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賈平凹長篇小說的日常審美性問題

2021-09-10 07:22:44李雨庭
百家評論 2021年2期

李雨庭

內容提要:在八十年代“新寫實主義”的影響下,賈平凹重新發現了陜西(商州)的獨特性、異域性,而這種異域性是以自然風景、民俗特色、民間文化等為特征的,無論在商州(西京)建筑描寫,還是人情禮俗文化都表現出對日常生活的全面回歸,表現出對自然景物的細節、對話的細節和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的聚焦。這種審美追求可能影響到作家對更宏闊的歷史生活的把握與建構,這也是一個要保持警惕的問題。

關鍵詞:賈平凹? 長篇小說? 日常審美

賈平凹長篇小說以細節充實文本的血肉,推動小說的故事發展,支撐陜西和商州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山川巷道、民居民俗、生活日常,生動地傳達出了生于斯長于斯的民心民性。我們知道魯迅、蕭紅、張愛玲的細節刻畫能力在現代文學上是首屈一指的,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眼睛間或一輪”,柳媽滿是皺紋的臉“像個核桃”等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細節的功夫將決定一個作家的成敗,賈平凹深諳此道,在細節上精雕細刻,用細節的差別凸現出自己小說的獨特意義,建立起獨特的文學王國。很明顯,從“商州系列”小說之后,賈平凹用日常生活的細節來塑造人物,展現人物的生存環境與精神向度的追求越發明顯;細節的真實性,又加深了對空間的想象性補充,促進了故事的空間場景化。

很明顯,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賈平凹摒棄了諸如《商州》《浮躁》的對小說鮮明的故事性、情節性的依賴,摒棄了對小說清晰的邏輯性的依賴,轉向以日常生活和生活中人物語言的個性與多變來形成生活原生態的模糊性、平庸性。這種轉變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政治熱情消退,人們對切身的日常興趣大增的時代語境有關,是對“新寫實主義”的繼承和深化(李遇春將之稱為“微寫實主義”①)。作者將細節提高到小說的突出地位,從細節的變化,我們看到了中國社會正由宏大的政治與革命激情年代走向對人生具體的細節的關注,走向對最為普通的黎民百姓的書寫這樣一個文學歷史發展趨勢。

在八十年代“新寫實主義”的影響下,賈平凹重新發現了陜西(商州)的獨特性、異域性,而這種異域性是以自然風景、民俗特色、民間文化等為特征的,無論在商州(西京)建筑描寫,還是人情禮俗文化都表現出對日常生活的全面回歸。作者似乎要將社會最廣大的農民、農村群體的日常生活載入文學,并提高到審美的高度,這無意中暗合了當時學術界熱烈討論的“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有學者認為,審美活動早已經超出了純藝術的范疇和文學描述的范圍而表現為滲透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里,“現在審美是無所不在而又到處都不存在。……這種論點認為,我們發現審美通過四處蔓延的符號的形式無處不在,并且被它感動”②。賈平凹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長篇小說《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病相報告》《秦腔》《高興》《古爐》《帶燈》《老生》《極花》《山本》《暫坐》,雖然故事發生的年代不同,但是它們無一例外地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上用力,無一例外都是在表現一種波瀾不驚的日常存在的庸常態和流水賬,形成了“以客觀地描述和精細地呈現當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世像為藝術取向”的審美之維③。基于這些都是以瑣碎又綿密的細節方式來呈現敘事內容,因此,我們可以從“自然景物的細節”、“對話的細節”和“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等方面來分析,并進一步探討這種獨具特點的重復的藝術性或病象問題。

商州,經過賈平凹的書寫其知名度越來越大,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是一處有鮮明個性的存在。賈平凹總是給筆下人物的出場提供了一個水墨山水畫一樣古樸幽閉的背景:奇峰異出的群山環抱,一條靜水深流的大河,歷史久遠的樓臺廟宇等等來作為小說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這里的大自然山川景象既營造了他們生活的環境氛圍,又標示著某些獨特的習性與習俗。在具體的小說文本中,景物上的細節通常是作者本人所了解并熟悉的生活環境,它是人物日常生活的精神與物質的雙重表現,根據自然環境和居住環境可知人物甚至該地區人們的生活的基本情況。就鄉土題材小說而言,我們分辨不同地域與地域文化的最直觀的視覺符號便是人物的居住的自然景觀和環境,例如,河南的延津、山東的高密、新疆的戈壁、東北的大興安嶺、江蘇的高郵等,賈平凹小說中居住環境的細節顯示出與之截然不同的內涵。賈平凹表達鄉土情懷的方式、角度之所以與汪曾祺、劉震云、莫言和紅柯等的鄉土題材書寫不同,原因也正在于此。

