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娜

“重慶文化資源富集,有源遠流長的巴渝文化,有享譽世界的三峽文化,有可歌可泣的抗戰文化,有彪炳史冊的革命文化,有獨具特色的統戰文化,有感天動地的移民文化,這些多彩多姿的地域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9月28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全市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了《守正創新 凝心聚力 不斷譜寫宣傳思想工作新篇章》的講話,其中對重慶文化體系作了系統論述。
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革命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這是重慶文化體系的六種形態。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教授在接受《今日重慶》記者采訪時說,產生于遠古時代的巴渝文化,和產生于近代時期的革命文化,相互連接,貫通始終,傳承演化,共同構成了今日重慶歷史文化體系的學理基礎,也是形成今日重慶人文精神和重慶人、重慶城性格特征的文化基因。
他用數十年來的研究成果,為我們厘清了重慶革命文化的脈絡,展示了重慶紅色基因之所在;用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為什么重慶可以稱為“一座英雄的城市”。
追求真理 矢志不渝Pursue the Truth Unswervingly
19世紀末,帝國主義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迫重慶開埠。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大地上廣泛傳播,一批革命先驅活躍于重慶,大力宣揚馬克思主義,為共產主義組織的創建準備了思想條件。
“近代以來,重慶人擔負起沖出盆地、走向世界、吸吮人類文明、尋求救國之道的歷史重任?!敝苡陆榻B,一大批革命先驅趨東瀛、赴歐美、學蘇俄,重慶青年鄒容在日本寫下了《革命軍》,吹響了推翻清王朝的號角。
1920年8月27日,鄧小平、周貢植、冉鈞等83名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學生在渝啟航,赴法追尋救國救民的真理。從1919年初到1920年底,近2000名中國進步青年遠赴法國勤工儉學。根據周勇團隊的研究成果,在赴法人數上,四川居全國之首,而重慶占全川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多,共計190人。
也就是在這一年,一份《四川省重慶共產主義組織報告》(簡稱《重慶報告》)從重慶來到莫斯科,這是四位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青年教師的心聲。他們表示,“重慶的共產主義組織對未來充滿著希望”,希望得到正在指導中國共產黨建黨活動的共產國際的支持。這為重慶的革命歷史文化留下了一份重要的檔案,留下了一個重要的時間線索:1920年3月12日。它至今還保存在中共“一大”檔案之中。
遺憾的是,這份《重慶報告》沒有署名,只是說“我們四個人是四川選出的”。他們留下的資料太少,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待解之謎。在周勇看來,《重慶報告》的歷史細節很重要,什么人寫的,在哪里寫的,組織如何,為什么沒有參加一大等,還要努力發掘資料,深化研究歷史。但也不能絕對,關鍵中的關鍵,是他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選擇了共產主義信仰,并為自己選擇的道路和理想社會而奮斗。這比什么都重要,而這一點恰恰是確定無誤的?!斑@證明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發生、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即使在偏僻的西南,即使關山阻隔,只要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共產黨就一定會出現在中國大地?!敝苡抡f。

