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根






雙吐的演奏技法被廣泛應用是在浪漫主義時期,由于樂器已經基本形成為現代小號,而且演奏者的演奏技法也由于樂器的改進而迅速發展,雙吐已經成為較為普遍的演奏技法,加之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需要更豐富的演奏技法來表現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和情感,所以大量的雙吐的段落在浪漫派小號作品中被創作了出來。浪漫主義時期的雙吐大致有三種表達方式和創作手法,下面的譜例中會一一闡述。
譜例5:降A大調小號協奏曲 作曲:亞歷山大·格里戈里耶維奇·阿魯秋年(Alexander Grigori Arutiunian)
蘇聯和亞美尼亞作曲家阿魯秋年的《降A大調小號協奏曲》被稱為世界三大小號協奏曲之一,是因其具備極高的音樂性和技巧性。這部小號協奏曲的寫作過程很有意思:阿魯秋年本打算在1943年專門為在亞美尼亞愛樂樂團的好朋友,首席小號演奏家瓦塔薩里揚寫一部協奏曲,但瓦塔薩里揚卻在衛國戰爭中犧牲了。這部小號協奏曲作品直到1950年完成以后才由亞美尼亞小號演奏家梅希爾楊首演于埃里溫。1977年,蘇聯著名小號演奏大師多克希采爾演奏這部協奏曲時,為之錦上添花譜寫了十分精彩的華彩樂段,被阿魯秋年選中,他隨即把這部協奏曲題獻給了多克希采爾大師。可以看出從海頓為維也納宮廷歌劇樂隊首席小號演奏家凡丁格爾而作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到這部阿魯秋年的《降A大調小號協奏曲》,都是作曲家為小號演奏家特意創作的,也可以說正是這些小號演奏家對于樂器的改良和自身超凡的演奏技術,才推動了小號演奏技法的發展,使作曲家能夠更開闊地創作出更難的小號技法。比如這段雙吐,作曲技法則是典型的模進,音程關系很近。在?G大調的模進走向里,運用雙吐的演奏技法,演奏者不僅要考慮到在這個調中每個音級的音準,還需要保持樂句的連貫性和伸展性。所以我們在演奏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不要太突出單個音,而應該演奏得幾乎沒有縫隙,像單音在模進。這種創作手法和演奏技法也是浪漫主義時期三種雙吐表達方法之一,也是我們用譜例闡述的第一種。
譜例6:音樂會練習曲 作曲:亞歷山大·格季凱(Alexander Goedicke)
《音樂會練習曲》是蘇聯著名作曲家格季凱為小號創作的以練習“雙吐”為目的的樂曲,是小號演奏者熟練掌握雙吐的入門必奏曲目,非常具有代表性。樂曲有著非常美的旋律,但是要想完整地演繹這部作品,必須能清晰地演奏幾段雙吐的部分。這段譜例的難度在于,要在連續的琶音中完美地演繹“雙吐”,也就是說音與音之間的音程關系遠了,演奏時跳動大。作曲家其實完全可以以單吐來表達這段旋律,但是運用了雙吐就豐富了演奏效果。在練習這段旋律的時候,可以先把雙吐簡化為單吐練習,在完全能控制音準和手指的時候,再用雙吐由慢到快配合手指的練習,這樣的效果很好。這種創作手法和演奏技法也是浪漫主義時期三種雙吐表達方法之一,是我們用譜例闡述的第二種,在俄羅斯浪漫派的小號作品中已經開始把雙吐運用到琶音連接了。
譜例7:F小調小號協奏曲 作曲:奧斯卡·彪姆(Oskar Bohme)
彪姆是德國著名的小號演奏家、作曲家,他早年在德國萊比錫學習作曲和小號演奏,后在1897~1921年在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吹奏了24年短號,后來又擔任小號教學工作。這首《F小調小號協奏曲》是浪漫主義時期的小號代表作,此曲的風格就是在炫技中表達音樂和情感,用小號高超的技巧來詮釋美妙的旋律。這種創作手法和演奏技法是浪漫主義時期中三種雙吐表達中的一種,也是我們用譜例來闡述的第三種。正因為作曲家本人也是小號演奏家,所以他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不僅把雙吐運用到大量的琶音中連續演奏,并且在雙吐中用不同的音高,更加增大了演奏的難度。如譜例中所示,需要手指和舌頭的配合更加的天衣無縫、行云流水,比上一種雙吐技法更加的準確。在演奏者的技術和樂器都不太先進的時候,這種樂句只能用單吐來演奏,相比之下演奏出來的效果缺乏活力。在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不滿足于同音的雙吐,創作不同音的連續琶音雙吐,不僅發展了小號吐音技術,也表達出更為順暢的旋律。
譜例8:小協奏曲 作曲:安德烈·焦里維特(Andre Jolivet)
《小協奏曲》是典型的法國近現代派的作品,這段半音化雙吐的演奏由于缺乏調性的明確性,需要演奏者注意區分不同音程關系的音與音之間氣息的微妙控制,比如上面例子的第一小節里,?F音-A音為小三度,E音-?E音是一個增一度(小二度),在快速的吹奏中,它們之間的區別很微小,但為了保證良好的音響效果和音高的準確性,需要在用氣的力度和口腔的空間(寬窄)變化上做到細致而準確。法國樂派對小號作品的創作給近現代小號演奏技法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小號演奏家教育家阿爾班到后來偉大的小號演奏家毛瑞斯·安德烈,都創作并演奏了大量的小號作品。這首焦里維特創作的最為優秀的小協奏曲中的雙吐段落,難點在于不好拿捏、把控手指和舌頭,并不是傳統的調內演奏雙吐的習慣,而是每一個音都在變化,略帶有一點爵士風格的旋律走向。
