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蘭·萬太
摘要:草原生態系統是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當中最大的,也是我國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等主要水系的發源地,還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區域,草原生態系統對維護我國的生態安全、水資源安全及社會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擁有將近4億公頃的天然草原,占我國陸地面積的40%左右,其中40%的草原分布在我國北方,38%分布在青藏高原,22%分布在南方,北方及青藏高原都是天然草原為主,南方則是以草坡和草山為主。
關鍵詞:調查監測 ?問題 ?對策
草原調查監測是草原事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最終是為了能夠清楚草原資源的情況,對草原原生態功能有所掌握等,同時,草原調查監測工作也是草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以及能夠持續利用的有力基礎。在新時期和新形勢下,草原調查監測工作迎來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希望通過本文中對草原調查監測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的分析,為我國草原調查監測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幫助與建議。
1.草原調查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草原調查監測體系不健全
盡管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了一套草原資源清查,以及草原年度監測的草原調查監測體系,檢測內容也包括了:草原資源、草原生態的狀況、草原災害、草原保護工程效益等,可是,這與林業調查監測體系相比較而言,兩者在調查監測體系上面的差距非常大,這主要是由于草原調查監測體系還不夠完善,沒有定期調查機制體制,而草原動態監測、草原年度更新調查監測、草原應急監測、草原專項調查監測等也沒有形成固定的體系。在已經開展的調查監測工作中,調查監測的內容及法律法規的依據都應該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同時,在調查監測的質量管理體系方面,對調查監測過程質量的監督和成果質量的驗收,都沒有制度來進行約束,無法形成有效的調查監測質量追究機制。
1.2草原調查監測指標不夠完善
由于草原基礎數據資料不全,草原調查監測工作開展的力度和頻率都遠遠不夠,使得草原調查監測指標不夠完善,無法滿足新時期草原監測評價的要求。現如今,我國正處在生態文明建設時代,在草原的管理理念上,對草原生態價值和生態保護也要更加關注。所以,對于目前所擁有的監測體系及草原調查的相應指標體系進行不斷的補充和完善,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及建設的實際需求。
1.3缺少資金投入
草原調查監測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也很高,有些草原的位置較為偏僻,那里的水、路、電不同,基礎設施不夠硬,而且調查監測成本也是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有力的資金便成為了草原調查監測工作可以順利完成,并且決定調查監測工作最終質量的重要因素。可是,我國在草原調查監測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較為有效的投入保障機制,缺少資金的投入,草原調查監測經費很多都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來維持。由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導致經費也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2.解決草原調查監測存在問題的對策
2.1不斷完善調查監測指標
根據草原在新時代的關于保護修復及監測評價的需求,同時也為了林草進一步的融合提供基礎支撐,對草原調查監測指標就要進行全面的梳理,參照森林資源和濕地資源調查監測指標體系,并根據草原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在現有草原調查檢測內容和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調查監測的指標和內容就要進行不斷的完善和調整。與基礎研究相結合,對調查監測指標進行動態調整,以便于更好的為草原現代化管理而服務。
2.2加強基礎研究,強化科技支撐
第一,要制定一系列相關的政策,這樣才能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引導國內各高校、科研院所積極開展關于草原調查監測的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重大技術的攻關研究等各項研究,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技術成果,并且可以直接應用到草原調查監測工作當中。第二,加強與科技部的交流合作,爭取草原重大科研專項能夠立項。第三,定制專項資金進行草原調查監測科技創新及成果的轉化。第四,積極組織開展草原調查監測關鍵技術的集成,以及示范工程的建設工作。第五,加強空間技術、挽留過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在草原調查監測工作當中的應用。第六,對草原調查監測信息服務平臺、數據管理系統的建設工作也要進行不斷的完善,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第七,促進草原調查檢測設備的研發和更新換代。
2.3建立完善的草原調查監測網絡
首先,要對現有的林業和草原監測網絡進行大力優化,促進林業與草原調查監測網絡的相互融合,要盡快形成一個“空間技術+無人機+地面”的立體監測網絡,進而實現草原“天-空-地-網”的一體化監測。其次,形成一種草原技術單位、科研單位、重點高校、社會力量等共同辦站的形式,最終可以形成一個國家級固定監測站點作為示范,省級固定監測樣地作為主體,其他類型監測站點作為補充的一種地面監測網絡。
2.4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
首先,加強財政部門相關部門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努力爭取草原的專項資金。其次,要加大草原調查監測的基本運行經費,以及基本科研經費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利用這些投入資金對草原調查監測的相關活動進行全力的支持,并鼓勵草原相關的科研院所也要進行草原調查監測的相關研究。再次,要增加草原調查監測資金來園的途徑和渠道,鼓勵全社會都來參與到草原調查監測工作當中。最后,通過專項資金,對草原調查監測的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工程建設給予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劉加文.新時代草原保護的新任務新策略[J].中國畜牧業. 2018(18)
[2]劉加文. 大力開展草原生態修復[J].草地學報. 2018(05)
[3]姜亮亮,馬林. 草原監測工作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