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起 蓋進志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要求教師教學必須追求高效。作為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意識,制訂周密的教學計劃,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并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提升中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前言:
新課改過程中,就中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方面,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認識、方法、觀念上的原因,中小學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課堂教學的高效、高質。在中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創造恰當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時,要大膽鼓勵學生,當學生出現思路錯誤或者分析錯誤時不能嚴厲訓斥,而要幫助他們分析,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思考,從而鼓勵學生勇于實踐,敢于創新,敢于探索,敢于獨辟蹊徑,提高成績,營造一堂堂高效高質的教學課堂。
一、中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原則
1、以生為本
如果沒有學生,課堂就不成立或者算不上是課堂。但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中小學數學課堂就存在這樣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坐著,教師教學計劃里卻沒有學生,只有任務。首先,教師在備課或者制訂計劃時,他們考慮的首先是一節課要講多少內容,多長時間把課講完,而沒有考慮到學生能不能完全吸收,不給學生更多的學習壓力;其次,教師在課堂上也只是顧著講授,不考慮這樣單一的講解方法,學生能不能聽得懂,愿不愿意聽;最后,課程結束后,教師不會及時給學生相應的練習,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是聽著鈴聲,夾著書走出課堂。顯然,全程看著安排合理,也符合一個教師應有的教學節奏和計劃,可是細究起來,學生完全被忽略了。這樣眼里、心里沒有學生的課堂,怎么可能有收獲,嚴重違背了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2、以導為主
新時代,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學生的學習了,教師填充式的灌輸,對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學習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都不利。所以,作為新一代的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有前瞻性的教學思想和眼光,在教學中遵從以導為主的原則,講練結合,打開學生思路之后,給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間,讓學生有獨立完成練習或者回答問題的機會。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中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方法
1、和諧師生課堂關系,開創新型教學
新課標務求教師明確授課目標,并且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課堂,往往是老師專注于講課,學生悶聲聽課的形式,難以將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進行拔高。因此建立一中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數學知識在教師和學生親密的交流與多彩的互動中傳授,未嘗不是一種可以采取的創新形式。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消除對差生固有的偏見,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看法。教師還可以把握課余空閑和學生開展親密交談,與學生成為朋友,為授課時的交流互動做好準備。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率。
2、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中小學各科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聯系實際,把枯燥的知識融入有趣的生活中,讓學生結合他們熟悉的生活學習知識,獲得知識,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又能增強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中小學生認為系統固化地學習知識就是一些枯燥的數字和符號、還有枯燥的背誦、運算和復雜的邏輯,如果再加上教師毫無趣味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學生會覺得學習沒有趣味性。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結合生活實際,使教學更加有趣味性。
例如,在“四則運算”的教學中,我可以采用紙牌的游戲方法進行講解,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加減乘除”,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運算法則、概念等,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做準備。通過結合實際的紙牌游戲教學,學生既鞏固了相應的運算法測,掌握了運算要領,又激發了興趣,提高了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遵循生活情境教學合理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將教學內容與問題融合一體。與此同時,根據所提問的問題創設相關的情境體系,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內在學習需求得以被激發。舉例而言,
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一課時,我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如提問學生是如何在教室中找到自己的座位?要求學生對自己座位進行編號,如三排四列記作(3,4)、五排四列記作(5,4)。讓同學按照上述編號方法說出自己的座位編號。并且讓學生聯想生活中哪些編號方式與上述類似,如像電影院、火車座位等。在此基礎上,我可以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平面直角坐標系。此時,學生學習積極性已經被完全調動,基本上可以改善以往填鴨式教學帶來的弊端影響。
4、多媒體運用教學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把學生快速代入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理解,激發學生興趣的功能。在日常中小學數學課堂施教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結合多媒體設置課件,用聲音、視頻、圖像、動畫等技術,動靜結合,從抽象到直觀,從復雜到簡單等,把教學內容如解剖一樣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促進學生學習和理解,豐富教學內容,產生濃厚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學生不斷探索,獲得新知。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中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目的,需要中小數學教師迎合新課改的教學需求,使抽象、深奧的知識更加簡單化。這樣的教學策略,可以更好的幫助中小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和鞏固,最終實現中小數學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鄢雪蓮.新課改背景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踐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1)
[2]宋春華.新課改背景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0(28)
1.黑龍江省穆棱市馬橋河鎮中學;2.黑龍江省穆棱市馬橋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