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慧
“太倉港集裝箱四期啟用,2021年度第300萬標箱正式起吊!”6月28日上午,隨著“滬蘇同城,滬太同港”太倉港集裝箱四期啟用暨300萬標箱起吊儀式舉行,長江流域首個堆場自動化碼頭正式啟用。作為堆場自動化碼頭,這里的無人雙懸臂梁自動化軌道吊利用AR、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實現安全管理智能監控,可實現減少設備作業人員約70%,提高碼頭作業效率近20%,在節約裝卸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作業安全風險。但其實,智能化與數字化在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早已不是新鮮詞。
走進寶潔,看智能制造按下“快進鍵”
談及港區“智改數轉”的優秀企業案例,就要談到“全球燈塔工廠”——江蘇寶潔有限公司。位于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江蘇寶潔有限公司是全球500強寶潔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生產包括美發美容用品、婦女衛生用品、護膚用品等多個品類產品,已建成一體化的華東物流分銷中心。
在過去的18個月中,寶潔已在中國推出了達到以往三年數量總和的新品, 速度比此前加快了一半以上。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寶潔在數字化供應鏈上所做的創新——“千場千鏈”。 在當前數字化的環境下,“千場千鏈”可以通過對需求場景的精準把控,制定出1000個供應策略和方案,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而這正是江蘇寶潔有限公司產品生產車間的戰略目標。
在整個供應鏈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后,江蘇寶潔成功整合了從供應商環節到生產制造環節、包裝環節、質量檢測環節、倉儲運輸環節以及客戶收貨等各環節下的綜合信息,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協同運作水平,在降低庫存和生產成本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客戶訂單滿足率。生產時,生產線的生產需求由廣州總部在寶潔ERP系統(SAP)進行排產,生產控制設備由PLC可編程控制器控制,所有故障和報警均可以通過人機界面通知到操作員。生產控制設備每1秒采集1次數據進行跟蹤,生產任務與SAP訂單同步到生產線,按照品牌、數量等需求生產,實現不同批次產品的排隊和自動轉線任務,在提高產品一次成功率的同時,減少原材料的損失。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工藝投放材料均有二維碼進行發放、復核、記錄,并與自動電子配方同步數據,生產工藝設備根據自動配方的設定參數,自動調整設備狀況并輸出最佳的工藝參數,以此實現最佳的生產狀態。
不僅如此,寶潔還擁有一個“熄燈工廠”。實現熄燈,正是因為工廠里的所有環節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無須人工操作。這也是寶潔在亞洲建立的第一個熄燈運營系統,它通過自動化和大數據,實現了從生產到質量管理的一系列運作,生產率提高了2.5倍。目前,寶潔已入選“全球燈塔工廠”,成為了全球工業智能化水平的標桿。
漫步名企,觀“智改數轉”賦能沿江制造
經過備料、捏合、擠出等工藝加工后,機器人手臂馬上進行包裝、碼垛……走進中廣核三角洲(江蘇)塑化有限公司,智能化運行的生產線同樣令人驚嘆。2021年1至6月,該企業實現產值3.38億元,同比增長81.6%。據了解,中廣核(江蘇)三角洲后續項目已經報批,二期擬擴建2.8萬噸高聚物材料及實驗室項目。“每一條新增生產線,我們都按照智能車間的標準進行建設,著力為智能工廠鋪路。”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中廣核(江蘇)三角洲已引進了數字化制造項目,PVC車間人工投料不到5%,而自動投料達到95%。各種原料通過閉環輸送,由中控將指令發送至每條生產線,加工好后由機器人手臂進行包裝、碼垛。而這每一個環節,通過數據中心大屏,物流、財務等部門可以實時查看。
企業正在享受智能化與數字化的“紅利”,太倉港區也正在積極以“智改數轉”賦能沿江制造轉型升級。對此,港區聚焦企業“最關心”事項,以表格條目細化“干貨”政策解讀,同時樹立典型項目示范標桿,組織碧辟、美孚等16家制造業企業申報蘇州市智能車間,申報量較2020年增長60%。通過前瞻調研,加強精準幫輔,港區創新運用信息化調查手段,精準篩選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意向企業,輔導企業高效完成申報資料編撰,上半年共組織30家規上企業參與免費智能診斷,組織13家企業申報市級智改數轉投入獎補。部門聯動,優化業務流程,港區還強化了“政、企、金”協同聯動,打造從前期摸排、立項審批、入庫指導到中介引薦、金融對接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流程,打通企業智能改造項目申報的難點、堵點。上半年,國能電廠、隆興供應鏈獲評省級四星級上云企業; 6家企業積極創建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其中玖龍包裝已完成認證。
以精準服務智能制造為抓手,加快推進沿江制造轉型升級,目前,太倉港區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規模工業覆蓋率已達60%。長江之畔的風景,因“智改數轉”呈現出更加精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