一、自然景物的細節

賈平凹長篇小說中的景物細節描寫總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賈氏從小居住的商州山川河流、廟宇巷落景致,比如關于秦嶺大山、官道州河的記憶。另一類是他記憶中極為清晰的民居、院落。農村的生活日常樣態,在這兩類景致里呈現出不同特色,它們承載著賈平凹感情復雜的回憶,同時也延伸著他對商州農村的深度觀察與提煉。正如劉慶邦所言“通過我的長篇,把好多好多的事都調動起來了。如果我們不寫這個小說,很多記憶也許都埋葬了,都沒用,但我們一旦寫起小說,好像找到了一個抓手,記憶源源而來,細節也源源而來,都調動起來了,都成了活的東西。”④在賈平凹的每一部長篇小說中都有對自然環境的細致刻畫。賈平凹對自己生活過的商州的山川河流、廟宇樓臺、民居布置等有著自得的心情:“即使外邊發生了什么天崩地裂之災,商州卻風氣坦然。此地去陜西省城三百六十多里,居四山中,眾妙悉備,莊嚴,清凈;地低溫和,有雜草奇木,土產林果;引水灌田,又豐稻麥,盛菽豆;毛驢數頭駝糞負框山上,無人控御,自知往來。山地有山地之趣,鄉人有鄉人之樂”,⑤這里處處都是現代都市人夢中的鄉土再現,山高水清的自然情景,自然滋養了鄉民的性情,并直接作用于他們的日常生活的態度:簡單、樸實、帶有自覺的農耕文化意識。

賈平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商州》是以麻子、鞏一勝基層民警抓捕劉成的行程為視角線索來展現商州的河流山川,民居風景和風情:

“河是丹江河,發源于甚地,歸宿于何處,他是不甚了了,但見江兩邊大山,貼一言的黑脊,一座連著一座,恰又被其中的無數小河分割成段落。他便以為這個世界,就是山與水的構成。河的兩岸上,山是極想親戀,河卻冷冷,碧水長流;南北群山又極欲聯姻,丹江又從中隔絕。于是形成萬山眾壑一起向河的方向奔趨,臨于河岸,便突然絕望,岸上之崖就顯出因為慣性而立足不穩的前傾,看得見那山的構造線如裁開的樹木質紋一般”⑥。

“如果說商州是八百里秦川的門戶,那么這門戶上的一把鐵鎖,就該是武關了。打開商州地圖,或者,是全國的地圖,沒有不標出武關的,……之所以為關,關在險峻,附空下視。可見丹江從秦嶺下行四百三十里,到了此地,南北兩山相對靠攏,北形如盤龍,南勢如臥龍,兩龍欲搏欲斗,別說兵家自古看重此地,即使一般村孺頑童,也懂得在此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走遍兩岸山崖,石皆赤褐,雜木不長,寸草不生,只有柏樹。又都棵棵枯廋細長,身扭七匝八匝,頂掛三五片的葉叢,墨黑如漆,敲之叮叮作金鳴,伐下做材料,油心發紅,幾乎全部沒了白色。”⑦

大山大河也出現在《浮躁》中:

“州河流至兩岔鎮,兩岸多山;山曲水亦曲,曲到極處,便窩出了一塊不大不小的盆地。鎮街在河的北岸,長蟲尻子,沒深沒淺的,長,且七折八折全亂了規矩。屋舍皆高瘦,卻講究黑漆門面,吊兩柄鐵打的門環,二道接檐,滾槽瓦當,脊頂聳起白灰勾勒而兩角斜斜飛翹,儼然是翼于水上的形式。沿山的那面街房,后墻就蹬在石坎上,低于前墻一丈兩丈,甚至就沒有了墻,門是嵌在石壁上鑿穴而居的,那鐵爪草、爬壁藤就緣門腦繁衍,如同雕飾。山崖的某一處,清水浸出,聚坑為潭,鎮民們就可以打通關節的長竹接流,直穿墻到達鍋上,用時將竹竿向里捅捅,不用則抽抽,是山地用自來水最早的地方。背河的這面街房,卻故意不連貫,三家五家了隔有一巷,黑幽幽的,將一階石級直垂河邊,日里月里水的波光閃現其上,恍惚間如是鐵的環鏈。在街上走,州河就時顯時斷,景隨步移,如看連環畫一樣使任何生人來這里都留下無限的新鮮”。⑧

黝黑的植被、山石,廟宇香火等本身就揭示了農業文明與現代文明之間緩慢遲滯的轉換。這些風物本就是秦嶺商州的特別之處,加上賈平凹的精心勾勒描摹,一方別樣的水土就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雖然新的事物在悄悄改變著鄉人的眼界和觀念,可歷史建筑仍默默承襲著古舊的風格。村路巷道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一如從前它固執的性格,足以讓新派人物和知識分子變得無力和無奈,也成為還鄉者追尋舊夢的物質依憑。

另一篇小說《妊娠》則通過主要敘述者貫穿故事,將自然風物的描寫融入到荒僻鄉野的風土人情、人倫道德變化中,表現時代急劇轉換過程中鄉土的變與常。

“癟家溝前是胭脂河,流水纏綿,沙石為五色,且多生藻絮。溝后偏左的一座山為仙山,相傳秦時住有方士,秦始皇想長生不老,派人上山尋訪方士,采集仙藥。……而在溝口,也就在那棵古槐之下,于一片錦繡樣的黃麥菅叢中蓋有一廟,稱癟神廟的。癟神廟的香火極盛。幾乎在胭脂河上下,大凡夫妻想要生兒育女,都來朝拜祈禱。……胭脂河岸上有癟家溝,香火又不斷,故這里人口十分興旺,單癟家溝下的村子,雖為一姓,繁衍數支,房屋住所就分前院,腰院,后院和新院四處。腰院、后院人發展極快,差不多三世共存,四世同堂,而兒兒孫孫娶妻生子后搬遷到另一處蓋房筑屋,混居成堆,這就是形成的新院”⑨。

