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勇虎
講好大運河的吳江故事,臥榻在運河上的橋是引子。最近吳江古運河段著名的三里橋又一次進行整修,不久將以新面目面世。 大運河吳江段總長約43公里,是蘇南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水而建,因河而興”的吳江,水網縱橫交錯,古時經濟便憑水而活,依橋而興。經過幾千年的歷程,現在,運河上古橋與新橋穿插交錯。如果把蜿蜒起伏的大運河當作一條彩帶,那一座座橋就是嵌在這條彩帶的一顆顆明珠。
古運河文物遺存三里橋
三里橋在吳江現存石橋中規模最大。位于蘇州吳江區松陵鎮北門外,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建,清代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建,橋總長54.5米,橋面寬4.53米,矢高8.15米,跨度11.50米,單孔花崗巖石拱橋,東西走向,是吳江區內現存最高的古橋。橋南北兩邊的東西兩側刻有橋聯“光緒十有一年二月江蘇省水利總局督同吳江震澤兩縣官民重建”等字。東西兩側對稱有四十五級臺階,橋旁原有纖道等水利設施。1978年,部分纖道石被過往鋼殼船撞毀一角,1984年以混凝土修補。1986年7月1日列為吳江縣文物保護單位。江南運河切角工程后,三里橋在新老運河間三角地帶。2003年,三里橋生態園建成后,古橋成為生態園入口處。2007年5月23日,國家文物局在《關于印發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簡介的通知》中明確三里橋為“與古運河有關的文物遺存”。
三里橋為花崗石單孔拱橋,也是吳江市境內最高古石橋。作為吳江水鄉重要“門戶”的三里橋,有著非凡的氣勢,遠遠望去,三里橋猶如青龍騰空躍起于古運河之上,氣勢恢宏,有一種“彎彎飛橋出,橫空真奇絕”的意境。船張帆可直接從橋下通過,為使纖夫減少上岸繞行的麻煩,東橋臺拱腳內特設纖道石與纖道連接,纖道石在橋墩的南北側寬0.8米,拱內臺前寬1.15米,背纖者可以從橋下通過。
三里橋全橋欄石齊全,橋面石上刻有佛教“輪回”圖案,這圖案自中心點分六道向外逐漸擴展,最終呈車輪形狀。古代在橋上雕刻“輪回”,是佛教“因果報應”思想的具體反映,讓人們在過橋時經??吹健拜喕亍眻D案,記住要時時從善不作惡,以廣積功德。2012年,有個好事者,居然開著一輛SUV在橋上開了一個來回,視頻被網絡和各大媒體轉發后,受到社會各界極大關注,全國各地的網友來吳江的東太湖論壇發貼要求處罰肇事者,加強對三里橋的保護。后來肇事者被行政處罰。最近這座橋又一次進行整修,不久的將來,三里橋的面貌會煥然一新。
三里橋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亦為京杭大運河文物遺存。吳江區政府為了進一步發揮三里橋的“明星”效應,建立了一個三里橋生態園,以橋為名建公園,是吳江生態治理的印證。現在園內建有顧野王廟寺,增加了人文底蘊。這里四季長綠,宛如錦上添花,織就了吳江旅游城市的絕美風景線。
每座橋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
古時,運河就是現在的高速公路,皇帝下江南也是坐船沿著大運河南下,運河這條古代最大的物流通道,給沿河兩岸的城鎮帶來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直到今天她還在發揮交通、旅游、文化的作用,可見她的經濟價值,橫跨在河上的一座座從古到今的橋,也見證了兩岸的變化。雖然大運河上的橋是為了沿河百姓的交往,但每座橋都有自己的故事。
改革開放以后,吳江的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從同里、金家壩來吳江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原來的一座二車道的水泥橋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吳江必須建一座寬大的公路橋,于是在1995年12月10日,吳江建成了全長349.8米、寬17.5米的云梨橋,在當時的人看來,這是一座通航凈空標準為四級航道的巍巍大橋。它讓吳江市民眼前一亮,其結構簡潔、明快、輕巧、新穎,無論從空中、岸邊還是河上,無論是俯瞰、平視還是側看,大橋都如一道彩虹,橫跨于京杭大運河之上。然而,經濟的發展出乎意料。吳江運東成為臺資、外企的投資熱土。服役近20年的云梨橋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自信,終于迎來了蛻變的一刻。從2014年開始,云梨橋開始改造,到2016年結束。老橋換新顏,云梨橋要再為吳江奉獻更多個20年。全新的云梨橋,處處體現出“高大上”的特點。新橋全長547.88米,寬41至51米,主跨98米,通航孔尺度凈寬80米,凈高7米,設計為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40公里,改建后大橋的寬度比原橋的寬度寬出23.5至33.5米,通行能力將大大提高。主橋部分設有觀景臺,市民可以站在云梨橋上領略運河風貌。景觀臺邊的花壇里將種上五顏六色的鮮花,白天點亮橋面,讓這座鋼結構的橋梁顯出一絲俏皮;夜間與橋上的燈光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景觀。
然而,世事難料,云梨橋建好后,下面的公路,不能配套,橋上不堵,橋下堵,上下班高峰,橋兩邊的汽車要排2、3公里。于是,在運河上又一座大橋開始建造。位于吳江汽車站旁的運河大橋,于2012年9月通車,橋全長960米。主跨徑123米,邊跨75米,橋面寬43米,是橫跨運河的現代水陸立體交叉通行的大橋,吳江第一座斜拉索橋,也是近年來,貫通吳江城區東西最主要的橋梁之一,這座宏偉壯觀大橋的建成后,迅速成為一座“網紅”橋。蘇州吳江敏華希爾頓逸林酒店就座落在運河邊上,就是因為能夠一望運河風采,對著運河大橋的雄偉,而受到入住客的贊許。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边@是吳江人、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美好愿向望,如今,漫步在運河邊石板鋪成的纖道上,河光碧波蕩漾,兩岸柳樹蔥蘢,楊柳飄飄,讓人心曠神怡。拾級而上,站在古橋頂上,有一種穿過時代歲月的感覺,從橋上望下凝望,河道里原有的繁忙已經不在,但她們歷盡滄桑的景像一幕幕呈現在你的眼簾。
進入新時期,吳江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美好前景十分誘人,率先成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已是國家戰略,吳江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了“大運辦”,抓住“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機遇,順勢而為,借勢而進,以文化促旅游,依托長三角一體化的大平臺,擴大大運河吳江段的影響力,講好大運河的吳江故事,把臥榻在運河上的橋作為故事引子,讓一座座“雕塑”活起來、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