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超
1 定義
隨著近代運動訓練學的發展,一名美國的田徑教練根據前人的研究再加上自己訓練的經驗,為“Plyometrics”做出了解釋,并認為是一種提高肌肉速度力量以及肌肉爆發力的訓練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運動表現。因此筆者認為,“Plyometrics”一詞在起源之初就是一種獨特的訓練方法,他的獨特之處在于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能使肌肉放出更大的力量。
2 生理機制
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生理機制就是利用首先被拉長的肌肉所產生的彈性能量,再立即做快速的向心收縮,肌肉在神經的支配下反復進行“拉長-縮短”,從而讓神經達到對這種訓練的適應。國外大多數研究都對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生理機制做出了詳細的解釋,他們在研究中提出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實質就是一種神經性適應。因為訓練形式通常包括向兩側跳、向前和向后跳躍、交叉跳躍等等。他認為這種方法的重復性質可以訓練訓練中樞神經系統,使其反應更快速。通過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刺激,提供給中樞神經系統的反饋使其能夠調整肌肉紡錘波的長度,通過運動神經元激活,在收縮過程中與肌肉的其他部分保持相同的長度,因此不會浪費寶貴的時間,這有助于高爾基腱器和其他本體感受器給中樞神經系統一種整體肌肉緊張的感覺和一種可以轉換為更快時間的運動感覺。如果想建立一個運動模式,那么中樞神經系統決定你需要什么肌肉參與以及肌肉收縮的順序,一旦基本模式準備好,可以通過改變所涉及的肌纖維的數量或刺激的頻率來進行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因此,你練習的動作越多,你就做得越好。這一切都歸功于神經適應。
3 對運動訓練的影響
3.1 對靈敏素質的影響
關于對運動靈敏素質的研究了解發現,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在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運動靈敏素質影響上做了非常多的研究,特別是在過去的這一段時間,國內外對球類運動項目的研究是一個熱點的方向。Gregory John Renfro教練認為經過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和一般力量訓練的實驗組的運動員要比單純從事一般力量訓練的運動員。王彤等人通過對快速伸縮復合訓練不同訓練的負荷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在不同的練習密度和負荷的情況下,對運動員的快速移動能力和彈跳力的能力都有明顯的提升,但是根據不同運動負荷的刺激對運動員運動能力的提升也不相同,采用一般負荷對比大負荷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運動員的跳躍能力的影響是最為明顯的。而根據不同運動負荷時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影響,FMS 測試在快速復合訓練的各種負荷下都存在顯著性的差異,跨欄架、深蹲、軀干穩定性俯臥撐在快速伸縮復合訓練下的大負荷的訓練中存在顯著性的差異,而肩關節的穩定性等動作在中等負荷的情況對運動員技能的提高有較大的影響。
3.2 對爆發力的影響
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運用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運動員爆發力,特別是運動員下肢的爆發力這方面的研究內容是很多的,一些研究結果顯示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能夠對運動員的下肢爆發力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專家間的研究結果又存在分歧。比如,Michael等通過運動員施加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實驗干預,發現高水平的籃球運動員在原地縱跳方面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但是Philip,Kevin等人運用快速伸縮復合訓練采用6個周的實驗干預,在訓練前后對十二名足球運動的縱跳和跳深進行了測量,分析結果發現十二名足球運動員的縱跳和蹲起的成績出現了顯著性的增長。孫志堅通過對實驗干預對跨欄運動員的研究發現,跳深練習可以使跨欄運動員的跨欄成績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運動員的爆發力也能在訓練中得到相當大的進步,如果長時間堅持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發展運動員的速度和爆發力,運動訓練的效果將會更加的明顯。總結來看,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運動員爆發力的提高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它的作用是一定的。快速復合訓練的生理機制和跳躍類項目的運動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3.3 對彈跳能力的影響
國內學者周彤在對復合訓練研究中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做出了合理解釋,認為復合式訓練是一種更為全面具體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訓練手段不在單一,更加多元化。得出結論復合式訓練對力量或爆發力的提升幅度更大,產生的適應性效果更加明顯,所以證明復合式訓練是快速力量以及運動表現的有效方式。Jaime Fernandez在研究中認為跳躍能力提高可能是由于神經肌肉適應能力的提高,神經的驅動性增強、下肢肌肉間協調提高,如股四頭肌和小腿肌肉的協調性增強、進而拉長-縮短周期的效率提高,在訓練的過程中,身體的各個部分變得越來越同步。
4 小結
由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基層教練在對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基礎理論知識,希望基層教練員繼續不斷深化理論基礎,從訓練本質出發,探索出不同形勢下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形式和方法,希望后續對快速伸縮復合研究人員能夠多創新出更多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方法來增加運動員學習的興趣,可以設計一些關于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趣味練習。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