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剛
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對現代人的體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部分,體能訓練在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促進身體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鑒于此,本文立足高校體能訓練實際情況,對體能訓練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以期有所借鑒價值。
1 前言
高校承擔著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智力,涵蓋生產、管理、服務等各個領域。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市場上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新時代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具有良好的體能和心理素質。唯有如此,才能適應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
體能訓練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所謂體能又稱“體適能”,是指人體各部位或各系統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包括速度、耐力、力量、協調性等各個方面,體能訓練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然而,一直以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情況并不理想,部分教師對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味的強化學生的運動技巧,忽視了體能訓練,導致很多大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在跑步中休克和運動中猝死等新聞屢見報端,充分說明高校體育訓練的緊迫性;部分體育教師沿襲傳統的集體授課模式,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陳舊,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可見,在高校體能訓練中進行教學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2 高校體育訓練教學的措施
2.1 優化教學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時代的大學生活潑好動、個性張揚,喜歡新生事物,傳統的體能訓練內容比較枯燥和陳舊,難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高校體育教學中根據大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計劃,適當的刪減和調整體育訓練內容,可以增加滑冰、游泳、健美操、跆拳道等體育項目,這些體育項目在高校中有著廣泛的大學生受眾群體,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參與度,潛移默化中起到體能訓練的目的。另外,大學生群體在身體素質、興趣愛好以及所學專業等方面有著較大差異,傳統的集體授課模式難以兼顧大學生的差異性,不能做到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事實上,體育教師可以將體能訓練和專業結合起來,根據專業特點來設置體能訓練內容,更能得到大學生的認可。例如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大多從事市場營銷職業,需要經常走動和變化各種姿勢,因此針對他們的體能訓練應該側重耐力、形體的訓練;再例如文秘和計算機等專業的學生,大多是靜止狀態辦公,體能訓練的重點應該側重腰腹部力量、頸部和上肢等;再例如機械專業的學生需要加強身體靈敏度、平衡度和四肢力量的訓練等。這樣將體能訓練和專業特點結合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興趣,起到很多的教學效果。
2.2 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
科學、有效的鍛煉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強度、過量的體能訓練不僅達不到預期的訓練目的,反而會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反之,低強度的體能訓練沒有實際效果,浪費時間和精力。為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速度是體能訓練的核心,也是身體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速度訓練時可以結合球類運動,例如讓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傳球和射門等。與傳統的跑步訓練相比,這種教學不僅達到體能訓練的目的,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同樣,在耐力訓練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運球進行折返跑,通過這種耐力訓練提高學生的肺活量和輸氧能力。在力量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搶奪實心球、單杠懸掛、仰臥起坐等方式來進行,通過這種訓練來增強學生的上肢力量、腕部力量和腰腹力量等。當然,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在體能訓練中要循序漸進,適當控制訓練強度,避免出現傷病情況。
2.3 課內外相結合
大學生體能訓練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大學生學業緊張,時間有限,僅僅依靠每周一次的體育課無法達到體能訓練的目標。為此,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大學生了解體能訓練對其個人健康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使其提高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主動、長期堅持體能訓練,把體能訓練和專業學習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高校要積極開展一些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的課外體育活動,并給與一定的經費和人力支持。例如高校可以開展拔河比賽、馬拉松、自行車比賽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另外,各高校可嘗試成立各種項目的體育俱樂部,體育部在業務方面給予指導,由大學生自己組織比賽,以此激發大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體育意識,又可以發展大學生的體能,有益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 結語
總之,體能訓練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關鍵,也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高校體能訓練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優化體能訓練內容,完善體能訓練方式、方法,全面培養學生體能,讓大學生感受體育運動的快樂的同時,也能夠促進身心全面發展,以更好的狀態進行生活和學習。
(作者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