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軒
摘要:物探就是用物理方法進行勘察的一種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科技也在逐漸地進步,所以物探技術人員在地質災害防治中能夠在更大的程度上發揮該技術的優勢,獲得了比以往更加好的效果,達到了當地質災害發生時降低工人受傷的數量以及材料物料的損失的目的,換而言之,物探技術與其他技術相比很有優勢,尋找改善該技術的方法能夠使我國工程地質勘查水平提高,從而有效地推動社會的發展。本文針對物探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運用展開研究。
關鍵詞:物探技術;地質災害防治;運用
正文
由于我國地理位置特殊,每年都會在不同地區出現不同傷害的滑坡、崩塌、巖爆等地質災害,而這些災害給當地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我國應當將地質災害的防治重視起來,爭取將在災害發生時的人員傷亡降到最低,保證人們有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并保障人們的財產安全,推進我國經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而物探技術是基于力、聲等物理學理論勘察地質,將其用于防治,能夠在地質災害調查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達到減少我國在災害中產生的損失的效果。
一、地質災害的概念
我國位于三大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運動十分強烈,就會出現地面沉降、巖石體變形位移等現象,導致了人類的生命和財物都受到影響,破壞了人類的生活環境,而且減少了我國必須依靠的用來生存的資源。眾所周知,大量降雨或者是風暴等氣候變化過大就會影響到地質災害發生,而且如果某個地區沒有多少植物,當龍卷風來臨,人民的房屋等物品就會被破壞,也很容易出現土地沙漠化或者水土流失等現象,另外因為圍湖造田等人為因素會引發一些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調查中物探方法的任務
2.1事前預測
工作人員應當充分挖掘在這地區的物資的用處,并將其運用到實處來探究地質災害高發地帶的地質表面特征,并通過這些特征分析出可能會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背景和條件。地質災害調查應當做好事前預測,首先要找到歷史地質災害區域的地質的相關信息,包括其近年的發展情況,然后試探選擇出最合適的方法用最恰當的物理探測儀器采集地質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研究,爭取獲得最大程度上的地質物理參數,再利用多媒體等網絡設備進行精確計算,根據當地的環境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作出客觀評價,以及時實施防治措施。
2.2事中監測以及事后的檢測和監測
工作人員在某地區地質災害發生時,根據該區域的地質特征和當地的環境,采取最合適的高技能的物探技巧方法和物探測儀器,對該地區進行某一時間點或者某一時間段的監測,獲取并處理監測數據,做出是否還需要監測的判斷,并根據已有資料分析總結出最合適的防治措施,進而防止地質災害的再次發生。同時,工作人員應當對事后的工程進行檢測和監測,觀察是否有所損害,以為日后的防治工程提供更多的數據和資料。
三、物探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運用
物探技術在地質災害的防治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員可以利用物探技術,在最大程度上上發揮該技術在防治方面的優勢,收集一切可收集的信息然后將有效的信息篩選出來并給予反饋,然后將可以根據這些有用的信息思考分析出災害的防治措施,盡早的減少因為地質災害而引起的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現階段,高密度電阻率法和淺層地震法是能夠推動地質災害的防治工程的進步的最有效地幾種方法。
3.1高密度電阻率法
高密度電阻率法主要以導電的物理性質為基礎,用物探技術分析出人工添加的穩定的電流場,然后在在此基礎上得出地質傳導電流的分布規律。也可以說其就是將多個電極在同一時刻排在測線上,工作人員控制電極自動轉換器,保證各裝置和各電極間距之間可以進行自動組合,從而達到一次測試就得出多種裝置、電極間距的情況下不同視電陽半參數的效果。在發生滑坡、塌陷等地質災害時 工作人員就可以使用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來探索防治措施。
實際上,高密度電阻率法是工作人員結合過去的地質災害資料以及防治經驗,將電擊面法和電測深法相結合,創新出了新穎的更高效地物探技術,其在普通電阻率法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高密度的觀測點,屬于陣列勘探方法。我國研究高密度電阻率法這一物探技術是在英國人采集數據之后,經過探究和交流改善了該技術的實際應用。該方法有諸多優點,首先,其與常規電阻率法不同,能夠布置一次電極就收集到不同安裝方法的數據,不僅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有效減少因電極設置引起的故障和干擾;其次,這種物探技術方法,可以使工作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更為全面的更詳細的地質電斷面數據資料;然后,這樣的采集數據的方式實現了自動化,就可以避免工作人員手工收集數據時由于各種原因出現失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數據搜集的速度。另外,隨著物理教育事業的發展,高密度電阻率法的成像技術也在不斷地提高,逐漸發展到三維技術,如此就加強了規律的精準程度。
3.2淺層地震法
淺層地震法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像敲擊地表等方式來人工實施地震,然后地震波在巖石土層中傳播的規律來防治地質災害。在淺層地帶,工作人員經常采用淺層地震折射波法來防治地質災害,其是淺層地震勘察中的最高效地方法之一,經常被用來探測淺層的古河道分布、斷層等水文工程地質問題,利用折射原理,使地震波折射到不同的方向,引起界面的振動然后將波傳到地面,由工作人員觀察地震儀表現出來的整個時間和距離,來分析求出折射界面的埋藏深度。
在使用該技術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在勘察地質時注意觀察地層結構的狀態,確保其是均勻地的準備工作,而且要注意選取場地,盡量避免障礙物因為造成反射而給勘察帶來的誤差,以保證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都帶來了不小的損害。工作人員在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采取物探技術,可以將其與互聯網技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提升該技術的防治水平,利用科技對地質的數據展開分析,提前得知該地區的地質結構,判斷出該地區可能發生災害的概率,促使工作人員能夠及時的采取防治措施,而且這種方式可以使工作人員在更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內判斷出合適的防治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成本。
參考文獻:
[1]袁細平.綜合物探技術在長沙地鐵1號線巖溶段的應用[J].城市勘測,2021(01):195-199.
[2]蔣澤金.綜合物探技術在礦井陷落柱識別的應用研究[J].煤炭與化工,2021,44(02):82-84+108.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二四二大隊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省興城市 1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