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芝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在全媒體環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對服務讀者的內容和手段取得了多形式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難度。特別對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圖書館和閱讀推廣工作開展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在結合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服務聯盟在全媒體時代下的閱讀推廣和社會合作的工作實踐,為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旅游文化教育提供服務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閱讀推廣;社會合作
圖書館作為一個文化教育的信息集散中心,在全民閱讀推廣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民紙質閱讀率總體不樂觀,公共圖書館可以積極結合全媒體時代的特征,利用全媒體的現代技術,創新傳統閱讀推廣方法、完善數字閱讀推廣模式、推廣閱讀推廣模式,促進閱讀推廣與社會合作的個性化和特色化。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覆蓋環繞北部灣經濟區的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六市八所公共圖書館,成為全國首個經濟區域內跨城市的圖書館聯盟共同體。本文結合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閱讀推廣相關工作,梳理了有關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聯盟在全媒體時代下的閱讀推廣服務和社會合作的現狀,分析了在充分發揮全媒體作用的同時,保證和社會合作中有效的開展閱讀推廣服務。推進公共圖書館閱讀與服務模式的轉型和創新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在全媒體時代存在的問題
1.閱讀時間受限制
伴隨著人民的生活節奏加快,傳統圖書館的閱讀方式需要讀者在圖書館正常開館時間范圍內到館閱讀或者外借閱讀。白領和金領閱讀的時間基本在開車上下班的路上,車上聽書,旅途的游客也是喜歡戴上耳塞手機聽書,低幼讀者群體更喜歡有視頻畫面的繪本閱讀,為生存奮斗在路上的商人基本沒有時間走進圖書館。外借圖書也需要讀者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到館還書,遇到想借的文獻全部外借未能還回的時候,還需要再等該文獻還回書架才能借閱,逾期需要上繳逾期費用。這種傳統的閱讀方式大大增加了讀者獲取知識的成本。這是造成公共圖書館在飛速發展的全媒體時代下到館率下降,紙質圖書借閱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2.閱讀受空間限制
現代人面臨很大的工作生活壓力,閱讀空間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圖書館的閱讀方式是讀者需要到圖書館辦理讀者證進行圖書檢索和查閱的閱讀模式,圖書館書籍數量和閱讀空間非常有限。地市縣區圖書館的館藏和可以提供讀者在館內閱讀的座位相對有限,有的文獻在縣區圖書館沒有館藏,需要到市級的圖書館才能借閱。特別今年突發疫情,所有公共場館長期處于閉館狀態,居家隔離期間需要閱讀的讀者就很大受到限制。距離圖書館比較遠的讀者想在第一時間查找資料相對困難,這就讓讀者在閱讀空間上受到地域性的限制。傳統公共圖書館提供的借閱服務受到空間的限制缺乏便利性。
3.閱讀信息更新速度慢
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很有限,藏書建設還是以紙質圖書藏數量大小為衡量標準,相關資料外借為讀者所占有。微信公眾號信息更新速度太慢,內容陳舊,每次都是過了時效才來得及發布。查詢資料需要到圖書館才能查詢,很多區縣館的數字閱讀都是那種有意向合作的公司贈送半年或者一年免費試用的臨時鏈接。疫情期間戶外實體書店不開門的特殊時期,數字閱讀下載量很大,讀者非常需要各個場館公眾號及時發布閱讀信息在線上進行學習和查閱相關資料。傳統公共圖書館沒能提供這樣的服務。讀者間想要互相交流和信息共享大多數采取見面或者召開相關專題讀書會的分享,閱讀信息更新和共享的速度慢且效率不高,傳統公共圖書館為讀者閱讀信息更新和共享服務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在全媒體時代與社會合作的意義
1.與社會合作增強服務的內生動力
