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日格樂
摘要:初中屬于青少年身心健康逐漸成熟發展的重要階段,但是同樣這個階段很多初中生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急需引起人們重視。而音樂教育中的審美功能,可以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從而對初中生心理產生積極影響,幫助學生在這一個關鍵時期樹立正確的三觀。本文筆者通過從初中音樂教育開展現狀以及初中生心理健康特點入手,淺析音樂教學中審美功能對學生們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從而提出對于音樂課程開展的一點建議,希望會對相關教育從業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育;審美功能;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341
一、引言
一方面是在初中的這個階段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來說既是關鍵期,又是危險期。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可能直接決定著一生的未來發展以及心里情況。另一方面,音樂教育作為一門藝術學科,雖有提高學生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但是事實上在實際初中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校并不重視音樂這一門課程,加上音樂課被占現象嚴重使得其審美功能并不能的得到很好的發揮。在這一教育背景下,這就更需要學校、老師、學生重視音樂課堂,將音樂課堂的審美功能發揮到最大化,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初中音樂教育開展現狀以及初中生心理健康特點分析
(一)初中音樂教育的開展現狀
國內目前初中音樂課堂普遍發展并不理想,存在大量音樂課被占的現象,對此筆者簡單進行了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內應試教育的枷鎖使得學校、家長、學生都更加重視學習成績,缺乏對于音樂課堂的重視,從而頻繁出現音樂課堂被忽視,被占的這種現象。二是部分音樂教師缺乏教師素養,自身也不重視音樂課堂開展,甚至堂而皇之的把音樂課當成休閑課,并沒有很好的做到教書育人的職責。
(二)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時期是學生叛逆期的高發時期,學生由于自身閱歷不足并不能很好的處理身邊人際關系,可能會導致親子關系、親友關系出現緊張的問題。又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初中時期學生學業難度較于小學時期會大幅度增加,學生學業壓力的劇增,父母以及學校給的壓力,導致部分學生不能適應,自尊心受挫,成績倒退、甚至會出現心理崩潰現象。
三、發揮音樂審美功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一)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所謂人生觀,就是每一個人隨著知識的積累以及閱歷的增加,從而形成對于世界的思考以及對于自己人生的思考。而初中學習階段,正是一個人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個特殊時期,音樂教師可以通過篩選出適合學生的音樂歌曲,通過適合恰當的音樂引起學生對于音樂主人公的共鳴共情的感覺,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向上的人生觀,還可以引領學生以不同的樂曲的角度去欣賞外面廣闊的世界,開闊學生的眼界,給學生美的享受,從而實現美育教育的初衷。
例如:音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貝多芬《命運》、《英雄》等交響樂,引導學生通過欣賞音樂,從音樂中汲取能量,體會英雄意志戰勝宿命、光明戰勝黑暗的壯麗。引導學生學習貝多芬的精神,既要在面對困難時迎難而上,真正做到“受挫而不短志”,也不能因為一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要學會持之以恒。
(二)音樂教育可以舒緩學生的壓力
初中學生面臨著學業、家庭上的各種各樣的外界壓力以及自身賦予的內在壓力,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部分學生其實并不懂得如何釋放自己的壓力,從而導致自身壓力累計越來越多,這樣持續下來,既不利于學生學業繼續開展,出現成績下降等問題,同時又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會出現學生被壓力壓垮的現象。因此,音樂教師可以在開展音樂課程時通過播放一些減壓音樂,比如輕音樂或是鋼琴曲,使得學生可以處在一個輕松、自然的環境內,有這個一個空間氛圍可以幫助學生靜下心來思考,卸下自身的壓力,放松自己的心情,重新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為日后的學習積攢能量。
例如: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播放鋼琴曲《班得瑞》,通過樂曲中蘊含的大自然中的蟲聲、鳥鳴聲、花落流水聲,引導學生想象在自身在森林深處,周圍草長鶯飛,泉水蟬鳴,通過這種冥想聯想活動,舒緩學生的壓力,緩解學生的焦慮,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三)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擁有的能力之一,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既可以通過有效的溝通拉近自己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更好的促進班級和諧。自主的學會溝通還可以排解心中的郁悶,緩解心中的壓力焦慮,而在筆者看來在溝通過程中最主要的其實就是傾聽能力以及表達能力。而良好科學的音樂教育,往往可以很好的這兩種形式表達自己情感。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的課程安排,去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協調配合能力,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樂器合奏以及歌曲合唱,要求學生在做好自身部分的同時,與同學之間做好溝通配合,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他人配合,如何融入集體。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在初中階段保持心理健康是日后更好學習以及生活的一個必備基礎,對未來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此,作為音樂教育從業者,初中音樂老師應該充分發揮音樂這一藝術學科的審美功能,通過科學合理的在課堂上安排不同的音樂課程去幫助學生提升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從音樂中汲取能量去舒緩壓力,減少焦慮,從而對中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影響,幫助學生身心都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亞麗.談初中音樂教育中審美功能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J].讀天下(綜合),2019:270-270.
[2]史川軍.淺析音樂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文信息,20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