縱觀以上譜例,雙吐這項在小號演奏中最為重要的技法,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已經成為了小號高難度作品演奏的必備技法。雙吐這一技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尤其是浪漫主義時期,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使得樂器本身飛速的發展,也就成就了小號作品中雙吐技法創作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雙吐技法的演變也離不開演奏者本人,個人的技術能力與樂器的發展相融合,才使得雙吐不斷變化,充滿挑戰。
四、三吐
1.概念和演奏法
三吐是小號吐音技巧中特殊的一種演奏法,它是單吐與雙吐的變化與發展,當吹奏一段快速的三連音、六連音而單吐、雙吐無法勝任時就需要用三吐法來解決。
三吐的練習以先說為好,可以先對著手掌說“TU”“TU”“KU”“TU”“TU”“KU”,以檢驗吐音時氣流的流速和爆破力。剛開始時“KU”這個吐音要比發前兩個“TU”“TU”的吐音強一些。原因與雙吐練習時類似,“KU”的音是用舌頭后半部的動作來產生的,不易吹得干凈和集中,待逐漸掌握舌頭的運動方法和與氣流的整體配合后,再在號上練習。三吐與雙吐的區別在于,雙吐是舌頭規則的前后“TU”“KU”的運動,而三吐則是“TU”“TU”“KU”,是“AAB”的形式,沒有雙吐那么規律,所以不容易很好地控制。演奏者可先從小字1組的G音開始,掌握后再發展其他音域。說和吹的練習要交替進行。三吐練習要從慢速度開始,用快、慢兩種速度交替練習,使舌頭的運動得到更好的控制,調整好舌頭在口腔中的運動動作,待各個要領掌握后再逐漸加快速度。三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個吐音都要平均、一致,組與組之間的連接要均勻,以讓人們分辨不出組與組之間的交替為最佳,做到無論快慢,都能應用自如。三吐要用強、弱兩種力度交替練習,以適應不同音樂表達的需要。演奏較慢或較強三吐時,舌頭的動作要相應的大一些,而演奏較快或弱的三吐時,舌頭的動作要相應的小一些。吹奏三吐時舌頭要盡可能相對的放松,速度要有所節制。不要長時間在自己的極限速度上練習、演奏,否則,舌頭就會變得僵硬,無法正常運動,造成傷害。
三吐的運用是從浪漫派時期的作品開始運用的,因為在古典主義時期,無論是小號演奏者的技能還是樂器本身,都無法演奏三吐這么高難度的技巧。
在眾多的古典作品中,幾乎沒有作曲家使用三吐這種演奏技法。到了浪漫主義時期,由于小號樂器本身的改良和發展、演奏者本身演奏技術的提高,以及作曲家創作作品的需要,出現了大量的三吐技法。在三吐的作品中,作曲家有時會標注吹奏重音,在這時重音往往是每三個一組音的第一個音,這也是三吐與雙吐的區別,用重音演奏更增加了快速吐音的立體感。
2.譜例及分析
譜例9:威尼斯狂歡節 作曲:簡-巴普蒂斯特·阿爾班 Jean-baptist Arban
阿爾班是法國近代著名的小號和短號演奏家。他所出版的《短號-小號基本教程》被小號演奏家譽為小號的圣經。里面包含了所有的小號演奏技法的訓練和特性練習曲14首以及12首變奏曲,吐音的訓練是此書的重點之一。這首《威尼斯狂歡節》,是典型展示三吐的樂曲。難度在于每一個音要用手指重新按鍵,并且手指和舌頭必須保持高度一致,所以說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加重手指的力度和靈活度,同時讓舌頭保持放松的狀態,用氣息推動舌頭的運動,達到非常有彈性的效果。在這一譜例中,作曲家還在三吐音組加上重音,通過重音的表達,形成表現出主題的旋律,這在古典主義時期作品是沒有的。這既是浪漫派作曲家創作技法的提高,也給演奏者極大的挑戰。演奏者必須要強調重音,在演奏重音的同時要用氣息強調這些旋律音。正是因為有了三吐這樣的技法,才使得作曲家在表現主題旋律的時候更加多樣化,更加立體感。
譜例10:小協奏曲 作曲:安德烈·焦里維特 Andre Jolivet
焦里維特的《小協奏曲》,以其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而聞名,里面有大量的三吐演奏技法。譜例中的樂句就是一段快速的三吐旋律,這段樂句一開始練習可能并沒有太明顯的旋律,演奏者不能把吐音劃分開來單獨地拼湊,而是應該把三吐演奏得盡量連貫。當演奏連貫之后,演奏者就能聽到一定的旋律走向,形成焦里維特式的旋律。另外,這個樂句的音程關系非常不規則,這也是典型的近現代作品的創作手法,三吐在這種音型中的運用更是難上加難,對演奏者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
五、結語
總之,吐音演奏技法是為音樂創作和音樂演奏而服務的,我們應該靈活、準確、高質量地運用吐音技巧來表達不同藝術時期的作品風格和特點。正如本文所述,在樂器、演奏者技巧、音樂風格和作曲家創作訴求的影響下,吐音的發展在各個時期各有特點:在古典主義時期,吐音以單吐為主,強調清晰、自然的演奏風格;到了浪漫主義時期,雙吐和三吐演奏技法已在作品中廣泛應用,使得作品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多樣;到了近現代時期,演奏者和小號樂器已經具備演奏各種吐音技法的能力,作曲家則需要用不同的吐音來表現某種特定的音樂效果,音樂表達更具個性化。所以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作品中,小號的演奏技法的演變對演奏家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演奏家根據不同的音樂風格特征去調整。在熟練地掌握了這些技法后,準確的認知不同藝術時期的作品風格并且能精準演繹,才是演奏者研究小號技巧的真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