在文旅融合的全媒體時代下,民眾閱讀趨于多元化,手機上的各類軟件應用能夠讓讀者的信息來源更加的廣闊。閱讀載體不在局限于紙質讀物。“口袋書”、“手機報”、“微閱讀”對于年輕的90后、00后的讀者群體來說非常熟悉,他們習慣于借助各類電子閱讀產品輔助閱讀,在北部灣經濟區,讀者閱讀空間和方式有所變化,能到圖書館看紙質圖書的人不會太多,一部分讀者是周末陪伴孩子走進讀書館,一部分到圖書館主要是參加公益講座、讀書匯、沙龍等閱讀活動。部分喜歡網絡文學的讀者,可以通過線上閱讀和探討作品的平臺,從多角度、立體化的分享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另外鼓勵實體書店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將全民閱讀融入到實體書店建設中,讓實體書店成為全民閱讀的主平臺,引導和鼓勵博物館、非遺館以及各文化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到全民閱讀活動。通過數字資源設備以閱讀閃送的方式,引領帶動區域閱讀文化新形態。
2.與社會合作拓展優質閱讀空間
隨著全媒體形式的變化發展,媒體內容、渠道、功能層面的融合,使得人們在使用媒體的概念時需要意義涵蓋更廣闊的詞語,至此,“全媒體”引來越來越多的重視,得到很大的發展,并在新聞傳播、遠程教育等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公共圖書館傳統的閱讀推廣方式主要通過開展線下講座、讀書匯、演講比賽、展覽、訪談、沙龍等活動。各個公共圖書館對于這類型的線下活動開展得比較有經驗。在全媒體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公共圖書館可以借助包括微信公眾平臺、小程序、移動圖書館、短視頻直播在內的各類全媒體渠道的傳播工具,開展網絡講座、培訓、線上讀書交流等活動,探索數字閱讀新模式。防城港市圖書館與杭州晨星創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線上傳統文化詩詞大賽,吸引眾多讀者參與,這是對閱讀推廣活動宣傳推介的內容廣泛尋求合作,進行多渠道、多媒體、多平臺發布的嘗試。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閱讀分享體驗,將個體效應的閱讀服務上升為群體閱讀效應服務,讓閱讀服務更加高效便捷。達到閱讀的廣泛傳播目的。可以實現較強的互動性和實效性的交流。
3.與社會合作提升活動品質
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合作的任何閱讀推廣活動都是公益性的,理論上可以擁有可持續性的發展趨勢。與社會上合作的大多數是教育部門的學校、社區、鄉鎮、部隊、企業等,這些部門是根據工作要求尋求閱讀推廣活動,有的單位一年合作舉辦一期或兩期閱讀推廣活動,談到活動都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公共圖書館每年的免費開放經費是按照文件相關規定有限使用的,地市級、縣區公共圖書館年免費開放活動經費嚴重不足。圖書館可以多渠道與社會尋求長期合作,一方面解決活動經費籌備問題,推展數字資源采購渠道,加強數字資源推送力度。南寧市圖書館的公眾號資源頻率是日推送,利用微信平臺開展了文化、藝術、非遺制作、傳統節日等多個門類的線上講座、展覽等活動。線上閱讀活動提高讀者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合作方提供宣傳推介,提升閱讀活動品質的基礎上共同開展閱讀推廣服務。
三、全媒體時代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與社會合作的發展路徑探索
1.與社會合作提高讀者參與率
閱讀推廣作為公共圖書館的一項重點任務,公共圖書館應該在閱讀推廣工作中扮演核心角色,發揮主導作用。與此同時,還應該建立閱讀推廣多元合作機制,開展館際合作、館社合作,積極與學校、部隊、企業、社區等相關部門組織合作,爭取調動社會相關力量,提高讀者參與率,提升閱讀推廣活動的影響力和效果。
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服務聯盟的六市八館均有館際之間的活動合作。各館在本市內也積極開展社會化閱讀推廣合作。防城港市圖書館在東興市非遺館投放紙質圖書建立閱讀點,利用非遺館開放時間,吸引游客參觀非遺項目的同時參與閱讀。與氣象局合作,圖書館組織愛好氣象探索的讀者到氣象局科普基地參觀學習氣象科普知識,讓讀者在科普體驗中推廣閱讀。與鄉鎮學校合作,加大閱讀內容的引領,加強優質閱讀內容供給,利用“六一”節日組織開展“書香進校園”等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參與率和閱讀能力。與社區合作,定期利用圖書館流動服務車走進社區,打造書香社區,積極推動社區家庭親子閱讀。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通過多方努力,閱讀推廣活動呈現出多方參與、形式多樣、協同推進的特點,使得全民閱讀形式日益多樣,內涵更加豐富。提高讀者的閱讀參與率,出現了全民閱讀生機勃勃的可喜景象。
2.與社會合作提高圖書館的宣傳力度
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發展中加大全民閱讀的宣傳力度,加強與社會各部門的合作,嘗試“圖書館+城市自媒體公共微信平臺+社會各單位”的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可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改革中的精準化供給。服務助力北部灣經濟區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書香北部灣跳出“傳統圖書館的圈子”。