隨后的幾年間,第一批重慶人的名字開始出現在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上。留日歸國的楊闇公在重慶結識了吳玉章,在不知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的情況下,他們于1924年1月創立了“中國青年共產黨”。1925年,在確知中共存在并與中共中央取得聯系后,吳玉章、楊闇公主動宣布解散中國青年共產黨,率先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共產黨。經中共中央批準,1926年初,中共重慶支部、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簡稱“重慶地執委”)相繼成立,直屬中央領導,管轄四川黨組織,楊闇公任書記。
周勇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革命先驅,才為重慶這座城市播下了紅色基因。早期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是重慶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重慶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們的初心所在,更是他們勇立潮頭的卓越表現。
敢作敢為 屢仆屢作Act with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Rise Every Time We Fall
中共重慶支部、重慶地執委成立后,川渝革命形勢出現了嶄新的局面。周勇介紹,川渝共產黨人的工作在當時得到了黨中央的充分肯定, “川省現是最好工作之地,四川工作同志其刻苦奮斗的精神,更有為別省所不及者”。
中共重慶地執委提出了在四川建立革命軍隊、開展武裝斗爭的主張,進而策動了瀘順起義。這是除北伐主戰場外,國內支援、配合北伐戰爭最重大的軍事行動,也是我黨最早獨立領導的大規模軍事斗爭。參與領導的吳玉章、劉伯承、朱德、陳毅等成為“南昌起義”的中堅。
“也就是從這個時期起,共產黨人的鮮血開始灑在重慶城,留下紅色印記。”周勇說,尤其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血雨腥風籠罩中國,重慶尤其嚴酷,共產黨人之不屈與頑強于斯為甚。
1927年,國民黨與四川軍閥相勾結,制造了“三三一”慘案,重慶地執委書記楊闇公不幸被捕,反動派對他威逼利誘、殘酷折磨,但他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敵人以死威脅:“難道你不怕死嗎?”他回答道:“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可絕不能絲毫動搖我的信仰。我的頭可斷,志不可奪!”
1927年4月6日,楊闇公被反動軍閥割舌、斷手、剜目后,身中三彈,壯烈犧牲于重慶佛圖關,時年29歲。隨后,還有傅烈、劉愿庵、穆青等一大批共產黨人英勇獻身。到1935年,重慶已沒有黨組織和黨員。
周勇說,這些英勇獻身的革命先驅,用鮮血為重慶注入了一股敢作敢為、前仆后繼的精神。這股精神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6年,失散的紅軍黨員漆魯魚回到重慶,成立了重慶救國會,再一次舉起黨的旗幟。隨后,他重新成立了重慶和四川黨組織,在南方局領導下繼續奮斗,為抗日戰爭集聚革命力量,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抗戰時期,重慶是全中國遭受日軍野蠻轟炸規模最大、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損失最為慘重的城市。但重慶人民“愈炸愈強”,這座不屈之城始終巍然挺立,成為未被日軍攻占的最大城市,贏得了抗戰的勝利。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專門致信,稱贊重慶“人民屢次在猛烈空中轟炸之下,堅定鎮靜,屹立不撓”,“將使后代人民衷心感動而永垂不朽”。
開放和包容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古往今來,重慶是一座移民的城市,鑄就了它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品格。這種狀況在抗日戰爭時期達于高峰?!敝苡抡f,以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旗幟,以國共兩黨攜手合作為基礎,在重慶實現了全民族的大團結,最終凝聚起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磅礴力量。
重慶就是這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重要的政治舞臺??箲饡r期,周恩來受命帶領南方局駐在重慶,維護了國共合作大局,為最終贏得抗戰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周恩來、董必武和南方局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創造和培育了紅巖精神。一代又一代重慶共產黨人,尤其是埋葬在歌樂山烈士陵園中的先烈們,他們是紅巖精神的繼承者、發揚者,他們以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偉大的紅巖精神。重慶解放前夕,革命先烈留下了《獄中意見》,總結教訓,警示后人。20世紀80年代,《獄中意見》被概括成“獄中八條”,如今已成為共產黨人、領導干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黃鐘大呂。

“南方局走出了一條把黨‘建設成為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新路?!敝苡抡J為,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重大創新,是紅巖精神又一獨具風采之所在。
“可以說,近代以來,革命文化、紅色基因是重慶這座城市最鮮明的特征?!敝苡抡f,這種革命文化和紅色基因形成于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中,體現了重慶人民勇于追求真理、挺立潮頭、堅韌頑強、開放包容的品格,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敢想敢干、不屈不撓、舍生忘死、屢仆屢作,為建立新中國而建立的不朽功績。
新中國成立后,重慶擔負起新中國工業基地,特別是三線建設基地的戰略任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央把城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重任賦予重慶,重慶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排頭兵的姿態引領時代。1997年,中央決定設立重慶直轄市,重慶繼續勇立潮頭,走上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全局的最前沿。
今天,重慶人民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周勇認為,重慶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光榮革命傳統和優秀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名城。革命文化作為重慶歷史文化的主流,滋養著重慶人的精神,推動著重慶城的發展演變,至今仍是重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因素,發揮著核心競爭力的作用?!皥皂g、頑強、開放、包容”的重慶人文精神貫穿其間,生生不息,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