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并對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原則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由此可見鄉村振興對于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基于鄉村振興的視角,對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分析,以農村生態環境以及居住環境為研究的突破點,進一步提出了關于農村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和建筑面貌等方面的優化策略,使農村布局更加合理,建設新時代的美麗鄉村。
關鍵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城鄉規劃;基礎設施
前言
鄉村振興一直以來都是國家部署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啟民生福祉的關鍵所在,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部分,本篇文章在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上,對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進行了研究,致力于解決農村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為美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1.規劃思路概述
一直以來,農業、農村及農民問題都是關乎到國民生計的根本性問題。“三農”問題一直都是國家建設的重點方面,進一步完善“三農”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從根本上入手,做好規劃和引領,穩定有效的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實現鄉村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方面的全面化振興。
鄉村振興早已經成為了國家城鄉統籌規劃以及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的關鍵部分,建設發展產業旺以及生態文明、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是農村人居環境以及基礎設施環境改善的關鍵所在[1]。近年來我國越來越注重美麗鄉村的建設規劃,在硬件方面,將鄉村往美與便捷的方向上建設,在軟件方面,將鄉村往高質量的方向進行建設,努力突出鄉村發展特色,建設新時代下的新型鄉村。
2.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措施
對于鄉村振興建設策略來說,應當朝著全面以及長遠的目標發展。鄉村振興應當有效地結合鄉村目前的衰敗現實問題進行回應,解決當下鄉村發展的主要矛盾,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支持。
2.1生態環境:鄉村內部生態及配套最大化普及
生態環境是鄉村興旺發展離不開的重要因素,也是凸顯鄉村“生態宜居”的體現。在進行鄉村建設的過程當中,應當尊重鄉村的原有肌理,保留鄉村特有格局和村貌,展現鄉村所獨有的歷史文化氣息,做到最小化干預目的[2]。
村莊內部應當將公共化綠地和設施配套進行有效的結合,合理的利用寬敞的空間以及閑置場地,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增綠提質”,加強村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營造文明的鄉風鄉俗。
大力整治鄉村臟亂差的現狀,合理規劃垃圾收集清運路線;進一步完善供水管道系統,保障村民用水安全;實施農村廁所改革;對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建設雨水收排分流設施;協調道路交通;進一步整治鄉村水環境。
2.2鄉村建設:打造差異化的建筑風貌
在對鄉村建筑進行建設的過程當中,應當適當保留鄉村特有的建筑風格,在原有建筑體系和風格的基礎之上進行再次建設,使鄉村建設的差異化能夠進一步凸顯,從而傳承村莊的傳統風貌。由于大部分鄉村傳統建筑年代較為久遠,并且一般以磚木以及石結構建筑為主,所以在進行建設的過程當中,應當以原貌恢復為主。另外,在增添現代建筑元素的過程當中,不僅要適當保留鄉村原有的風貌,還要便于建設施工[3]。使用符合鄉村當地建設的建筑材料進行恢復,拆除簡易房以及危房,營造良好的鄉村建筑風貌。
2.3鄉村經濟:推動農業精品化、鄉村旅游建設
針對鄉村經濟的發展來說,應當在現代農業的基礎上,打造集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進一步增強鄉村發展活力,實現產業興旺的目的。首先應當增強規模化以及專業化、品牌化產品的打造,結合實際情況,發展特色種植業,打造鄉村特色品牌。另外,應當規模化發展鄉村農業品牌,例如養殖業以及畜牧業、農林果業等產業,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
2.4社會文化:促進鄉村文化全面振興
通常來說,大多數鄉村在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都保留獨有的文化傳統,而在進行鄉村建設的過程當中,應當適當保留優良的文化傳統,從而使鄉村保持其獨有的文化元素,并將其融入鄉村建設的過程當中,例如可與鄉村建筑以及民俗活動等進行深入的融合和建設,展現地域特色,突出鄉村風貌。
美麗鄉村建設和規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當有效地引導村民參與到建設規劃的過程中去,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建設更加美麗的鄉村。
3.城鄉規劃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離不開城鄉規劃,而此項工程具有綜合性以及政策性、地方性、長期性的特征,因此,在統籌規劃的過程當中,應當基于更加廣闊的視角,以更加全面化的角度進行鄉村建設。
