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專家說立秋蔡斌 ?蘇州市職業大學教育人文學院副教授
立秋為秋季之始,其三候為“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但仍在三伏之內,早晚涼、白天熱的末伏天(也就是俗稱的“秋老虎”)即出現在立秋與處暑之間。而由于從立秋到秋分這一時段,暑熱仍在延續,又有“秋后一伏”“長夏”的說法。孔尚任《節序同風錄》上提到舊時人們在末伏仍以避暑納涼為要務,“坐深柳,聽鳴蟬”“剎菱米、芡實、蓮子,冰沁嚼之”“取大荷葉、掐破葉心,與柄通透,注酒飲之,名‘碧筒勸’”。而園林水閣則無疑是理想的納涼場所,“植畫柱錦棚,與名姝閑坐,調冰削藕,沈李浮瓜,以辟暑氣”。立秋又被認為是一個經歷了炎夏后飲食功能開始恢復的節點,又有“啃秋”“咬秋”“貼秋膘”等食補的說法。
蘇州高新區有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作為蘇州大運河文化版圖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讓千年黃金水道重現盛景,讓悠遠歷史文脈綿延不息,今年以來,蘇州高新區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導向,加快項目推進、提升環境風貌、弘揚運河文化,努力將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打造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
4月下旬,首屆高新區運河文化藝術節啟動,將在年內圍繞文藝創作、非遺保護、運河文學、主題展覽、體育健身、文旅融合等多個領域,開展8大主題共200余場系列活動;轄區各板塊也積極行動起來,整合自身資源,舉辦各類以挖掘、重塑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則以大運河為主題,創作了大型民族管弦樂《江河湖海頌》,參演“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區域外擦亮了高新區運河文化名片。
蘇州美術館館藏“蘇美寶笈”系列展(江南篇)舉行
8月7日,憶江南——蘇州美術館館藏“蘇美寶笈”系列展(江南篇)69件佳作精彩亮相,展覽將持續至9月5日。
“蘇美寶笈”館藏系列展已歷兩展,分別為花鳥篇與園林篇。本次展覽集中展示館藏“江南如畫”歷屆獲獎作品69件,通過一件件油畫作品回眸歷屆“江南如畫”比賽。“用油畫來表現江南的人文、風物、詩意、意象及文化象征,是中國油畫家的理想,也是中國油畫在百年發展道路上的探索,這是我們舉行此次展覽的宗旨和意義。”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蘇州美術館館長李紅表示。
畫家在江南風物中汲取精神力量,創作出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蘇州畫家戴家峰的油畫作品《2015家園之二》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欣賞。“這件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我路過的風景、我生活的蘇州和我身邊的朋友們。”他說,創作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在感性體驗中尋求理性,在具象中隱含抽象精神,讓平面處理虛化自然風景的細節,畫面趨于簡約,使江南風景更靈動秀麗。
“延月梳風——丘挺作品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
8月9日,“延月梳風——丘挺作品展”于蘇州博物館現代藝術廳開幕,展覽由策展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策劃,蘇州博物館主辦,共計展出40余件丘挺作品,展期將持續到10月7日。
本次展覽以“延月梳風”為名,靈感源自拙政園中的兩扇月亮門。二門相對,一名“延月”,一名“梳風”,不僅化出了丘挺此次在蘇州博物館現代廳的個展主題,更暗含了本次展覽的生成與邏輯。
據了解,早在2005年,丘挺就開始研究各處園林,并以之入畫。中國的園林,是人工與造化、人文與自然的綜合載體。造園本就是一種藝術化的空間處理,丘挺以園林入畫則是在此基礎上的再次藝術化表達。
“吟君詠才”書畫展亮相太湖之濱
7月20日,“吟君詠才”——蘭蓮菊梅、柳竹桂松書畫展在太湖藝術中心盛大啟幕。本次書畫展由吳中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蘇州太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太湖藝術中心承辦。太湖藝術中心作為蘇州市特色文化創作基地,旨在有機整合太湖資源、展廳文化、藝家藝事,構建一個共享型藝術生態圈,以助推蘇州“江南文化”品牌塑形,吳中太湖文藝高質量發展。
展覽展出了當代著名書法家費之雄師生師友作品共計70幅,藝術家們以自身理解詮釋著蘭蓮菊梅、柳竹桂松的精神。尺幅之間,“變故為新”,“守正創新”,筆筆見品。展陳理念上,更是有所突破,除書法、國畫、寫詩、擬聯,攝影、油畫、絨畫,還設有獎征聯、有獎猜謎等互動環節,多角度、多維度呈現藝術的多樣性和感染力。
