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軒
摘要:大豆是當前安平縣種植面積較大的經濟作物之一,但由于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在種植過程中由于栽培技術不規范導致病蟲害嚴重,最終對大豆品質及產量造成較大影響。本研究結合生產實踐,概述了目前安平縣大豆綠色栽培技術過程,并針對出現的病蟲害,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希望能夠為安平大豆栽培提供有利的參考。
關鍵詞:大豆;綠色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大豆是安平縣種植面積較大的經濟作物之一,但近年來大豆連續種植、管理方式簡單、氣候環境條件異常等多種因素,導致在種植過程中病蟲害較為嚴重,對大豆產量及品質提升造成較大影響?;诖耍狙芯苛⒆阌谌粘9ぷ鲗嵺`,闡述安平縣大豆綠色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措施,為大豆生產提供一定的實際參考。
1 播前準備
1.1 選擇合適地塊,進行精細整地
同一地塊不能連續種植大豆,如果連續多年重茬種植大豆,病蟲害發生就非常嚴重,對于大豆質量及品質造成不良影響。在大豆綠色栽培種植過程中,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輪作制度,主要方式是大豆、玉米、棉花及花生等農作物進行輪作種植。大豆根系具有根瘤菌,對前茬作物要求質量不高,小麥、玉米等都可以進行輪作種植。
選擇好地塊之后,要進行深耕,對于大豆出苗來說深耕、整地質量非常關鍵。可以通過深耕整地為大豆出苗營造較好的生長發育環境。最合適的整地方式有
平翻、深松、耙茬三種。通過精細整地,可以將土壤深層次中蟲卵給翻耕出來,利用太陽直接照射將其殺死。
1.2 選擇合適品種,進行種子處理
在安平縣大豆綠色種植過程中,最為主要的就是選擇合適的品種,在選擇過程中,要結合當地氣候特征、生長發育周期、無霜期等科學合理選擇。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塊,所選擇的品種具有較強的結莢能力,諸如選擇粒大、莖粗品種,這樣才能確保大豆產量不斷提升。在水肥條件優良的區域,選擇植株較高的品種。在正式播種以前,對大豆種子充分晾曬,然后進行種子包衣,進而提升種子發芽率及抗病蟲能力。
1.3 選擇適期播種,進行化學除草
多數情況下安平大豆都采取夏季進行播種。小麥收獲后如果墑情適宜,要盡快搶墑播種,播種時間最遲不能超過6月底。大豆是喜濕植物,如果在發芽階段土壤含水量不足就會影響種子正常出芽。所以在播種之前,要確保土壤墑情適宜,如果不足要及時進行灌溉。一般來說,大豆種植行距和株距分別是15cm和40cm,每畝密度為1.8萬株左右,播種量為5.5kg左右。播種深度是4cm左右,這樣才能確保大豆出苗率高、幼苗健壯。安平大豆種植過程中多是利用條播機進行精量播種,可以一次性實現開溝、播種及施肥等作業,有效提高播種質量及效率。
在幼苗出現后,如果田間有較多的禾本科雜草或是小麥苗生長旺盛,可以在幼苗3-4葉期間進行化學除草??梢岳?0%精喹禾靈、氟磺羧草醚或以羧氟草醚來分別防治禾本科、闊葉類雜草。
2 田間管理
2.1查苗補苗
在播種的大豆出苗以后,及時進行田間出苗率檢查,對于缺少植株的部分及時從密度高的部分進行幼苗移栽。如果缺苗斷垅部分大于30cm,則需要進行同一品種進行幼苗補種。在兩片子葉全部展現后,進行田間間苗定苗,來保證大豆種植密度。在補苗完成之后,及時深中耕、破除麥茶,為大豆生長發育營造合適的環境。從幼苗出苗到分枝期間一般是25天左右,在其中要進行中耕地培土,在寬行中進行植株培土,確保植株不倒伏,為以后田間排水及灌溉提供便利。
2.2科學施肥
首先,施足底肥。播種之前施入大豆專用復合肥及其磷酸二銨每畝分別是30kg和15kg。其次,追施花莢肥。從開花期到鼓粒期,要按照田間實際大豆生長發育情況,合理追施花莢肥。多數情況下,安平大豆需要追加施入復合肥每畝為4.5kg左右,來促進大豆籽??焖侔l育,實現增加大豆產量,提高大豆品質的目標。最后,中后期葉面追肥。為了保證大豆生長發育中后期不提前早衰,每畝需要施入磷酸二氫鉀、尿素分別是150g和100g,兌水50kg,進行葉面噴灑,來有效降低落花落莢率。
2.3病蟲害防治
一般來說,安平大豆最為普遍的病害有霜霉病。其主要防治方式是在霜霉病剛開始發病的時候采用7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效果較好。安平大豆種植最為普遍的蟲害主要有大豆地老虎、蚜蟲、大豆造橋蟲、豆天蛾等。對于大豆地老虎來說,主要防治方式是利用2.5%敵百蟲粉劑1.5-2kg/畝噴粉,或加10kg細土制成毒土,撒在植株周圍防治。對于蚜蟲來說,主要防治方式是利用15%的唑蚜威乳油2000倍液,或15%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對于大豆造橋蟲、豆天蛾來說,主要防治防治方式是采用20%殺滅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畝施藥液50kg,均勻噴霧,效果較好。
結語
當前,安平大豆種植主要采取寬窄行種植、壟體分層等技術,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根據地塊具體情況合理安排種植方式。且在種植過程中要合理控制大豆種植密度、田間科學管理及包衣處理等,來保證大豆正常生長發育。同時,在大豆生長發育過程中最為普遍的蚜蟲、灰斑病等病害嚴重的話,就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在農民在種植過程中要采取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及其農業防治等綜合防治技術來對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治,最大限度降低農民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郭晶.大豆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14):93-94.
[2]朱愛軍.商丘市大豆主要病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2(10):158-160.
[3]黃燁臻.大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4):51.
[4]張明.大豆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11(23):35.
[5]趙雪娟,張金安.大豆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種業導刊,2019(9):22-24.
[6]焦振飛,邢寶龍,岳新麗.山西大同地區大豆高產優質種植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9(8):338-340.
[7]胡曉莉.東北大豆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科技信息,2019(14):56-57.
[8]李亮,陳宗金,王瑞東,等.山東東平種植大豆新品種的農藝性狀與產量[J].中國農技推廣,2019,35(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