林晨郵報》2000年1月3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鋼琴調律市場對于盲人來說是個市場空缺》一文。大意為,一位有著嚴重視力障礙的,德國慕尼黑里夏德-施特勞斯音樂學院以及施泰格利茨盲人音樂學校,通過國家審核的鋼琴調律師及音樂老師,梅爾廷·倫貝克來北京看了一場演出,演出所使用的鋼琴為貝森朵夫牌大型三角鋼琴,而這臺鋼琴的音非常不準確。梅爾廷·倫貝克深有感觸,決意對中國開展一些幫助。
無獨有偶,德國馬爾堡協會剛好在中國有一個幫助中國盲人就業的項目,梅爾廷·倫貝克聽說這件事后感到歡欣鼓舞。經過一番溝通協商后,梅爾廷·倫貝克于1999年9月1日在有著125年(時年)歷史的北京市盲人學校教授鋼琴調律。他認為“在德國和法國,盲人調律師是得到社會認可的”,他說“我們作為視力有障礙的人必須拿出150%的成績,否則沒有人會雇用我們”。時年47歲的李任煒老師說:“梅爾廷如此好的幫助我們,正是因為他自己也是盲人”。在這樣的國際交流背景下,中國的盲人學員們開始“發揮聽力優勢,開辟廣闊人生”。
2002年,在李任煒老師多方奔走下,促成了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開辦盲人鋼琴調修專業一事,學制為三年。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盲人調律師畢業時全部具備了國家高級鋼琴調律師水平。找盲人調律的客戶也變得越來越多,甚至還有鮑蕙蕎、殷承宗、郎朗、李云迪等著名鋼琴家。
2012年,北京聯合大學鋼琴調律專業正式升級為大學本科,作為特聘專家的李任煒老師此時已年過六旬。由于盲人鋼琴調律教學的局限性,為讓更多盲人學好鋼琴調律,李任煒老師克服困難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此時的他不僅要教好盲生,還要兼顧培養能夠教授盲人學生的專業教師,在李任煒老師培養的幾位學生中,王穎科比較突出,逐漸可以輔助李老師完成一些教學工作。李任煒老師幾乎把聯合大學的全部教學工作都交到了王穎科手中,請他負責大二、大三、大四,三個年級的教學工作。盲人調律師在經過本科四年系統培訓后,綜合能力更強,音準把握性更好,能把鍵盤機械調整至理想觸感,并能熟練掌握各項鍵盤機械的維修工作,如:更換轉擊器、止音器彈簧、申達針、申達呢、攀帶、鍵孔呢、鍵皮等。部分優秀學員甚至可以對鋼琴進行大修、翻新。
結 語
國際交流對我國鋼琴調律技術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中國盲人鋼琴調律師感受到了來自國際友人的關懷,學習到了先進技術,增強了中國盲人調律師的自信。盲人鋼琴調律師的成功,離不開國際交流。
近三十年,北京已成功將四五百名盲人培養成為了合格的鋼琴調律師。來北京求學的盲人學成后又回到當地從事鋼琴調律工作,很多城市都能看到盲人調律師的身影。盲人鋼琴調律師已成為我國鋼琴調律行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習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我們應努力推動盲人就業和創業,讓盲人有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使盲人也能盡快實現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