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處處都有講究,人居住房講究風水、人去世后講究好的穴位,樣樣都不含糊,形成了極為深厚的民俗民事樣態。陜西是中國埋葬皇帝最多的厚土,后世子孫驕傲地稱其為龍脈之地,對風水的講究自然異于其他,賈平凹在其小說中寫了大量的風水先生如何查找龍脈,龍脈如何使子孫后代發達了,對民居的布置格外看重好風水,這種龍脈、風水意識體現了陜西歷史和民間文化的深厚,是一種已經由祖祖輩輩沉淀到骨血里的文化意識。

“賈家氏族的祠堂,庭院已經頹廢,以前的三道大門是什么結構,次東西的走馬廊又有多少柱子,又次大廳后的茶亭八角還是四角,一概都不知道了。去年雨季里,一排魚鱗市的漏磚花墻倒塌后,云林爺住著的三間夏屋越發孤孤零零,只是屋頂上的脊壟,瓦當,門前殘留的一根雕著石榴頭的石柱,還顯示著這是一座久遠的建筑。”⑩

從這些民居建筑的細節描寫可以看出賈平凹對家鄉山水環境的自豪,筆觸感情濃厚,帶有懷舊的色彩。

“高高的臺階之下,那些水潭泛著亮光,一只斑鳩從榆樹上撲啦啦飛走了,接著就死一般的沉靜。這是一座小四合院,位于漫川鎮最東頭。鎮子大半是在澗坡上,小半是在澗坡下,兩頭尖小,中間寬大,仄仄斜斜像一個擱在岸邊的船”;

《高老莊》中的民居布置是這樣的:

“(子路)就指點了高老莊村落布置是個蝎子形,這鎮街是蝎子腰,東邊的北頭那個村子是蝎子北夾子,南頭那個村是蝎子南夾子,咱家住蝎子尾,在鎮街西北角,還得走四里地”。

《秦腔》中的民居與《高老莊》的布局相似:

“如果是站在北頭的伏牛坡上看清風街,清風街是個‘U’狀,東西兩街的村子又都是蝎子形,老主任的家就蓋在蝎子尾上。在過去,東街的窮人多,西街有錢的人家多,而最富豪的是白家”。

對民居巷道布局的細致描寫,真實再現了以賈平凹老家棣花街為代表的商州農村環境,描繪出一幅世俗生活的風情畫卷,是賈平凹記憶中的好風水的布局,也是小說人物出入其間的環境,這樣講究風水布局的村落在城市化進程中漸漸消失,證實了這個時代的變化,表明傳統生活和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只保存于封閉的鄉村。而從文本間對民居院落的相似勾畫可以看出這是商州山地生活哲學,也是深入作者骨髓的民居記憶。

細心的讀者還會發現,賈平凹還通過農家院子栽種花草來表現環境的細節。花花草草在或烘托或彌補農民的細致與粗糙的性情上有著極大的作用。

“一進院子,院子里竟然到處是花。沿著院墻根都砌了花壇子,栽種著薔薇、月季、芍藥、雞冠、美人蕉和蒿子梅,而就在廳房的臺階上,廂房的窗下,又是鐵架子搭起三層,層層擺著小花盆,里邊不是種著蘭草、金菊,就是開著紅的紫的黃的粉的各種各樣小瓣子花。”

蠻橫的“鄉霸”拉布、換布家的院子還有著那么些精致嬌艷的花朵,不僅帶燈、竹子驚訝,讀者也似乎看到了他們內心柔軟的一面,頓時讓五大三粗的拉布、換布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觀;鄉間智者夏天智的家院也有很多花花草草,尤其是月季和牡丹。牡丹淡雅又富貴,象征了家事興旺發達。同樣花的凋落也隱喻了生命或家勢的傾頹。

“夏天智有些生氣,嘴里沒吭聲,轉過頭來,又發現花壇東北角的一朵月季在掉花瓣,像是有一只無形的手剝,花瓣掉下一片,又掉下一片,一朵花立時沒有了。”

用生活的環境來關照生命,以花的凋落隱喻生命的消逝,具有新的意義(在小說《老生》《山本》中用到了同樣的細節)。

“越往前走,蜂更多起來,一抬頭,旁邊的院墻頭上涌堆的薔薇開滿了花。陸菊人停下腳步往上看,一時倒覺得那密密實實的花全部都在綻,綻得是那么有力,似乎有著聲音,在錚錚鏦鏦地響”。

這是漆匠家的院子,雖然生活艱難,但有一個貼心嫻靜的女兒花生,自然院子里的花也小家碧玉般熠熠生輝。這些花成為農民擺脫沉重勞動的短暫放松的物質外化,是其內心深處對美的追求的外在體現,真切地表達了農民生活審美化的精神需要。作為商州鄉土百姓日常生活的一種特定性背景,它成為賈平凹小說最容易辨認的東西。

賈平凹的山水自然民居環境的重復描摹,不只關涉到小說敘事對象本身,還關涉到創作的個性問題,更是作家對商州風物發自內心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的自然流露。我們從他細致入微的景物描寫中,感觸到作者內心的強烈的情感觸動:悠遠、靜謐,古樸而且精巧,這些精致是客觀環境的體現,也有追懷歷史的特別意味。讀者在這些景物細節中聽到深情的嘆息,它來自作品深處,也來自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