3.1鄉村振興要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
結合鄉村發展的實際,進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編制,使其能夠充分的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全域土地整治規劃和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布局。在對鄉村進行初步建設和規劃之后,應當保持長期的追蹤服務,選派對鄉村建設事業有著極高熱情的設計人員進行長期穩定的對接,從而使鄉村規劃建設能夠更加具有實用性、價值性[4]。
3.2有效的鑄造農村綜合體,以城市支援農村
實現鄉村振興的目的,最為重要的是發展鄉村產業,提升鄉村經濟水平。而鄉村的產業發展,不僅僅只包含農業,還應當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之下,發展多樣化的新型產業以及新型業態,將一二三產業進行有效的銜接和融合。
發展鄉村綜合體,應當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發展各類特色產業。首先應當對農業用地進行良好的保護,有效的增強農村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農村的自然資源以及特色田園風光,維護好鄉村的綠水青山,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應當有效地引導農民參與到鄉村振興和建設的過程當中,去保障農民受益,實現農民群體收入的穩步持續增長。農村綜合體也是三產融合體以及城鄉復合體,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之中,能夠有效地保障農民在家便可獲取收入,從而實現本區域內多元化發展,且受益的目的。
3.3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只有進一步增強技術設施的建設水平,才能夠實現美麗鄉村的建設。促進農村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提檔升級。進一步關注農村在道路交通以及居民飲水、教育、醫療衛生等各個基礎公共服務領域的發展,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平能夠進一步提升,從而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人民群眾最關心和最迫切的訴求,有效的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小康生活的全面實現,幫助農村地區改善人居環境,穩步且有效地推進美麗宜居健康的鄉村建設。
3.4增強農村基層管理
鄉村振興的發展,離不開農民自身觀念和意識的轉變,因此,在進行鄉村建設的過程當中,還應當有效地引導農民進行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提升,通過有效的方式,使農民能夠產生學習的意識,改變原有的落后生產和生活方式,改善農民對農村宗法關系的固有認知,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傳統的社會關系以及組織結構,增強農民對于新時代以及新事物的認知,從而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5]。
另外,對基層進行科學化的治理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部分。為了實現農村基層的科學化治理目的,必須要充分發揮出黨組織的領導協調作用,對鄉村的治理工作體系和結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改善,建立合理的調節機制有效的化解鄉村的各類矛盾糾紛,推動建設文明鄉村、平安鄉村、健康鄉村。
4.小結
綜上所述,基于鄉村振興的背景之下,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統籌規劃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從而實現鄉村全面化發展的目的。國家應當重視鄉村的發展,建設成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新型美麗鄉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對城鄉空間結構進行更加科學化的規劃和設計,激發鄉村發展的潛力和活力、實現鄉村精準扶貧、建設共享惠民的鄉村設施體系。鄉村建設應當基于廣大農民美好生活的意愿為主,這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最直接、最根本、最美好的動力所在,是城鄉統籌規劃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本源。
參考文獻
[1]郭杰.論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規劃[J].中國房地產業,2019,(033):54-54.
[2]張衛亮,郭玥,李博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創新模式探索與研究[J].農家參謀,2020(18)8-8.
[3]婷婷李.關于城鄉規劃中的美麗鄉村建設的思考[J].建筑技術研究,2020,3(4)96-96.
[4]史洪杰.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美麗鄉村規劃研究[J].中華建設,2019(10):2-2.
[5]樊彭.淺析鄉村振興戰略下美麗鄉村建設[J].建材與裝飾,2019,No.562(01):113-114.
作者簡介:蔡信蓮(1971.06—);女,漢族,河南固始人,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測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