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晶
摘要:近年來,因缺乏明確規范,教師教育懲戒權一方面走向體罰,一方面走向不愿管,不敢管,對師生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研究旨在從教育立法、教師、學校、家庭、社會五個方面提出建議,使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能科學合理地行使教育懲戒權,讓教育懲戒權成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這不僅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維護師生合法權益的必要措施。
關鍵詞:教師;教育懲戒權;規范行使;建議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440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教育懲戒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尤其新課改強調尊重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傳統的“我把孩子交給你,他不聽話你就打,打壞了我負責”的時代[1],變成了現在不敢管,不愿管的情景,對教師教育懲戒權行使規范的不明確也導致教師在行使時出現兩個極端—要么不管不問,要么濫管濫罰,出現教師在行使教育懲戒權過程中無法可依、無據可循的問題[2]。
二、規范教師教育懲戒權行使的意義
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的行使范圍,是規范教師教育懲戒權的行使的前提。教育懲戒是一種輔助教育手段,包括紀律性處罰和學業性處罰[3]。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于特別身份而對學生施加的一種教育措施,其目的在于借助適度責罰達到戒除、矯正學生不合范行為的結果,幫助學生完成社會化的過程[4]。學校之內或由學校在外面舉辦的教育活動之中,學生的校外生活和家庭教育不屬于懲戒權所及范圍。同時教育懲戒包括口訓,隔離,罰寫,收繳,留校等形式[5]。
教師教育懲戒權規范行使對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都有重大意義。從學校層面來看,可以提供給學校一個評價教師行為的準則,對教師的行為在第一時間進行準確判斷,既可以對教師負責,不會因為一個教師本身不嚴重的行為斷送優秀教師的職業生涯,也對學生負責,對家長有交代;從教師層面來講,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任務是立德樹人,所以不會存在只會管教書,不敢管學生品德的現象,教師可以大展身手,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可以因材施教,積累積極引導、積極管理、積極教育的教學經驗,既能讓教師保持終身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教師保持職業新鮮感,從而推動整個大教育背景的進步;從學生層面來講,在過錯時教師用正確的懲戒方法及時批評指正,不僅并不會打擊學習的積極性,還會讓自己養成對自己負責的意識,學會感恩,不斷進步;從家長層面來看,家長不會遇到事情過度緊張,以至于有時候會做出由于沖動而事后后悔的針對教師、學校的行為。
三、規范教師教育懲戒權行使的對策
(一)懲戒措施要有合法依據
懲戒制度在國家法律法規層面需要得到統一,懲戒內部劃分等級,同時涉及到其他部門法的時候也需要彌補相應的法律法規空白,對地方懲戒制度進行細化[6],在教育法治問題上,國家立法應當給地方留下可體現“地方特色”的空間, 給地方立法提供有力支持[3]。
學校可以完善監督管理、完善救濟制度、健全教育懲戒的科學機制,包括科學合理地制定校規校紀、對教師進行科學管理與評價、開展良好的家校合作。同時制定有地方特色符合學校背景和學校管理模式的懲戒校規。其次是規定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在學校管理范圍內使用,不可進行不合理傳播,例如,不能將學生接受懲戒的圖片上傳到網上或者家長群內。同時全校師生成立一個督導體系,設置評價反饋機制,學校也要主動維護本校教師的合法權益。最后,召開家長座談會,共同商議教師教育懲戒權行使的規范,共同制定一份合情合理,既能改正學生問題,又能維護師生共同權益的政策文件。
(二)懲戒程序要合理,嚴格區分教育懲戒與變相體罰
有時雖然教師使用了校規規定的懲戒措施,但由于懲戒程序不合理,也會構成變相體罰。例如,校規規定可以對學生在教室罰站15分鐘,如果教師讓學生到樓道、教學樓門口等公共場合罰站10分鐘,這種處罰就是變相體罰。因為這種行為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示眾”行為,對學生的心理傷害已經超過了校規的懲戒目的。
(三)明確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初衷
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主要是以教育學生為目的,指向的是學生違規行為與過失行為,是為了幫助學生克服自己的不良習慣,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樹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幫助學生完成社會化,達到自我認知的過程。
(四)教師使用的懲戒措施要遵循“最小侵害”原則
教師應該在所有懲戒措施中選擇對學生傷害最小的措施。例如,有的同學在玩耍時不小心碰到其他同學,顯然該同學主觀惡性不大,教師課對該同學進行單獨地、善意的語言批評,不能進行嚴厲批評、責備。
(五)教師要考慮適用懲戒的具體情境,具體學生具體對待
教師對學生進行懲戒前應綜合考慮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家庭是否有重大變故發生、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影響學生精神和情感的因素等,之后再對學生行使適當的懲戒,避免造成學生有委屈不敢說,積怨成疾,產生身體與心靈的雙重傷害。
同時教師要具體學生具體對待,分析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性別差異等。例如,有些學生太調皮,需要教師有威嚴才會聽從,有些學生太內向與敏感,需要教師耐心引導,給予溫暖,贏得學生信任,才會起到懲戒作用。在對自己學生非常了解的情況下,采取適合學生的懲戒措施,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
(六)各方共同努力
作為學校,出臺相應文件,讓教師敢于規范的行使教育懲戒權;作為教師,提升教育懲戒的綜合素養以及自身專業素質、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式、積極掌握教育懲戒技巧。真正做到讓學生認識及感受到教師出于關懷及幫助自己改正錯誤和促進自己成長實施的懲戒。同時懲戒方式要符合大多數師生認可的常理,即相同工作環境的同事能更好的以自己的工作環境為角度,提出誠懇的建議;作為家長,相信學校,理性處理問題;從教育大背景來說,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創設教育懲戒的良好環境,包括社會媒體的正確引導以及社區建立咨詢性組織,對相關糾紛進行調解、仲裁。
因此,規范教師教育懲戒權的行使,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有一些共同原則,作為教師,可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集體智慧,在實踐中創新,尋找適合本年級學生的教育懲戒措施,并且在實踐摸索中不斷改進,以期以最小侵害原則取得最大教育效果。同時各班老師可以將各班應用情況制定成文件,上報學校,由學校考察,監督,同時和家長,教師共同商議完善計劃,最后落實成一份適用于本校學生的教育懲戒政策文件,既能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規范教師行為,又可以讓教師有據可依,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始終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作為自己教學的任務與方向指導。
參考文獻
[1]李義.不避“懲罰”應是教育的題中之意[EB/OL].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1909/20190904115841246.html? mobile.2019-09-04.
[2]譚曉玉.教育懲戒權的法理學思考—兼評《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J].中國教育法制評論,2017-12-31.
[3]任海濤.“教育懲戒”的概念界定[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9(4):146-147.
[4]勞凱生,蔡春等.教育懲戒 :價值 、邊界與規制(筆談)[J].教育科學,2019,35(4):2.
[5]劉伯英.初中教師教育懲戒權正當行使研究—以成都市S中學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9.
[6]童美娜.中小學教師懲戒權實施困境及其解決策略[D].杭州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