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九龍坡區提出了“三高三宜三率先”的發展總愿景,精準科學地描繪了九龍坡區未來的美好藍圖。
在此基礎上,九龍坡區住建委正以新時代“九龍精神”為綱領,激發內生動力、修復城市生態、完善城市功能、傳承歷史文化、促進數字化應用、創新管理機制。
同時,九龍坡區住建委以“五個一”戰略(塑造一個美術半島、鍛造一個智慧商圈、打造一大生態景區、再造一個九龍工業、建造一座現代新城)為前進方向,奮力書寫“人文之城”“科學之城”“山水之城”新篇章,力爭全區城市提升方面的發展成績、發展態勢、發展格局煥然一新。
城市提升,是九龍坡區積極踐行對全區人民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承諾最真實的寫照。
“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九龍坡區城市提升取得顯著成績:楊家坪商圈和石橋鋪商圈提檔升級,打造了九龍新商圈,建成九龍門、九龍印、九龍泉、九龍灘等一批城市新地標,提速打造九龍美術半島,啟動建設重慶美術公園,中梁山花博園一期項目即將完成,建成城市公園游園11個,改造老舊小區120萬平方米。顯著提升的城市品質全力托舉起民生“幸福夢”。
好風憑借力,九龍耀九天。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九龍坡城市提升思路更清晰、步履更堅實。
關鍵詞:特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公共空間節點率先亮相
城市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保護好自然生態,又要保護好歷史人文,其核心是發掘城市特色。江,是九龍半島最大的特色。長江在這片土地上鐫刻下如詩如畫的美景,也孕育了九龍半島豐厚的人文和工業底蘊。如何在利用好九龍半島先天資源的前提下提升城市品質,是九龍坡區城市提升中的一個關鍵命題。
九龍灘,是解開這一命題的切入點。這里既是長江文化藝術灣區項目,也是“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十大公共空間節點之一,更是重慶市十大公共空間節點項目中率先采用PPP模式實施的項目。
陽春三月,踏青親水的好時節。今年春節前完成施工的九龍灘游人如織。電梯、臺階等設施,打通了城市腹地與濱江之間的“梗阻”。河邊沙灘上,有的市民享受起了與水的零距離觸碰;濱江路上,市民跟隨著蔥綠的花草漫步;廣場上,風箏搖曳著飛向高空……在九龍灘,從消落帶到濱江路,再到廣場,隨著九龍坡區城市提升工程的逐步完善,這里處處是歡聲笑語。
事實上,九龍灘只是九龍坡圍繞30公里長江岸線資源做文章的一個縮影。接下來,九龍坡還將結合“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重點實施九龍灘、西部濱江路提升等項目,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濱水空間。
圍繞“長江文化藝術灣區”整體布局,九龍坡城市提升的重點絕不僅僅是九龍灘。該區將聚焦“美術+生態靚顏值”“美術+文化提氣質”“美術+經濟增價值”三大任務,打造“時代藝島”“人文圣島”“生態綠島”。
與“長江文化藝術灣區”息息相關的重慶美術公園,去年5月正式落戶九龍半島。重慶美術公園規劃建設九龍半島文化藝術會館、書院、畫苑、美術館群、博物館群、生態型親水公園等重大文化藝術設施,并將以四川美術學院為核心,串聯九龍半島美術館、博物館群等重大公共設施和102藝術基地、501藝術基地等。未來,重慶美術公園將以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為核心、電廠工業文化區域為鏈、九龍濱江生態區域為極,打造成一個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業”為一體、市民廣泛參與的無邊界美術公園。

九龍坡區對九龍半島城市特色的挖掘不僅限于“兩江四岸”與“美術”。作為傳統工業強區,九龍坡擁有的豐厚工業遺存,也是城市提升的重點發掘對象,這里正依托重慶抗戰兵器工業舊址群,打造博物館聚集地。
目前,抗戰文物博物館、兵器發展史博物館、民間祈福博物館、重慶故事博物館等9個主題博物館已經開放。未來,農民工博物館、數碼博物館等多個特色博物館也將相繼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自行研發建造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中的166艦也將來到九龍坡長江之濱,以海軍博物館的形式,面向市民開放。此外,九龍灘“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中,還有一項“三道”貫通重點工作。“三道”,即親水道、彈性道和活力道。屆時,市民不僅可以從三個高度感受不同視野的長江景色,還能從“三道”通往停靠海軍166艦的碼頭。
今年,九龍坡城市提升工作將繼續彰顯城市自然人文底蘊,高品質實施九龍新商圈、廣大新天地、巴渝國醫城、九龍灘大5A景區、華巖寺旅游區等人文精品項目,全力推進重慶美術公園、中梁山生態景區建設。
關鍵詞:有機既改“面子”也改“里子”
商圈是現代城市生活的標配。對于那些老舊商圈來說,又該如何提檔升級?九龍坡區在城市提升工作中找到了解決之道——利用基礎設施的配套升級,打造雙星閃耀、活力四射的九龍新商圈。
楊家坪商圈與石橋鋪商圈是“老商圈”,都屬于城市提升工作中提檔升級的對象。九龍坡區住建委根據兩者特色,分別進行了不同的改造。
楊家坪商圈的提檔升級工程,以“文化創意、人文智慧、生態休閑”為魂,傳統的楊家坪商圈如今成了新晉網紅。九龍門、九龍印、九龍泉等新地標,早已成為市民休閑的熱門打卡地。新華書店、躍華商都、斌鑫世紀城等建筑面貌也煥然一新。環道護欄變成了古香古色的鐵藝欄桿,22根軌道墩柱披上了“彩衣”,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隨著華潤萬象城、九龍濱江等一大批市重點商業項目建成營運,周邊配套、交通環境不斷完善,商圈面積也從過去的0.2平方公里拓展到現在的2平方公里。
