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芳
摘要:思維導圖由于其本身通過對某一個大型事物、事件的分解,通過由主干構造分支的方法,讓學生在制作和使用導圖時能更好理解相關內容,從而幫助史實的記憶和理解。在高中歷史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借助這一模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知識體系的建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理解歷史的基本邏輯,有助于學生歷史思維模式的形成。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教學;歷史學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265
高考是中國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一直以來在教育事業當中都備受重視,同時也是學生通往成功的必然渠道。為了利用高考選拔更為優秀的人才并讓學生實現自身的人生理想,中國也因此對高考的內容和各項制度進行創新和改革,主要的方向是考試的方式、次數以及內容等方面,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利。而歷史作為高中必修課程當中的一種,在新高考制度下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同時也是一種機遇。那么如何在此背景下,將傳統歷史課堂當中的問題有效解決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成為各高中歷史教師所要注重的任務。
1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1.1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的教學方式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也能相應的帶動課堂的氣氛。但是目前教師考慮的是高中生就要面對高考,所以如何讓他們掌握知識點并記住那些重點的知識才是最為重要的,所以教學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先帶領學生過濾一遍知識點,把重點的內容記下來,然后再讓學生集中背誦。這樣一味地知識點傳授使得學生的學習十分被動,只能聽教師單一的灌輸,沒有任何自我發揮和表現以及交流的空間,時而久之就會打消學習的積極性。
1.2傳統教學模式忽略學生情感培養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相對成熟的思想,此時正是建立正面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新課改講求的“以人為本”不僅僅是指教學中關注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情況,還有學生精神層面的收獲。高中歷史教學中會涉及大量的人物和事件,而這背后存在著許多先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如何將其傳達給學生才是高中歷史教學的目的所在。但現在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只關注于知識的傳授,而沒有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學生在對知識死記硬背的過程中逐漸喪失對歷史課程的興趣,最終造成整體教學水平無法提升。
2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養成
學習方法的養成,是指在導圖制作過程中,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比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交流、探究,讓學生充分參與對歷史主干知識的建構,對歷史分支知識分析、發掘和融匯,在思維導圖的制作階段,也可以對這些信息進行直接性的分析,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導圖的建設方面,具有更好的建設水平。比如對專題一第四課專制時期晚期的政治形態一課,教材中導入的內容是明朝初年的胡惟庸案,教師向學生說明胡惟庸案之所以成為明朝三大案之一,是相權對皇權的一種挑戰,之后將相權和皇權作為核心關鍵詞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課本相關內容制作導圖。對于相權這一分支知識的分解,按照時間順序,從相權的起源、發展和相權的功能開始。皇權的發展同樣按照各個朝代統治者的措施對應可得。之后直接從思維導圖兩條主干知識的比對中,發掘這兩者的矛盾成因,并總結各個朝代皇權相權發展的特點。一方面讓學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找到并掌握專制時期的政治制度變化的內容和特點,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能夠了解在專制時期內,實際上是權力的制約的過程,也就是皇權勝利,專制制度強化的過程。過程之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透過歷史的表象更好的理解歷史事件,更為客觀地看待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
2.2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復習課中的運用
在完成一學期的教學后,教師應該側重學生復習能力的培養,老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思維導圖的方法并根據本學期所學的內容進行知識點的整合,培養學生的自我總結和自我學習的能力。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不看教材,憑借自己的記憶對本書的知識框架進行整理,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學期課程的學習掌握情況,在學生列出一個整體的框架以后,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翻看教材來補充自己所忽視的重點和難點,對自己的知識框架進行一個系統化的補充,例如一些重難點可以采用紅色筆進行重點標識,還未理解的知識點進行畫圈或打勾,這種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行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學習更加有效率,也起到了復習的效果。
2.3改變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參與。在教學方式上,除了采用原有的講授方式之外,教師可以嘗試組織一些游戲或是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比如可以組織歷史情景劇,讓學生模擬歷史人物體會歷史事件發生時的情境,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共情能力,促進學生理解人物及事件背后的情感和內涵。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也會帶著自己的思考去重新審視所學到的知識,這對于挖掘學生的潛能,拓展學生的視野也有著積極的幫助,最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
結束語
總之,思維導圖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基礎上,充分合理地借助思維導圖來組織學生的學習和復習,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基礎性記憶,加強每一章節的知識整合,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全面和有效,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程國榮.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9(11).
[2]徐春青.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3]吳亞妮.思維導圖在高三歷史二輪復習中的運用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