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育紅
古詩詞是蘊藏豐富傳統思想精髓的文化載體,是傳承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資源,“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學習古詩,不僅可以增加知識,還可以陶冶情操。從2019年9月開始,全國語文教材首次使用新版“部編版”教材。里面大大增加了古詩詞的篇幅。小學一年級教材首次加入古詩詞,12冊教材中有優秀古詩詞114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可見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小學生知識積累淺薄,理解能力差,所以教師要用巧妙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古詩詞,愛上古詩詞。
一、大量誦讀,積累古詩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對學習古詩詞來說是關鍵。一首詩,先要讀出大致意思,然后再讀出感情。小學生大量誦讀古詩詞,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人文素養,而且經常性的誦讀,在潛移默化中必然會在他們心中產生先入為主的效果。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循序漸進,每周讓學生誦讀兩首詩,把課內詩和課外詩結合起來。每周一把詩抄在黑板上,學生先誦讀,周二老師講解,指導學生正確的誦讀,注意重音、速度、韻味。再讓學生抄在專用本子上。利用每節課前,兩次放學后的點滴時間,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誦讀,再加上雙休日的鞏固,大部分學生能達到背誦的效果。長此以往,日積月累也是一個可觀的數目,完全不影響正常的教學。學生多誦讀古詩詞,語文的底氣足了,為以后的古詩詞學習奠定了基礎,使他們終生受益。
二、了解作者,知曉寫作背景
語文教材中,任何一首古詩詞,都有著及其豐富的“背景”資源,學習古詩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詩詞創作的特定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與詩人感同身受。這樣既能讓學生快速熟悉詩歌內容,還能深刻體會到其中包含的情感,能夠真正地走進古詩詞中,進而去領略古詩詞所表達出來的奇妙意境。例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詩人杜甫主要是通過自己發狂的舉動,表現了自己的喜悅之情。為讀者展示了一位“喜欲狂”的老人形象。詩人為什么要不顧形象而發狂呢?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去領悟詩中傳達的情感,我組織學生去搜集、查詢與作者有關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到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戰亂之苦的詩人,此詩寫于“安史之亂”之后,詩人正流落在四川。聽到戰亂結束的消息后,知道自己終于可以回到家鄉,不用再受顛沛流離之苦了,故此“喜欲狂”。了解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學生們也就能很快地理解這首詩要表達的思想主題了。
三、品詞析句,體味詩情詩意
新課標著重強調: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詩歌是語言的升華,所以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要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不要局限于書上的注釋。比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人用“時時”、“恰恰”這些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詩歌所展現的畫面充滿了動感,“千朵萬朵”“壓”“低”這幾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的描繪了花朵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的把枝條壓彎的情景。以上詞語使詩歌讀起來明快、流利,富有節奏感。詩人往往借助景物抒發感情,即借景抒情。理解重點詞語后,要引導學生通過詩句分析其中豐富的內容,體會詩人感情,并從中發掘詩中的深刻含義。結合時代背景,學生明白詩人在飽經戰亂之后,開始有了安身之所,無比欣慰,對生活,對春天充滿了熱愛之情。
四、科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大部分學生學習古詩詞時始終無法通過自身的想象進入到作者構建的情境中,為了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對一定事物的積極態度,它是推動人們尋找知識,從事活動的一種精神力量。當人們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必定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教師一定要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融入詩文特定的情境氛圍中。我經常采用的方法有:給詩詞配圖,編故事,欣賞多媒體。
1、給詩詞配圖。古詩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詩不離畫,畫可賦詩。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大多配有插圖,我經常引導學生根據插圖,結合詩的內容去畫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意,表達他們的心聲。例如唐代白居易的《憶江南》,作者以“江”為中心,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這兩個對比鮮明的色彩,展現江南鮮艷奪目的春景。學生通過畫圖,從視覺上表現美景,更能體會到詩人對江南美景的熱愛之情。
2、欣賞多媒體。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創設了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學生在充滿愉悅感、自由感的氣氛中接受知識,使他們愛學、樂學,達到學會的目的。比如教學《鋤禾》,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農民種莊稼的情景,更不用談體驗了。教師可以用 PPT 的動畫功能,讓學生觀看勞動場景,然后讓同學各自用簡潔、形象的語言概括畫面,更深層次理解農民伯伯的不容易,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再打開課本,與詩人的語言作比較,體會古詩詞語言生動形象、簡潔合韻的特點。
3、根據詩詞內容編故事。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體現詩人當時的真實情感。因此在學完古詩詞后,我經常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編寫故事,讓學生對古詩詞學習充滿欲望。比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這是一首描寫詩人年老回鄉情景的詩。學完古詩,可以聯系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引導學生談話: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離開家鄉?為什么回來?回來做什么?回來的情形如何?還會遇見自己的故人嗎?他會和小孩談些什么......學生根據這些提示,發揮想象編寫故事,能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同時也提高寫作能力。
古詩詞是古典文化的精華,能培養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文學欣賞能力,進一步提升語文綜合素養。教師應該用多元靈活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果,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北街實驗學校 甘肅 慶陽 7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