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美前 鄧資華 唐春霞 周夕翔
摘要:本文通過將門禁、RFID以及人臉識別技術相結合,構建人員出入與定位系統,可有效解決電力生產現場人員違規入場導致的事故以及經濟損失等,為實現低成本、高成效的企業管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人員出入與定位,RFID,人臉識別,發電企業
一、安全生產事故案例統計
據國家能源局2020年年度事故分析報告統計,2020年全國發生電力人身傷亡事故36起、死亡45人,事故起數同比增加1起,死亡人數增加5人。據統計發現,在2020年,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23起事故、32人死亡,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13起事故、13人死亡[1]。其中,作業人員違規入場工作是典型的引發人員不安全行為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1.1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熱電公司在開展檢修工作時,發生人員觸電事故,造成1人死亡。經調查分析發現,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擅自擴大工作范圍,誤入帶電間隔導致觸電死亡。
案例二:某發電公司在開展機組 C 級檢修工作時發生盤車擠壓頭部事故,造成1人死亡。經事故調查報告顯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單位人員無票作業。
正由于上述安全隱患的存在,發電企業需進一步健全電力安全風險管控機制,有效管控人員、作業、設備以及環境安全風險。為此,各大發電企業積極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除了通過傳統的教育培訓等方式加強對現場人員、作業管理外,還投入建設智慧電廠等,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入到電廠建設中,推動國有企業與信息化技術融合,實現電站管理由人工決策轉變為機器智能決策,打破安全管理瓶頸,實現科技興安[2]。將傳統單一的“人防”逐步轉換為“人防技防”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對現場各類風險因素的管控水平,確保人員在生產現場可防、可管、可控。人員出入與定位系統作為智慧電廠建設的重要一環,可加強對現場人員出入權限、實時位置、行動軌跡等重要信息的管理。
二、人員出入與定位系統
2.1 讀卡器式門禁
讀卡器式門禁是對各區域重要場所、主要物資倉庫、發電機層、調度室、通信機房等重要部位的通行門以及主要的通道口進行出入監視和控制。通過對進出通道設置門禁設備,限定不同人員的出入權限,同時提供對人員進出信息進行記錄查詢等。
2.2 RFID人員定位
為進出記錄準確性和精度,在需嚴格管控人員出入的區域安裝RFID感應式人員定位裝置。RFID定位技術靈敏度極高,能夠在幾毫秒內便得到定位精度為厘米級的位置信息,且具備非接觸及非視距傳輸的特點。同時該定位標簽體積較小,便于攜帶且成本較低[3]。
在現場每位人員佩戴的安全帽上粘貼唯一指定的RFID標簽,同時,在重點作業區域、人員進出區域等位置安裝RFID感應器。當感應到RFID信息時,系統可自動同步記錄對應的人員信息、進出標志以及進出時間、地點等,確保相關信息源可追溯、可跟蹤。
2.3 人臉識別
在各出入口位置和人臉布控點位部署人臉監控點位,人臉識別系統能夠對經過設定區域的人員進行人臉檢測、抓拍,把相關信息上傳到人臉管理后臺進行統一存儲,并同步到人員進出記錄和人數統計中,進一步增強人員管控力度,確保監控點位完全覆蓋重點管控區域,使安全管控無死角、無遺漏。
三、應用實踐
3.1 人員進出記錄與人數統計
人員出入與定位系統綜合應用讀卡器式門禁、RFID人員定位以及人臉識別三種監管技術手段,實現對生產區域(包括廠區進出口、重要設備設施房間、重點作業區域)的人員準入管理。人員信息、權限核對一致后方可進入,系統還可同步記錄人員進出信息、行進軌跡以及區域內的人數統計等,確保廠區重點區域人員軌跡可知、可管、可控、可查。
3.2 電子圍欄管理
通過在電廠生產現場需要控制人員數量或禁止人員進入的區域劃定電子圍欄,結合人員出入與定位系統進行管控,加入電子圍欄的區域不允許非授權人員進入。基于此,可以避免生產現場非法闖入、誤入帶電間隔等風險事故的發生。
3.3 優化外委人員、外來人員管理
對于外包外委人員,與現有外包工程和外來人員業主帶班管理應用結合,根據外包工程管理規定實現入場安全教育、考試、各類資格、安全技術交底等準入管理。建立人員信息數據庫,對外委人員的資格、權限、所在位置、行進軌跡、作業過程等進行綜合管理。若所規定的工期到期后,系統可自動提示相關人員,以此實現外委人員在電廠完全受控。
對于外來人員,通過人員出入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對外來人員進出授權管理、登記管理、安全帽管理以及人員提醒功能。
3.4 聯動兩票
當人員需要進入某區域開展作業時,人員出入與定位系統會自動監測該項工作的工作負責人、工作班成員在該工作地點是否有關聯的兩票信息。系統可根據關聯的兩票信息對工作人員、人員準入時間與工作范圍進行兩票授權,授權完成后方可進入正常作業。
3.5 風險提示聯動
在重點區域、受限空間布置安全風險智能語音提示系統,當人員進入指定區域時,系統會自動進行風險提示,實現人員出入與定位系統和風險提示之間的聯動。
四、結論
通過建設人員出入與定位系統,可記錄生產現場人員進出信息并統計重點區域內人數。結合電子圍欄功能建設,可實現對指定區域人員進出的管控。通過業主帶班管理和訪客管理等同步優化了外委人員、外來人員管理。同時,系統可與兩票、三講一落實形成聯動機制,有效管控無票作業等違規行為;與生產現場安全風險智能語音提示系統相聯動,提高人員安全風險警惕意識,解決了發電企業對現場人員作業管理的痛點。實現電站管理由人工決策轉變為機器智能決策,是打破安全管理瓶頸,實現科技興安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國家能源局.2020年12月事故通報及年度事故分析報告[ER/OL].http://www.nea.gov.cn/2021-03/25/c_139834495.htm,2021-03-25.
[2]董文婷,王平,鄒國武.智慧安全管控系統在水電檢修行業的應用[J].電力安全技術,2021,23(01).
[3]董捷.室內人員定位系統在水力發電廠中的應用研究[J].云南水力發電,2017,33(01).
作者簡介:段美前,1984.11,男,漢,四川廣安,本科,熱能與動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