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麗
摘要:《課標》和新高考語文大綱對于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要求更高。高考語文的探究性試題在命題方面更加注重學生鑒賞評價和綜合分析等能力的考察,還關注其探究能力的考察,主要體現在文本閱讀方面。下文結合近年來高考語文閱讀探究式命題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情境;探究性試題;考試大綱;分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236
引言
在高考語文試卷當中,閱讀題型屬于重要考查內容。近年來,此類題型在命題方面呈現出全新的趨勢,2020年的全國卷當中,現代文閱讀關注命題的人文性、思想性,將科學性和生活性相融合,不但能夠突出探究命題的特點,而且還能突出對于學生關鍵能力及核心素養方面的考查。分析閱讀探究性題目的命題特點,尋找教育切入點,對于語文教學的改進十分重要。
一、新高考語文探究性試題的命題特點
(一)題裁豐富
在2020年的全國卷中,閱讀題的取材十分豐富,1卷中的閱讀題為《越野滑雪》,2卷當中為諸葛亮所著《書匠》,3卷當中選擇蔣子龍所寫《記憶力的光》,通過上述文本的選擇方式來看,不但經典,而且文學特性顯著。同時,文本信息選材具有時代感,從3卷當中《對話鐘南山》就可看出,選材與時俱進。此外,文本當中富有濃厚的民族精神,1卷中《“孝”為家庭倫理之意義》;2卷中《實物回歸:美術“歷史物質性”》;3卷中《談談<古文觀止>》,能夠看出文化血脈的傳承[1]。
(二)形式多元
在2017~2019年,現代文閱讀當中添加了表格、統計圖或者流程圖,兼顧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等考查,需要考生按照圖形規律、表格信息、流程特點等整合信息,具備較強的圖文轉化能力才能解答客觀題,因此,探究題型更加注重思維考察。2020年的全國1卷、2卷使用非連續類型文本,注重特點、體現科技,3卷考查形式創新,文體內容選自“必修五”教材當中“表達交流”中的內容,以“訪談”形式,考查學生篩選、整合與理解信息的能力。
(三)定點設問
梳理2017~2020年的全國卷考題,定點設問為特色,要求考生立足文本,給出針對性回答。2020年,1卷中文本分析類題目要求學生分析“抗擊疫情”、“加大投資支持基建”二者關系;3卷當中要求學生對于“記憶里的光”進行分析,以謀篇布局為視角,對于文本怎樣總領全文展開分析,這樣的考查方式要求學生具備鑒賞能力和謀篇布局能力才能作答。
二、新高考語文探究性試題的教學策略
(一)注重“情境化”
新高考命題特別注重“情境”,具有生活化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具備寬廣視野,才能聯系生活經驗解答問題。考綱中要求學生能夠閱讀實用文本,整合信息,分析其中語言特色,感受文本時代精神、社會功能等。因此,教學過程,可以適當結合教材拓展閱讀書目,并且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比如:“精準扶貧”、“抗擊疫情”、“共享單車”、“基礎建設”等,多講述一些貼合生活實際的內容,既讓學生學會思考探究,又讓學生形成關注生活的意識,聯系生活與其他學科,這樣學生在做“情景”類題時,才設身處地進入“情景”答題[2]。
(二)增加圖表閱讀量
根據高考試題命題特點,需要關注閱讀對象的拓展,不但要讓學生對于文本材料進行閱讀,還需要關注文章當中圖表材料,將其作為閱讀重點,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因為在探究性試題當中,給出的圖表信息更能帶給學生視覺和感官方面的沖擊,且圖表當中圖文信息豐富,能夠為學生解決探究性問題提供思路和引導,因此,在后續語文教學當中,還需要求學生觀察生活,注重圖表信息的整合,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對于圖表信息進行深層次挖掘,以良好的讀圖和讀表能力參加高考,尋找準確解題方向。
(三)研讀教材文本
語文教材當中文本形態多樣化,但是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方面過于關注散文、文言文、古詩詞和小說等文本內容的講解,對于“訪談”、“新聞”、“演講”等文本關注不足。在2020年,全國3卷當中給出“鐘紅明訪談階段怎樣對話題逐漸深入挖掘的?試結合材料分析。”這樣的問題具有開放性,需要學生掌握“高效交際”的方法才可順利解答。語文具有工具性,語言的運用需要依托生活場景,因此,探究性問題的解答,需要教師重視教材的使用,關注豐富的文本功能挖掘,兼顧學科工具性和交際功能,對于學生有所側重地訓練,避免課堂文本解讀和訓練形式過于單一,提高學生多文本分析能力,高效解答探究性問題。
(四)重視碎片化材料
當今,新媒體的發展,“微時代”已然來臨,學生接收信息途徑寬廣,為了對于探究性試題高效解答,需要學生利用一切資源,關注碎片化閱讀。在語文教學當中,需要選擇具有時代感和多元化的材料,訓練學生提取關鍵、有效信息的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定量閱讀習慣的培養,還能使其形成定時閱讀的習慣,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快速提取文本信息,形成跨篇、連篇和多篇閱讀等能力,在閱讀階段,還可指導其使用圈點、批注等方法,更好地處理碎片組合文本信息,為其探究試題分析能力的提升奠基。考綱當中要求學生有邏輯地分析各類文體,包括新聞、科普和傳記等。例如:2020年全國3卷當中閱讀內容為“對話鐘南山”,時事類的信息可以指導學生使用片碎化方式閱讀,借助新媒體方式閱讀或者觀看和“抗疫”相關的新聞材料、視頻信息等,豐富學生信息積累量,以便其在解答探究性試題的時候能夠從多個角度入手。
結束語
總之,立足于新高考的背景之下,對于近年來高考語文探究性試題的命題特點進行分析,在閱讀題型的設置方面選材多樣、形式多元、關注生活,因此,需要以此為切入點,尋找教學思路,優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思維,高效解答探究類問題。
參考文獻
[1]魏敏.高考語文全國卷Ⅲ文言文試題評析與備考建議[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05):136-139.
[2]張華,姜敏.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卷“現代文閱讀”試題評述:特點、建議與啟示[J].教育科學論壇,2021(0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