借助新媒體和社會合作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多方面配合創新閱讀推廣服務的內容和形式。積極爭取與本地流量較大的自媒體合作,通過自媒體的包裝推出圖書館的特色亮點文化服務項目向公眾大力宣傳。讓市民從媒體中了解圖書館的服務。社會上各類培訓機構層出不窮,培訓機構提供的是有償服務,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是公益性的服務,可以通過協議合作邀請資質優秀的培訓機構走進圖書館給讀者開展培訓、講座類的活動。雙方的合作中可以提高宣傳力度。無論閱讀載體如何迭代,閱讀方式如何更新,閱讀的本質需求不會發生變化,通過閱讀讓自己讀有所得、學有所獲,豐富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養,讓數字閱讀為全民閱讀提速。
3.與社會合作拓寬公共閱讀空間
公共閱讀空間既是一種公共文化服務的設施,本身也是一種公共文化服務的產品。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根據讀者的年齡特點和閱讀群體文化教育水平,利用北部灣區位優勢加強與社會合作拓寬和發展各級各類公共閱讀空間。
公共閱讀空間不僅向社會提供公共閱讀、流通借閱、藝術賞析等文獻資源和數字資源的公共文化服務,而且開展閱讀推廣、藝術交流、教育培訓等公共文化活動。在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起到節點和支撐點的作用。由防城港市圖書館和企沙漁港漁民合作的“海上圖書漂流箱”活動,讓圖書飄進千艘漁船上,形成獨具一格的“海上圖書館”。漁民們利用每年3個月的休漁期停船靠岸在書海中給自己和家人充電。企沙漁港的海上“文緣號”書屋創建于2014年,是指在船上設立流動書屋,漁民在出海前統一借閱圖書,返港時統一歸還的一種服務形式。市圖書館利用館內的圖書資源,根據漁民的個性化需求,將他們所需要的圖書資源送上漁船,送進船艙,免費供漁民借閱,并定期更新輪換,實現圖書與漁民的“零距離”對接,拓寬了公共閱讀空間,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由陸地向海洋延伸。提升漁港漁民的文化氛圍,豐富休漁期漁民的休閑閱讀生活,這個活動受到廣大漁民的歡迎和好評,提高了我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給圖書館服務注入了新的活力。
4.積極開拓特色服務
閱讀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看新聞、看電視劇、與人交談、行走、旅游等。旅游是一種所有感官都參與的閱讀方式,也可以是體驗式的閱讀方式。積極開拓閱讀推廣特色服務,傳統圖書館在與社會合作中,可以嘗試開拓體驗式、互動式閱讀新模式,這讓讀者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會更加的明顯。它有助于人們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提升人們的閱讀水平、豐富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
隨著公共圖書館的不斷發展,讀者活動所承擔的使命越來越多,防城港市圖書館與不同的社會機構建立社會化合作,每年與防城港市核電公司團委聯合開展海邊戶外閱讀活動,戶外增加運動和閱讀相結合,各項運動體驗過后分享閱讀心得。與青蔥匯研學公司聯合開展戶外科普閱讀活動,把讀者帶到海邊紅樹林邊上,通過分組游學式的觀察紅樹林生長環境,接著教師進行游學式的解說,最后進入有獎問答環節。這種通過交流互動、傳授知識的閱讀體驗,使讀者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都得到滿足。由此建立起讀者對圖書館的信任和歸屬感。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在全媒體環境中廣泛引入社會化合作,開展多樣化的讀者活動的同時做好圖書館的宣傳推廣,緩解圖書館人力資源配置不足的現狀,促進社會機構的發展與成長,取得雙贏的合作效果。使文化更加富有活力。
結語:
綜上所述,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在全媒體時代通過閱讀推廣與社會化合作的全新探索實踐提升用戶的素養,通過依靠社會各行各業的領域進行合作,堅持深度閱讀推廣,立足于區域特點,整合優勢資源,共同努力推動閱讀推廣,實現資源共享和服務聯動。發揮聯盟成員館的主體作用,讓圖書在城市間規模性、規范性、可持續性的流動。提升聯盟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參考文獻:
[1]張紅.基于社會化閱讀平臺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J].圖書館學刊,2016,38(08):78-81.
[2]羅玲.全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6(5):83-86.
[3]聶偉.全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探析[J].河南農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