二、對話中的細節

對話的細節在賈平凹小說中占據著特殊位置。從其長篇小說可以看出,賈平凹對人物對話的拿捏、揣摩是非常用心的,因此其對話中的細節,不僅涉及對話內容,更直接體現人物性格和心理,是賈平凹彰顯特色和有意與其他作家有所不同的地方。《高老莊》就是通過大量的對話、問答形式,鮮活地寫出了新時期農民的各種類型:有的老實憨厚、有的世故老練、有的封建愚昧、有的心胸狹隘又自私無賴,構成了民間的藏污納垢的主要元素。如,子路帶著西夏回高老莊,剛到家,鄰居竹青就帶著兒子來蹭吃喝。

“竹青說:‘娃們家在村口嚷紅了天,說子路的城里媳婦給發糖哩,惹得我也來瞧瞧。泉泉叫五娘娘,五娘娘會給你糖吃的!’泉泉叫了五娘娘,五娘娘卻再也沒顆糖給孩子吃,落個難堪,就勢把荷包蛋碗給孩子,孩子端起來幾口就吃了。竹青說:‘這孩子是餓死鬼托生的,真的就把雞蛋吃了?!他五娘娘呀,聽說子路在城里戀愛上了你,我就估摸一定是個美人胚子,果然就是!他五娘娘今年二十幾啦?’西夏說:‘二十六。’竹青說:‘小子路一輪?’他娘說:“站在一塊兒倒不顯。”竹青說:‘咋不顯,他五娘娘還是嫩娃娃嘛!’娘當下沒再說話,收拾了孩子吃過的雞蛋碗到廚房去,竹青還在院中問西夏做什么工作,月薪多少,怎么就戀愛上了子路,子路現在可是了不起,又有名又有錢。娘就在廚房叫竹青:‘竹青,你來看看這酵面發了沒有?’竹青進來,娘說:‘你凈問些啥呀,你沒瞧人家羞臉子嗎?’竹青說;‘菊娃個子高,沒想這個更高!咱子路能收拾得了?年紀小哩,年紀小了就得子路哄哄說說哩,剛才我看見子路給她喂著吃的,說不定晚上也得給小媳婦洗腳的。先是菊娃伺候子路,往后就輪到子路伺候這小的……你得給子路說說,現在年輕啥都可以干,但慣下毛病了,日后年紀大了誰指靠誰呀?’……竹青說:‘你瞧這孩子,還嚷道著要吃糖哩。你五娘娘的糖發完了,這娃沒眼色!我回去呀!’出院門走了”。

通過對話將一個嘴碎尖刻好占便宜又有心機的農村婦女形象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讀者也能感受出作者對中國農村社會各種是非因素的深層揣摩能力。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竹青性格,至少有兩個特點:這是一位淺薄又好挑撥的女人,對妻子的愛,被她認為是“慣”這一細節,是竹青傳統的女性觀的體現:女人是伺候男人的,是將男權思想奉為自己處事的原則的直接反應,三從四德的毒中得太深,是魯迅筆下做了婆婆比婆婆還惡的再現。第二個層面,她帶著孩子,向西夏要糖,又打探子路家的情況,這里尤可見出她的心機、世故,這也是賈平凹既贊嘆又鄙夷的農村人的世俗氣。文中有很多這樣細節精彩的對話描寫:

“竹青說:‘我肚子不饑,吃了半碗……西夏,你可不要到廚房去,你知道嗎,燒火的是菊娃,石頭他娘。’西夏說:‘是菊娃姐呀,我還真想去見見她的。’竹青說:‘到底是城里人開通!菊娃她倒應該來見你的,她現在不是高家的人了,你雖小,可你是正經的高家媳婦呀!她咋好意思回來呢?’西夏說:‘我爹臨終時是她伺候的……再說石頭叫她娘啊。’竹青說:‘她對高家有啥好處,生個娃娃還是殘疾!你什么時候了,生一個讓她瞧瞧,她或許在廈屋里住也住不成了!’西夏從心里厭煩說是非的女人,做出沒聽懂她的話,仰了頭看遠處夜空升起的天燈,竹青說:‘村人為四叔做的天燈吧,你要生個娃娃哩,爭氣都要生個出來哩’”。

賈平凹選擇這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來安排對話,既表現農村矛盾的細微、復雜,是是非非的糾纏,某種程度也可以看出作者對農村中以這類人為代表的農民的劣根性的批判。表現農村男人的小奸壞小狡猾的可笑行徑,晨堂可謂其典型代表。晨堂知道西夏收集古磚,就來找西夏。

“晨堂說:‘人家是不給的,我給了他些錢硬拿走了!’子路出來說:‘多少錢?’晨堂說;‘不多。只要嫂子喜歡這東西,錢算個啥,不說錢了,權當我送嫂子的!’西夏說;‘這不行,哪能讓你出錢?多少?’晨堂說;‘五十元。人家要一百,我給了五十元。’西夏掏了五十元給晨堂,晨堂說;‘知道不,縣上來人帶了文件啦,王文龍蘇紅沒有選成人大代表,卻成政協委員了!這政協委員就不選舉?’子路說;‘你怎么知道?’晨堂說;‘啥事能瞞過我?早上八點半小車進了鎮政府院子,九點鐘副鎮長就出來啦,他是坐縣上的小車去的地板廠。……’子路說;‘操心你那窩豬娃咋長大呀,老婆孩子咋養活呀,甭管別人的閑事!’晨堂說;‘這咋是閑事?這里邊有政治呀!……’晨堂說;‘這倒也是,但人總得有個精神呀,整天從地里到家里,從家里到地里,那活著有啥意思?’話不投機,晨堂站起來,從門里走出去。”