石橋鋪商圈也有了新的靈魂,這里正朝著智慧生活型商圈3.0時代邁進。隨著“國潮”“藝術”“電競”“文旅”等業態的注入,這里正在構建“主題街區+休閑景區+藝術展區+產業園區(硅巷理念)+未來社區”,打造區域級的電子信息服務前沿集散陣地、綜合型現代潮流的體驗式購物街區、山城氣質的立體花園式休閑中心、主城文旅娛一體的互動型消費中心。
與楊家坪商圈和石橋鋪商圈升級改造共同推進的,還有連接兩大商圈的石楊路拓寬改造工作。基礎設施的完善,使楊家坪商圈正與石橋鋪商圈一道,共同推動九龍新商圈成為城市會客廳,九龍坡商圈的雙星效應愈發凸顯。
商圈改造并不僅限于商業體,還有與商圈一同老去的居民區。
九龍坡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城市有機更新中,我們既要有‘面子’,也要‘里子’,城市有機更新的工作思路下,我們引入了片區和有機單元的概念,工作方式也從過去零碎式改造升級轉變為打組合拳,城市功能缺什么,我們就在什么方面進行補足。”
去年,九龍坡區根據楊家坪商圈整體提檔升級需求和解決農轉非小區居民實際困難,確定了9個提檔升級的小區。改造圍繞房屋公共區域修繕、建筑節能改造、小區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養老撫幼、無障礙、便民等公共服務設施展開。同時,改造以入戶征求意見為基礎,為居民們提供菜單式選擇,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確保提升后的小區不光要“好看”,關鍵要“好住”。
冶金四村老舊小區的蝶變就是一個典型。該小區建成于1987年,原屬十八冶職工家屬區。九龍坡區住建委牽頭各區級部門,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切實解決老舊小區居民住房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改造配套項目包含步行系統、車行系統、園區路燈、雨水排水溝、社區配套、運動場所、景觀綠化、樹池、立面管線等。此外,還改造了安防系統、污水系統、消防改造、建筑外立面等,老百姓的民生幸福感節節攀升。
2020年,九龍坡區在全國率先采用PPP模式實施10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建筑面積120.46萬平方米、惠及1.63萬戶,實施棚戶區改造9.42萬平方米,惠及1700戶。
關鍵詞:提質產城融合讓城市能效迭代升級
九龍坡區老城在以“人文之城”為核心進行有機更新提質的同時,以“產城融合”為核心的現代新城也在提速建設。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隨著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加快建設,九龍坡區正以“中國重要的人工智能城、創新科學城、山水生態城”為目標,致力于將九龍西城三鎮打造成為“人工智能高地、高新產業基地、山水美麗之地”。
目前,中鋁高端制造集團已經在西彭拉開了序幕。該集團將以總部公司的形式,構造全球一流的鋁產業板塊經濟,為軌交船舶、航空航天等領域提供高端鋁材。
按照規劃,陶家被定位為“公園陶家”“智慧陶家”“人文陶家”,著力打造生態新城、智慧新城、魅力新城。未來,陶家將和雙福一起,組成西部(重慶)科學城4個副中心之一,承接科學城的公共服務和商業功能。當前,陶家已經比照中心城區、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標準超前部署,從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公共服務設施等全面推進,高標準建設一座現代新城。
銅罐驛,九龍西城的傳統農業鎮,因為大英雄灣美麗鄉村項目的建設,正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未來,銅罐驛不僅有智慧溫室農業、美麗鄉村和農旅公園等休閑觀光農業,還有集科普教育、民俗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全季節田園休閑旅游勝地。
同時,九龍坡還積極推動產業迭代升級,提升城市能級。今年初,九龍坡區政府與重慶市住建委、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簽定協議,在九龍坡高九路六店片區,圍繞重慶打造“設計之都”總體目標,共建山城設計中心,打造百億級設計創新產業園,構建以建筑設計為龍頭的設計產業全流程產業鏈,搭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平臺。
“十四五”期間,九龍坡區住建委還將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骨架支撐作用,加快西站東接線、中梁山東沿山通道、科學城大道等項目建成,加速與渝西同城化鐵路聯系、構建對外互聯互通快速銜接,推進道路網擴容、完善骨架路網系統,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交通體系。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加快推動和啟動軌道18號線、軌道快線26號線、27號線、19號線等軌道建設;以“外快內暢、量質并進”為目標,提升公交服務品質、打造高品質交通出行環境,注重山城步道建設,緩解停車難題,完善智慧交通水平。
隨著城市提升工作的持續推進,九龍坡區在“十四五”期間將不斷優化完善城市功能,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東城重點疏導城市非核心功能,著重打造九龍新商圈,加快建設中梁山生態景區,鍛造“人文之城”;西城全面融入科學城規劃建設,高點打造中國鋁加工之都,共建“科學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