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英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高中信息課程的教學情態也發生著變化。在內容、目標及理念上均與以往有較大差異。除了仍然存在著與實踐的異步性之外,難度大、理論性偏強是其新特征。在這種形式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策略應更多指向對學生素養的培養和積極情感的保持。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特征;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情態和需求發生了變化,在內容、目標、理論上已經形成了新的教學情態。如果教師不能把握這些,而簡單延續傳統教學策略,則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特別是不能滿足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發展需求。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
第一,仍然存在著內容與實踐的異步性。信息技術在經歷初期緩慢積淀之后,在新世紀進入了技術爆發期。技術更新、創新速度呈幾何級發展態勢。信息技術教材很難達到與實踐的同步[1]。比如信息的傳遞,前兩年還以電子郵箱為主,而當下,已經完成了與電子通訊工具的整合。這種變化速度是教材跟不上的。因而,信息技術教學與其將重心放在具體技術掌握上,不如放在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能力上。
第二,難度加大、理論性偏強是其新特征。原先的高中信息技術,是對初中知識、技能的深化,主要還是一些辦公、數據處理軟件應用技術的學習(如瀏覽器、OFFICE及音像處理軟件等),而現在則以計算機原理、編程初步(如用Python簡單編程)及信息技術與社會(如“信息社會的道德準則”)等為主體。更傾向于與高校的銜接。與高中生的能力、需求有一定距離,學生的學習態度易偏向于消極。這同樣需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并同時關照學習情感。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
1. 重視人機互動
原先(包括當下初中),教師更多將目標定在實踐技能上,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計算機的機會較多。如學習PPT,教師一邊講,學生一邊操作。這樣的方式,學生的興趣度是相對較高的。而當下,一是理論知識多,二是難度偏大,一些教師改變了策略,課上大量進行講授,而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則很少。如“用Python語言編寫從A市到B市耗時最少的旅行路線問題的算法的程序”,教師認為學生不太可能在課上完成從“m=99……”到“r2=j”這一組復雜命令的編寫(實際也確實困難)于是,會采用直接展示已編寫好的命令,并解釋其計算原理的方法完成教學。整節課,學生守著計算機卻完全沒有進行任何人機交互。枯燥無趣,學習欲望很低。對此,教師可在授課中給學生創造些簡單參與動手的機會,以調節學習心理。如,讓學生嘗試輸入“my-file=open(”/home……/test.txt”);print(my-file.read());my-file.close()”幾行簡單命令,完成文件的打開和打印任務。學生通過人機互動體驗到使用Python的趣味性和成就感,其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積極性就會更高一些,從而更高效接收和理解教師所講理論。
2. 分組探究學習
信息技術發展很快,教材中的知識(特別是具體技術)很快就會過時。因而,在教學生掌握理論和技能的同時,教師應更多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素養的培養。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則必須給學生親自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雖然說有些知識比較難,學生探究相對困難,但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適合于學生探究的內容。而如果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則學生獨立完成探究的成功率則更高一些。比如在學“算法及其描述”的時候,如果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個方程式的命令代碼編寫,難度較大,但教師可組織他們在小組內探究并繪制編寫命令的“流程圖”。這種方法,比起教師直接講授來說,既可以活躍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還能深化學生對算法邏輯的理解。
3. 實踐任務驅動
變講授灌輸式教學為任務驅動型學習,已是當前素養教育目標下的一個常規教學手段。首先,任務驅動式學習具有開放性、情境性特征,比單純聽講要有趣得多;其次,任務驅動式學習對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素養具有非常明顯的效用[2];再者,任務型學習具有直觀性、體驗性,既可提升學生理解、接收知識的效率,又可直接將理念、理論、技術轉化為實踐能力。比如,在學習“資源共享”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布置分組任務:為某學科創建一個資源共享平臺(如某網盤或郵箱),上傳所需要的資源(如課外學習資料、練習題庫、解題方法、基礎知識整理、筆記等),并對共享資源進行分類、整理、管理——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學科。這樣,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自然就能理清資源的種類等理論知識,并同時掌握了軟件等平臺的使用技巧、資源共享的管理等技能。這些技能不是教師教的,而是他們通過獨立探索、體驗來掌握的,不僅是掌握了具體技能,而且發展了主動適應技術發展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當下的信息技術發展狀態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與實踐異步、難度大、理論性強等特征,要保證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有質發展,教師需要關注兩點: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學生自主發展的素養——在這個理念下,重視人機互動、組織分組探究、以實踐任務驅動,是三個值得關注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謝桂榮. 新課標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優化的幾點思考[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26):128-128.
[2]王業冰. 淺談新課標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 文學少年, 2019, 000(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