農民晨堂的奸猾,既算計又淺薄,甚至還有一本正經的聰明成分,這段對話中的細節為讀者呈現出一個當代農民的生活現狀和精神面貌:市場經濟語境下的農村社會,鄰里感情關系也是以金錢為媒介的,古風情義漸行漸遠。在《秦腔》中也有很多這樣精彩的對話細節:

“秦安說:‘大家都說說么,在下邊說得那么堅定,會上就都撮口了?!’君亭又走回來,他是太熱,在院里用水洗了個頭,水淋淋的也不擦,說:‘是到吃飯的時候了,但會不能散,幾時說出個眉目了幾時吃飯。’有幾個人就說:‘人是鐵飯是鋼,不吃飯咋行?瞌睡要從眼里過呢,那我就說吧。’依次發言,卻有說辦市場的好處,也有說淤地的長久利益,意見不統一。君亭說:‘分歧這么大呀?聽說北邊的山門縣開始試驗干部海選,真想不來那是怎么個選法?’金蓮說:‘十個人十張嘴,說到明天也說不到一塊兒,民主集中制,要民主還要集中,你們領導定奪吧!’君亭將一口痰吐在地上,說:‘那就散會!’”

對話中透露出基層干部在開會時怕得罪人,發言無關痛癢相互推諉,而基層領導在民主的形式上早已有了自己的主張,開會也不過是遮人耳目的過場。賈平凹通過日常對話的細節展示出農村的社會人情禮俗變遷以及生態風氣,反映了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變動。

三、日常生活的細節

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基本是靠著日常生活的細節來推動故事發展的,日常生活細節在其小說中有著至為重要的位置。在賈平凹看來,商州(西京)農民的性格、生活滋味以及世俗性都是通過這些來直接呈現的。而日常行為飲食起居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狀態,也是最能展示地方特色的元素。賈平凹小說吃穿行等行為細節的數量之多,在當代文學中至為突出,這與賈平凹細致的觀察和小說觀念有關。一次觀看足球比賽給了賈平凹小說寫法的啟悟:“傳統的踢法里,這得有后衛、中場、前鋒,講究的三條線如何保持距離,中場特別要腰硬,前鋒得邊跑傳中,等等等等。巴塞羅那則是所有人都是防守者和進攻者,進攻時就不停地傳球倒腳,繁瑣、細密而眼花繚亂地華麗,一切都在耐煩著顯得毫不經意了,突然球就踢入網中。這樣的消解了傳統的陣形和戰術的踢法,不就是不倚重故事和情節的寫作嗎,那繁瑣細密的傳球倒腳不就是寫作中靠細節推進嗎?我是那樣地驚喜和興奮。”賈平凹從中領悟出細節對事件的推動作用,日常生活的細節流來推動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形成小說的生活流水狀態,那平常的吃穿用行等繁瑣事宜,便是賈平凹小說創作的落腳點了。

賈平凹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人的節約勤儉印象自然相當深刻,在不同的小說中重復地不厭其煩地詳盡描寫了農民的各種節儉,讓我們看到了物質極度短缺給農民造成的心理傷害,深刻理解了農民生活的艱辛和農村的貧苦(下文引用中的省略號為筆者所加)。

1.一顆餅上的芝麻掉進了舊桌縫里,他用力地拍桌面,芝麻從桌縫跳出來,一只手及時在下邊接了,指頭蘸上唾沫粘住放到口里。(《土門》p137)

2.這是編造的,但我吃芝麻燒餅,芝麻掉進桌縫兒里了,就一手猛拍桌面,使芝麻跳出來用另一只手接住了吃。(《我是農民》P58-59)

3.燒餅是粘著芝麻的那種燒餅,他咬了一口,一粒芝麻就掉到桌縫里,摳,摳不出來,再摳,還是摳不出來,我說:“三叔,我拍桌子上了你用手就接。”就猛一拍桌子,芝麻從桌縫里跳出多高,他伸手便接住了。(《秦腔》p57)

4.“桌縫里有幾粒芝麻。”吃完飯韓文在廚房里收拾碗筷,我看見他一只手猛地拍著桌面,一粒芝麻就跳上來,立即另一只手過去接住了,……(《病相報告》p93)

5.陸菊人吃著,有一粒冰糖掉下來,正好落在桌子縫里,摳不出,她一手猛地一拍桌子,冰糖粒跳出來老高,另一手忙在下邊接了,舌頭就從手心舔了去。(《山本》p346)

在很多長篇小說中都用到的桌縫拍出芝麻的細節,可以置換成類似吸桌上的酒的細節:

1.寬哥低了頭去吮吸灑在桌子上的酒,吸吮得吱吱響。(《白夜》p2)

2.有人在罵著,用嘴把桌上的酒吸得吱吱響。(《土門》p257)

3.三嬸忙幫著把碗收拾好讓孩子端了,自己低了頭用嘴去吸桌子上的菜水湯,…… (《高老莊》p213)

4.傅山還是不動,酒灑在了桌子上,他低下頭去吱地吸了,狗開始臥下來身子拉得長長的。(《懷念狼》p11)

5.回到堂屋,見邱老師自個給自己倒酒,酒灑在桌上了,竟低了頭去吸。(《秦腔》p79)

6.我趴在桌上吮灑在桌面上的酒,張順竟把酒往桌面上倒著讓我吮,……。(《秦腔》p446)

7.麻子黑碰杯的時候用力過大,酒灑了一半,他把杯中酒喝了,又趴下來,伸舌頭吮著灑在桌面上的酒,說:啥都可以糟蹋,酒不能糟蹋。(《古爐》p210)

