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組組數據、一個個熱詞勾勒出我們一年來的成就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參照,來看看重慶的行動,從中可以感受到巴渝大地奮進的腳步。
脫貧攻堅
報告原聲
年初剩余的55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2個縣全部摘帽
重慶行動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18個貧困區縣全部摘帽,191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動態識別的190.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力戰脫貧,優先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生產,優先組織貧困勞動力返崗就業,深入實施脫貧攻堅總攻十大專項行動,深化魯渝扶貧協作,完成脫貧攻堅普查,有效鞏固脫貧成果,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點,“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動態清零。


創新驅動
報告原聲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重慶行動
創新平臺體系不斷完善,完成重慶高新區、經開區體制改革和擴容升級,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加快兩江協同創新區發展,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鏈條完整、功能互補、支撐有力的創新平臺體系。創新主體加快集聚,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成效明顯,88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來渝設立分院分所,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10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7家,新型研發機構達到142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4222家、26371家。區域創新活力增強,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3件,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8.6%。

對外開放
報告原聲
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重慶行動
開放通道持續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96個國家、260個港口,中歐班列(渝新歐)累計開行超過7000班,國際航線增至101條,重慶成為全國首個同時擁有港口型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平臺引領帶動作用增強,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自貿試驗區、兩江新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集聚了全市外貿進出口的80%、外商直接投資的60%。開放型經濟穩中提質,五年實際利用外資523.8億美元,在渝世界500強達到296家,智博會、西洽會、中新金融峰會、重慶英才大會等影響力不斷增強。以開放促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中央部署重慶的改革任務479項全面落實、930項穩步推進,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五年新設市場主體212.7萬戶,上市企業達到76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9%。



長江經濟帶
報告原聲
扎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重慶行動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取得新成效。生態保護修復深入開展,基本完成國家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試點和縉云山、水磨溪等自然保護區保護修復工作,全面完成1700萬畝國土綠化提升任務,森林覆蓋率達到52.5%。綠色低碳轉型提速,率先發布“三線一單”,廣陽島入選“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雛形初現,重慶經開區入選全國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全市建成綠色園區10個、綠色工廠115個、綠色礦山170個,發行綠色債券264.5億元,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任務全面完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縱深推進,河長制、林長制、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重點改革取得突破,中心城區列入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