普華永道在蘇發布《2021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前瞻》
8月4日,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在蘇州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前瞻》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并購交易量達到6177宗,創半年交易量歷史新高。其中,蘇州并購交易持續活躍。
據統計顯示,在2021年上半年江蘇省內前15大并購交易中,蘇州占了近一半。其中,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被TCL華星光電收購,交易金額達48.04億元;上市蘇企東方盛虹并購盛虹煉化(連云港)有限公司,交易金額達35億元;蘇州永鼎醫院有限公司被海吉亞醫療收購,交易金額達17.35億元。普華永道中國并購咨詢服務合伙人姜穎表示:“蘇州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200家,擬上市企業也非常多,有著旺盛的并購需求。”
展望下半年的中國并購交易市場,姜穎認為,在“雙循環”“產業升級”以及國企改革等大趨勢的推動下,中國并購市場將繼續聚焦國內。其中,高科技、工業和消費品仍是最吸引中國企業和機構的投資領域。
《花開樂益》講述姑蘇氣質黨史故事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打造具有鮮明姑蘇特色的建黨百年文藝佳作,講好富有姑蘇氣質的黨史故事,激發全面振興古城的昂揚斗志,在市委黨史工辦、市委黨校、市文廣旅局聯合指導下,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保護區管委會主辦,保護區黨工委組織部、宣傳部承辦出品了話劇《花開樂益》,并在蘇州公共文化中心首演。
該劇以中國共產黨在樂益女中成立蘇州第一個黨組織為創作背景,講述了女學生沈璦春在中共黨員侯紹裘和樂益女中校長張冀牖的幫助下,團結青年學生和紗廠工人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全劇以白蘭花為線索,既展現了蘇州特色意象,也暗喻了蘇州人民溫潤與血性并存的韌勁。”導演劉姝辰說。劇中融入昆曲、評彈等具有蘇州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用原汁原味的蘇式敘述方式,充分彰顯古城特色,讓觀眾在熟悉的場景中看到一群有溫度、接地氣的共產黨人。
糖畫體驗,感受非遺魅力
近日,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雙塔街道大公園社區開展“紫藤花開”暑期公益課程,讓青少年參與糖畫體驗,感受非遺魅力。
“糖畫是一種漢族民間手工藝,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糖畫老師為青少年們講述糖畫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向他們展示了制作技巧。在行云流水的動作中,一副副栩栩如生的作品便完成了。在老師的指導下,青少年們紛紛動手實踐,參與到活動中。
“紫藤花開”暑期公益課程持續開展非遺、江南文化體驗以及紅色文化宣講等系列活動,豐富暑期生活的同時,也為提升青少年文化素養。
高顏值菜攤詮釋江南煙火味
近日,姑蘇區原金獅農貿市場改名為匯鄰市集(金獅店),在經歷十個月的改造后,正式進入試營業階段。?
改造后,市集主要有生鮮蔬菜、肉類、水產、日雜用品、蒸煮類便民食品制作等多個分類明確功能區。在市集主要出入口,市民可以看到平價定點攤位、輪換攤位號及當日“一元菜”“平價菜”品種和價格的公示。?
市集內新增設的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和有機垃圾就地處置設備,為經營戶與顧客提供舒適的購物環境。市集菜筐采用的統一鋁制結構,不僅大大提升了菜品的可擺放性,還有效減少了“白色污染”的產生。新增添幾檔蘇式美食鋪位,打破了傳統市場的線性格局。
此外,市集從硬件設施提升、智慧化升級、便民服務功能等多方面進行同步完善,達到“價公示、可追溯、連成網”三大功能,全面提升市場的經營管理水平,也為市場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垃圾分類,“育”出文明
為從小培養兒童垃圾分類環保意識、引導兒童關注社區生活環境,增強社會公共文明意識,實現“教育孩子,帶動家庭,文明社會”的垃圾分類和環保意識教育理念,7月14日下午,姑蘇區雙塔街道長島社區團支部組織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活動中,志愿者老師開展特色教學,以繪本、動畫、游戲等方式幫助小朋友們認識分類標識,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動手分類,并將垃圾分類宣傳單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