8.他抱了一壇在盅里倒,倒得酒從盅里溢出來,流在炕桌上,他把嘴湊近去吸了。(《極花》p32)

9.酒淋灑在桌面上,有土匪湊了嘴去吸,井宗秀說:不吸了,咱有的是酒。(《山本》p128)

祖祖輩輩物質的貧乏和生活的不易讓農民養成了苦行僧克扣般節約的習慣,這種節約成了農民刻在骨子里的品德和性格,在吃芝麻和喝酒的細節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已經物質已經豐富起來的當代農村,農民依然保持著節儉的品質。但是又因為在不同的文本中重復使用,過多地磨損了原創性的價值而形成了機械重復之病象。

令賈平凹記憶深刻的還有老一輩農民獨特的熬罐罐茶的細節刻畫:

1.他把茶水往小瓷杯里倒,茶水濃得吊線,啜一口,極響地咂著口舌,“你喝不?喝了腦殼不疼哩!”(《土門》p147)

2.老頭茶還沒有熬好,我說你是熬中藥呀,他用筷子蘸了蘸,嚷道熬得汁兒能吊線了,喝著一天身上都來勁哩。(《懷念狼》p121)

3.夏天智在火盆上熬罐罐茶,老熬不開,低頭去吹火,灰瞇了眼睛,……。(《秦腔》p468)

4.老皮每天在工作完畢后都要熬茶的,他是在一個鐵罐里熬,熬出的茶汁黑乎乎的能吊線兒,說:不喝解不了乏么!(《老生》p151)

5.鎮街上的人都有喝茶的習慣,要在鐵壺里熬一種老茶,熬得筷子一蘸能吊線兒的濃汁了,喝了一整天身上才來勁。(《老生》p210)

6.支書是早上起來后要熬一罐濃茶喝的,這差不多是二十年的習慣。……雖是陳年的花茶,卻講究個熬,用一個空鐵皮罐頭盒系上個鐵絲把兒做熬鍋,茶葉放進了添水在火上熬,直熬到盒子里僅僅能倒出兩三口的汁兒,筷子一蘸都能掉線兒了,茶才算熬成。(《古爐》p221)

7.他一年四季的煮茶不誤,一鐵壺的老茶葉子煮出半杯稠汁了,閉著眼睛喝,說不喝一天就頭疼么。(《帶燈》p65)

8.黑亮爹好像更不待見她,遇著在火盆上熬罐罐茶,也不說讓她喝的話。(《極花》P10)

9.井宗秀沒有說話,便去熬茶。往常茶熬成琥珀色正好,但他熬了半天,熬得黑乎乎的,像是藥湯,筷子一蘸能吊線兒。(《山本》p101)

10.旅里有個排長是甘肅人,他說他喝罐罐茶,做一個鐵皮壺放上過期的陳茶熬一個時辰,熬出了那么一口黑汁,筷子一蘸能吊線兒,苦得像中藥。(《山本》p301)

在賈平凹看來,這樣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是老一輩農民獨有的,隨著他們的年老去世,或許這種源于應對生活苦焦的生存哲學和智慧也將漸漸消失。通過賈氏的反復書寫來為這種古老的生活細節留一份獨家記憶。但同時也可以看出這些連文字改動都較少的重復,用在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年齡段的人物身上似乎不太符合生活實際,作者的懶惰思想也可窺一二。

用手指試探母雞屁股是否要生蛋了,也是農村生活的典型細節,但凡書寫農村,賈平凹必定使用這個細節,前前后后重復了13次以上。

“院子里陸菊人在捉雞,捉住一只母雞,指頭塞屁股里試著有沒有蛋,連試著兩只雞,都把雞又放了,捉到第三只試了,拿到一個瓦盆里,再用背籠反過口罩住”。

但是這個細節用到剛到高老莊的省城知識女性西夏身上就顯得別扭了:

“見西夏在院里捉了那只有冒疙瘩的母雞,拿指頭在屁眼里試有沒有蛋,說:‘狗整天要人喂哩,狗卻不下蛋,雞不給它喂,它卻一天一個蛋,你不讓它下它還憋得慌,雞就是下蛋的命!’”

一直生活于城市的西夏沒有這種生活環境的經驗準備,是不太可能剛到高老莊就能用手去摳雞屁股的,顯然作者在這個地方忽視了生活環境對人的影響,這個細節明顯是賈平凹為了豐富內容而將以往經驗習慣性地拼湊到人物故事上而構成了機械重復的病象。

