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什么是雙線四環節呢?“雙線”:是課堂教學高效運行的兩條線索,即知識探究線和核心素養生成線。主線是知識,輔線是核心素養。輔線既是一種解讀主線的工具,又是一種培養新技能的途徑。“四環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四個環節,即整體感知、局部探究、歸納總結和拓展延伸。那么如何在雙線四環節教學模式下發展與提升語文思維呢?
一、在整體感知中鍛煉學生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敏捷性
每一位學生在讀完一篇文章后都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感觸。這種心里感觸就是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課文要點進行大體上的領會和把握,是學生運用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獲得的。這種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淀有關,還與教師精心設計的獨特的教學視角和學習情境有關。
如在講解《老人與海》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本文開篇就用幾個段落來寫鯊魚游過來的情形。這是一條怎樣的鯊魚呢?
生1:一條漂亮的鯊魚。它的脊背藍藍的象是旗魚的脊背。肚子是銀白色,皮是光滑的,漂亮的。
生2:一條速度很快的鯊魚。這是一條巨大的鯖鯊,生來就跟海里游速最快的魚一般快。
師:結合我們剛才分析的內容,誰能用一句話概括鯖鯊的形象特征?
生:一條漂亮的、速度很快的、充滿力量的并且永不服輸的鯊魚。
二、在局部探究中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深刻性
《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基本的語言規律和邏輯規則,判別語言運用的正誤,準確、生動、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認識。由此可以看出它在我們學習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怎樣才能提高邏輯思維的深刻性呢?我認為老師在局部探究時可以這樣引導。
例如再講《森林中的紳士》時。我這樣設計的:
師:豪豬的“紳士風度”有哪些表現?
生1:豪豬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終保持距離。
生2:豪豬長得和藹可親,瀟灑悠閑,“很有教養似的邊走邊哼”。
生3:豪豬的日常起居,“活動范圍不出三四里地”。從樹上倒栽下來,也很從容。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更多的運用的還是直覺思維。這時我引導他們思考。這幾點里是否有相類似的答案可以歸納,他們經過思考討論后得出了三個方面:從“待人接物”的方式、對敵人的戰術和獨自的無病呻吟等幾方面突出表現了它的“紳士風度”。
到此并不能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老師繼續提出疑問。
師:“紳士”是一個褒義詞,在這里作者也是想要贊美豪豬嗎?
生1:不是,文中有一句話是說“這種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師:所以在這里“紳士”是在形容豪豬們的生活方式。為什么說叫人看了寒心?
生2:這是一種懶散而悠閑的生活方式。
師:這樣的生活方式好嗎?我們應該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這時學生們自由回答,教師引導學生要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然后找學生總結歸納。
生3:在生物進化史上優勝劣汰是客觀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一味地“逍遙自得,無所用心”,面對天敵只能消極地“挨打”,就必然影響其生存能力,即使沒有大的地質變遷、天敵的攻擊,最終也必然會導致其自身器官機能的退化,避免不了滅絕的境地。
在當今這樣浮躁的社會有好多學生會認可豪豬這種懶散而悠閑地的生活態度。這時老師就慢慢的引導他們,使他們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達到思維的深刻性。
三、 在總結歸納中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批判性
批判思維是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也是批判思考者的思維品質,其目標是幫助思考者理性看待過去問題與當下問題。在孩子們構建末來的生活中,批判性思維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
例如再講《項羽之死》時有一道討論題:“項羽該不該過江東,歷來意見不一,試就這一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兩種觀點界限分明,“該”派與“不該”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正反雙方難分高下。正待進行小結,突然有個叫學生舉起了手。他認為:爭論項羽該不該過江東是毫無意義的。理由有兩點:第一,對于項羽究竟該不該過江東以及在過江東后能否卷土重來,爭論的雙方都是站在歷史的可能性方面加以判斷,但無論哪種說法都脫離了實際。第二,項羽烏江自刎的價值一直被低估了。自古以來評價項羽之死的意義都局限在人物本身,贊美的是他的英雄氣概,卻未能認識到:項羽的自刎不僅體現了他的英雄氣概,更重要的是,他的死為“楚漢之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價值才是最珍貴的。
四、 在拓展延伸中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獨創性
學生很難做到獨創性。對于一些事件往往人云亦云,缺乏獨立思考意識。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的獨創性意識。
例如在初講中國現代詩歌時,我就就告訴學生在講完現代詩歌后他們要創作一首現代詩歌。上了幾節課后,有學生說:“老師,現代詩歌太難了,我寫不出來啊。”我先鼓勵學生,讓他們讀一些自己喜歡的現代詩歌,讓他們不要對現代詩歌有畏懼感。然后讓學生先嘗試著寫一些詩歌片段者短句,以此來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感受獨立創作的樂趣。接著在現代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又在詩歌的寫作技巧方面加以指導,通過摹狀、仿寫、評論等方法來提高學生寫詩的能力。在此期間一定要多鼓勵學生用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這樣才能及時捕捉到創新的靈感。經過嘗試以后,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葉圣陶先生說:“語言說得好,在于思維的正確,思維的鍛煉相當重要。”語文教學要想真正出成效,必須把語文教學的觸角深入到學生的思維領域,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