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煜
別致的景觀亭、蜿蜒的步行道、錯落的休閑座椅……在姑蘇區白洋灣街道春馨園小區,一座別具江南雅韻特色的多功能小游園成為超人氣打卡地。居民陳福榮說:“原先我們大多在室內的路南日間照料中心休閑娛樂,自從小游園建成后,家門口又添了一個可以休閑散步、下棋、聊天的室外娛樂專屬場地,生活幸福指數大大提高。”
自此,白洋灣街道路南社區形成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路南日間照料中心、小游園、“紅心小站”為四個核心的的居民服務“矩陣”,構建居民家門口的幸福理想生活。
日間照料中心托起幸福“夕陽紅”
2020年12月,路南日間照料中心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來自居住在春馨園小區薛雯雯親手用各色毛線、以獨特勾花樣式織成的襪子、手套、坐墊、圍巾等,款式新奇、花色亮麗。一針一線編織的精美冬日物件,承載了薛雯雯滿滿的心意,經社區商量,這些物品將放置日間照料中心的展示平臺,老人們可以無償拿取使用,讓愛心在寒冷的冬日得以傳遞。
據悉,路南日間照料中心是以改善路南社區老年人的生活條件、豐富他們健康養老娛樂生活為目的,集休息就餐、文體娛樂、康復保健、學習教育、精神慰藉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場所。2019年11月,在金閶新城白洋灣街道的努力下,通過政府“買單”的方式,從制度、人員、場地等多個方面著手,引入社會力量為老人建成“第二個家”,實踐“黨建+養老”的新模式,以社區黨建項目品牌為著力點,加強老年活動陣地建設,開啟幸福小康養老生活。
除了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改善條件外,日間照料中心還推出了社區老年文化服務菜單。2020年8月,社區開展了“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通過黨員領導干部的牽線搭橋,把運河書場搬進了日間照料中心這個新家,社區首次和評彈老師合作,嘗試將年輕人喜歡的流行歌曲、繞口令,以及垃圾分類、網格治理等流行元素融入戲曲當中,將傳統文化與趣味特色元素相結合,感受不一樣的文化韻味。
社區相關負責人強調,路南社區始終立足老人愛好,依托黨建資源,不斷更新文化課堂,提供優質服務,旨在讓老年人可以在路南日間照料中心獲得家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閑置地改造破解室外休娛難題
春馨園小區是2003年建成的動遷老舊小區,由于小區居民數量尤其是老年人口基數大、比例高,建設之初配套的娛樂休閑設施已陳舊老化。在走訪小區實際情況、匯集居民建議后,路南社區利用閑置區域進行翻新改造的計劃應運而生。在白洋灣街道黨工委的牽頭下,路南社區黨委與姑蘇區環保局落地黨建共建項目,將春馨園A區閑置區域“紅心生態園”改建成一個集居民休娛、宣傳教育、自治議事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景觀小游園,滿足居民的多方面需求,B區搭建一個新的“紅心小站”。
在社區推動下,黨組織、物業、居民代表三方聯動,社區監管、物業治理和居民自治有機結合,經過4個月的升級改造,“環保概念多功能小游園”和“紅心小站”項目于今年1月中旬正式完工。
經過結合居民建議,小游園為居民提供休閑座椅、宣傳欄、交流角、步行道、議事區等。景觀長亭修建成蜿蜒的“Z”字形,外墻選用頗有姑蘇韻味的灰黑色石磚,更添一絲“雅致”;宣傳區則以大型電子顯示屏為對外宣傳窗口,展示形式多樣的活動宣傳內容;“紅心小站”則以建造木質涼亭為重點,提供長椅和小型步行道,供居民積力休憩,滿足居民多方面需求。
“微循環”治理讓“矩陣”夯實扎根
“戶外公園不只要看著好,更要居民用著好。”孫小妹曾因小區環境臟亂而搬到子女家住。最近,她發現春馨園小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小游園和“紅心小站”的建成,小區周邊環境也變得好起來——樓道整潔干凈,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安裝感應照明燈、修繕坑洼路面、修剪樹枝悶頭、美化斑駁墻面、解決停車難等問題……這一切都是來自路南社區‘紅色先鋒隊’的功勞。”路南社區黨委書記王蕾介紹到。
對于社區內新晉“網紅”小游園和“紅心小站”的后期管理工作,“紅色先鋒隊”首當其沖——垃圾如何處理、涼亭座椅何時清潔、綠植如何養護、誰負責垃圾清運、發生糾紛如何協調,“紅色先鋒”將這些問題統統“打包”,搬出一整套管理方案。此外,他們還組建了“紅心護衛隊伍”,由專人定期、定點地匯總漏洞,以問題反饋——追溯根源——居民自治——黨委敲定的方法進行“微循環”治理。未來,小游園還將不斷開展居民自治、學習強國、便民服務、文化交流等一系列黨群服務活動,不斷美化、夯實“矩陣”陣地。
如今,春馨園這個老舊小區從里到外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實現了老小區舊貌換新顏的跨越。“目前,我們已形成了以路南黨群服務中心為起點的集居民娛樂、社區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社區‘矩陣’,社區黨委依托黨建聯盟、自治聯盟將群眾需求和轄區資源精準對接、雙向認領,為居民構建家門口的幸福生活。未來,我們還將不斷擴張陣地,打造常態化治理服務,為共創幸福小康生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后盾。”王蕾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