整個村子用一個藥罐,“古爐村只有一個熬中藥的砂罐,是支書掏錢買的,這藥罐誰用了就不能還,還藥罐等于還病,誰如果再病了要熬藥,藥罐又不能送,送藥罐又是等于送病,需要治病的家人去拿”;將梳下的頭發團起塞到墻縫里,進門口因為長時間的蹭泥而凸起的“福包”,因為土豆不切被噎住而將眼睛睜得很大的細節也是賈平凹寫農村時反復用到的細節,在《古爐》同一文本中描繪古爐村人的飲食習慣之時,賈平凹都幾乎語言不變地重復寫了4次,估計是作者本人在寫作過程中完全忘記自己寫的是同一個村子中同樣的人了吧。因為天冷酵面發不開而用被子捂住使蒸熟的饃里有了虱子,天熱將樹葉貼在太陽穴或者褲腰上散熱,或曬太陽或無聊至極翻找衣服里的虱子,用唾沫將頭發抹平整,借和別人說話之際將鼻涕揩到對方衣服上,撒尿時將茅坑的蛆沖散,蹲坑努屎像是在笑,小孩拉屎后喚狗來舔屁股,為阻止別人偷吃樹上的果子用糞便涂滿樹身等等,這些獨具商州農村生活特點的細節也是賈平凹在不同的小說中重復描寫的,作者大膽直白地坦誠商州農村農民的生活原生態,獨具匠心地寫出農民的日常細節。一方面通過這些細節為商州農村生活提供了豐富飽滿的內容,展示鮮活生動的農村生活圖景,體現了賈平凹細心的觀察能力、對生活的提煉與概括能力;另一方面又通過文本之間的不斷重復,加深與強化了商州農村的落后、粗陋之相。然而因為作家小說創作的勤奮,對素材的消耗量十分巨大而經驗庫存有限,所以這些細節被反復使用,客觀上形成了賈平凹小說機械重復的病象,也直接降低了賈平凹長篇小說的審美趣味。當然,享受到賈平凹所帶來的實際經濟收入的商州農民也許并不在乎賈平凹怎樣寫自己。

衣飾著裝,也是賈平凹長篇小說里喜歡使用的細節。《廢都》《高老莊》《帶燈》等長篇小說中對衣飾著裝的描寫俯拾皆是。“穿一件粉紅色圓領無袖無袖緊身小衫,下邊一個超短窄裙,直箍得腰身亭亭,腿端長如錐。”作者用欣賞的語氣書寫唐婉兒的日常打扮,寥寥幾筆將一個低調淡雅中透出時髦的氣質的風情少婦凸顯在讀者面前;“但蘇紅卻走了下來,她穿的一件紅色的套裙是那樣鮮亮和得體,頭發梳得一絲不亂,畫了眉,涂了唇膏,那雙高跟皮鞋噔噔作響。”蘇紅衣著鮮亮地出現在憤怒的人群面前,借著衣著打扮回應高老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不可能將地板廠趕走的事實,顯示了一個女人的魄力和勇氣;鄉村基層干部帶燈的衣著也是別于其他基層干部,“帶燈還是穿著高跟鞋,挺著胸往過走,頭上的長發云一樣地飄,他們就給帶燈笑”。帶燈每天的日常就是走村串鄉地圍堵上訪農民、解決農民的困難和矛盾糾紛,維持農村工作的穩定,但是她依然堅持精神自潔和行為習慣上的審美趣味,體現了鄉村干部的高度自律以及對美的篤定和堅守的美好品質,反襯出帶燈在鄉鎮干部中的悲劇性存在。服裝衣飾的細節,不僅使人物飽滿、充實,而且傳遞出一種毛茸茸的日常性和現場感,在賈平凹看來是同人物性格命運同等重要的事體。

說到日用家什,賈平凹在長篇小說中多有記載,足以作為陜西物質民俗資料庫和農村印象的記述資料。農民在日常用度尤其是勞作的農具上是很盡心的,農具在農人心中占有極高的位置,農具不僅是勤勞的象征還是標志家境財富的標志。

“來人便會發現,這間房子很大,卻顯得極擠,東墻山,掛著篩籮:篩糠的、篩麥的、篩面的、篩糝子的,粗細有別,大小不等。西墻上掛著各類繩索:皮的拽繩,麻的韁繩,草的套繩,一律盤成團兒。南墻靠著笨重用具:鋤、撅、板、鏟、犁、鏵、耱、耙。北墻是一個架子,堆滿了日常用品:鐮刀、斧子、鋸、錘、鉗、釘、磨刀石、泥瓦抹。”。

所有東西,農人都將它們安放在恰當的位置上,都那么自然妥帖地存在著。顯然,而對熱愛土地的農民來說,置辦農具是他們最愿意、最滿足的事情。

“饸饹床子其實很簡單,用榆木做成一個镲草的镲子一樣的形狀,只是沒有镲刀,在上的那根木杠要長,安著一個木槌,在下的另一根木杠中刻一個圓坑,坑里透著幾十個眼兒,蕎面和成面團后,就燒鍋水,等水滾開,把饸饹床子,架在鍋上,然后抓一塊面團握成坨形,放在那個圓坑里,抬起上面那木杠,木杠上的木槌正好頂住有面團的圓坑,使勁往下壓,面團就從圓坑的窟窿眼兒吊出饸饹來,煮在鍋里。壓上面的長杠那得使勁,整個身子都要伏在上邊,有時就躍身坐上去。”

饸饹床子在陜西農村是家家必備的做面工具,花上時間和精力純手工打造也是一種趣味和用心。在越來越城市化、機械化的社會,這些都成了“關中印象”“袁家村印象”之類民俗園的珍貴擺件了。賈平凹更是在《帶燈》中,專門寫農具:

“栲木扁擔,兩通叉,桐木蒸米桶,竹笊籬,青?木搭柱,吹火筒,火鉗,木戳瓢,五升斗,饸饹床子,牙子撅,糍粑石臼,尿勺罐子,擰繩拐子,窩醋木甕。”

如此詳細的錄明顯是要為即將消失的農具立字存照。這就是前面我們所說農村家具的細節,可以作為物質民俗“樣品庫”的理由了。可見,賈平凹在體現民間智慧和性情的農具上的著筆是細膩而溫情的。

賈平凹長篇小說為什么對農村生活細節如此用心呢?有意思的是,我們的生活就是由大量的無法避免的冗余的細節組成的。正是從那些毫無意義的細節和多余之物之中,小說保持了自己的可信度和最迷人的溫情,同時也保證了自己的內涵空間。從心理哲學上說,在有著祖祖輩輩積貧積弱的農民的歷史變遷中,農民為了躲避紛亂的世事,不得不將一部分力量投射在對民居、家具、勞動工具等具體物的創造與欣賞上來尋求精神和心靈的棲息之隅。這也是人類的神性和對自由、對美的追求最為充分的證明。現實主義發展到當下,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小說由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到注重“家務事”“兒女情”到“新寫實”的庸常日子,賈平凹很好地接續并發展了現實主義,注重日常生活的具體場景來寫人敘事,注重細節敘事本身。

另外在中國,“日常生活的審美化”進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日常,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時間和曲折的過程。中國長時間被革命理想引領,遮蔽了物質的貧瘠、匱乏。經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與九十年代市場經濟的確立,中國普通大眾才眼光向下,關注自身的物質生活,才開始正視世俗化的現代性建設;從文學史的維度看,賈平凹在其小說所呈現的日常生活細節,有明清世俗小說的影響,也有上世紀八十年代“尋根文學”的啟發和“新寫實主義”的帶動,他從商州特殊的地域文化上、從商州農村和農民的日常生活上完成了自己創作觀念的變遷和小說創作的轉型。于是人們看到,賈平凹的小說明顯繼承了明清小說的創作觀念和小說筆法,尤其是《紅樓夢》《金瓶梅》對于凡俗生活的細膩刻畫,看到了“尋根文學”對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挖掘、激活和“新寫實主義”對底層生活的放大式細寫。所以,在作家這瑣碎的平淡文字中,我們領悟到了社會底層和民間的生活苦樂趣味與精神歸依。

總而言之,賈平凹長篇小說中對日常生活細節書寫,主要在于對“新寫實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也構成對“十七年文學”英雄人物和宏大革命理想等創作原則所形成的文學規范與格局的擯棄,“十七年文學”(甚至“文革文學”)使作家創作成了對某種理念的空洞圖解,作家的感官功能幾乎退化,聽不到、聞不到,甚至看不到,而賈平凹的細節書寫恰好恢復了主體性對外部世界的感官功能。同時,賈平凹通過小說來見證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社會的風云變化,尤其是通過小說的日常敘事,訴說了普通老百姓生活與精神追求變化的過程。一方面體現了賈平凹對農村生活的敏感和細心,表明了他用細節推動故事的文學觀念和他與其他農村題材作家的區別;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賈氏的審美趣味甚至某種局限。通過常見的農民農村的細節的不斷重復,強化了商州印象的同時將自己的創作根據地建筑得更加扎實和牢固,并最終形成自己與其他作家不同的創作的風格——將小說由傳統的故事情節為中心轉向以細節情感表現為中心,實現了小說重心的轉移和日常生活的審美,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小說現代化的發展。同時,有研究者認為“大量細節重復,無疑暴露出賈平凹的意識里存在著關于農村、農民的某些固有觀念。這些觀念第一次出場時讀者無法察覺,但若附著在新的人物身上,就會致使新人而用舊事。這也導致了賈平凹本想用豐富的細節沖淡寫作的觀念化,卻因細節的不斷重復而又陷入了觀念化的窠臼”。但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審美追求可能影響到作家對更宏闊的歷史生活的把握與建構,這也是一個要保持警惕的問題。

注釋:

①③李遇春:《從“現實主義”到“微寫實主義”——近三十年中國文學新潮探微》,《福建論壇》2019年第2期。

②陶東風:《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文藝學的學科反思》,《現代傳播》2005年第1期。

④劉慶邦:《劉慶邦談細節之美》,《小說選刊》2014年8月17日。

⑤⑥⑦賈平凹:《商州》,載《文學家》1984年第5期。

⑧賈平凹:《浮躁》,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第3頁。

⑨賈平凹:《妊娠》,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165-166頁。

⑩賈平凹:《土門》,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頁。

賈平凹:《商州》,《文學家》,1984年第5期,第27頁。

賈平凹:《高老莊》,太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9頁,第18-19頁,第81-82頁,第224頁,第252頁。

賈平凹:《秦腔》,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頁,第414頁,第85頁。

賈平凹:《帶燈》,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325-326頁,第16頁,第227頁。

賈平凹:《山本》,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第145頁,第116頁。

賈平凹《帶燈·后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361頁。

賈平凹《古爐》,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42頁。

賈平凹的老家丹鳳縣棣花鎮被打造成了“棣花旅游文化景區”,景點多以賈平凹及其小說人物命名,如“平凹之家”“平凹文學館”“賈平凹書畫藝術館”“劉高興家”“白雪家”。為當地的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賈平凹《廢都》,載《十月》1993年第4期。

賈平凹《高老莊》,太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382頁。

王永生主編《賈平凹文集》(第5卷),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13頁。

賈平凹《極花》,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69頁。

劉揚:《追求與困頓:論賈平凹的鄉土書寫》,《文學評論》2018年第6期。

(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夜夜操天天摸| 日本成人一区|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69av在线|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69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天堂av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噜噜噜久久|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日韩在线视频网|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亚洲黄色高清|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欧美第二区| a毛片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a在线| 久久6免费视频| 国产丝袜91|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中文字幕1区2区|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6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久久毛片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69免费在线视频|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