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省“四有”體育課堂雖然是2018年提出的新概念,但對其內涵進行深刻研究后發現,它是優秀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展示出的共性特征。本文對中小學打造“四有”體育課堂強化體能練習的教學實踐為主題進行觀察和分析,總結出“四有”體育課堂在在強化體能練習教學的對策及建議。目的在于為商丘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們教學實踐過程的指導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
關鍵詞:中小學;四有體育課堂;體能練習;教學實踐
1.問題的提出
2018年,河南省發起“打造‘四有’體育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題教研和實踐活動。 為河南省中小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之間搭建橋梁。 自“四有”體育課堂推出以來, 河南省體育教師積極參與,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比賽、 學術交流等活動,產生了大量優秀且新穎的教學設計、教學模式、等理論成果和可實際操作的經驗, 同時將體育深度學習與“四有”體育課堂相結合,形成河南省發展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策略和有效途徑,為河南省體育教師提供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指導。
2.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核心素養為研究背景, 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 版)》 課程設計要求, 以商丘市實驗小學體育教師的體育課堂中開展學生體能訓練教學實踐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其在體能訓練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方法的選擇、教材分析、教學步驟安排方面是否踐行“四有” 體育課堂的要求。研究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法等。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教學內容選取方面
在所調查的教師中, 每位教師都會把體能發展加入到體育教學中。 雖然所有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都有體能發展部分,但仍有 18. 64%的教師對其練習結果沒有特別關注,只是將其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部分,忽略了其本質價值;在教師選擇體能評價方式中,77. 97%的教師都會在課中觀察學生是否有面紅、 喘氣等現象, 以此來判斷正在進行的體能練習的效果, 69. 49%的教師會在課前設置好密度、在課后對學生的心率等指標進行觀測來判斷本節課體能練習的效果;同時62.71%的教師在體能練習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來判斷練習效果。以上三種評價方式在體育教學中應穿插使用,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應該著重觀察學生參與體能練習的積極性,因為傳統體能練習的方式往往枯燥且艱難,學生容易產生放棄、 厭惡等情緒,這不僅對體能練習效果起到負面影響,而且會對技能教學、競賽活動的組織、 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產生影響。所以體育教師在體能練習部分要多費心思,既保證強度,又讓學生產生興趣,是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
3.2教學方法選擇方面
有11位教師在進行體能練習時會依據學生本身的身體狀況安排適合學生的體能訓練且男女生各異,顯示出該部分教師注重學生差異性;有6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設計鍛煉計劃并協助學生修改、督促學生堅持,該部分是體能練習的延伸部分,學生體能的發展僅僅依靠課堂教學來實現只能是杯水車薪,課堂教學最關鍵的部分是讓學生意識到體能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能夠設計鍛煉計劃,并長期堅持,這不僅是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展現,更是學生能夠健康生活、強健體魄的必備技能。有5位教師在不同的課堂教學中選擇不變的強度練習,這部分教師沒有掌握體能發展的規律,無法保證學生體能的健康發展。
3.3. 教材分析方面
在教材分析環節,優秀體育教師展示出的共性特征是在選定的課程內容中加入體能練習,這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本質追求,如何讓體能練習適宜的加入到體育課程中,如何讓體能練習服務于本節課的技能練習,如何讓學生不再感到體能練習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優秀教師們都很好的做出了展示,對于當前商丘市中小體育教學的實踐給出了很好的啟示。
3.4. 教學步驟安排方面
在教學步驟環節,有些體育教師將“課課練” 作為教學常態;將熱身活動加入音樂;球類運動中加入靈敏練習、反映練習等。商丘市中小體育教學實踐中不僅存在教師無法將體能練習與課程內容有效銜接的現象,同時也存在沒有將體能練習作為教學實踐的必備環節的現象,想要完善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就要將“課課練”落實到位,而不是根據課堂時間的多少來隨機加入體能訓練。靈敏練習、反應速度等身體能力的培養也是中小生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常常被忽略。
4.教學策略
體能發展是體育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點內容。教師要精心設計身體練習的方法與形式,處理好練習之間的銜接與過渡,把技能學練與體能鍛煉有機結合起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練習次數與時間,使學練技能的過程能夠產生健身的實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精講多練,使學生少站多動,每次爭取不超過一分半鐘。盡量減少課中不必要的調隊或場地變化,以保證體育課有較高的練習密度。要堅決摒棄課課練走過場的現象,根據教學實際,認真設計與實施每節課。要充分利用本課教學活動的場地和器材,安排補償性或專項性體能練習,加大練習密度,提高鍛煉效果。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運用可穿戴電子設備,監測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心率變化,積累數據資料,開展科學研究,促進體育課運動負荷安排的科學化。
結論與建議
商丘市中小體育教師在選定教學內容時,能夠有意識地將體能練習加入課程內容中, 顯示了“四有” 體育課堂強調體能發展要有實效性的良好效果, 體育教師回歸體育學科的本質, 將體能練習的重要性輸送給學生,也讓學生明白體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魅力所在。在學情分析環節要重點關注學生身體發展的規律,而是在掌握學生身體發育特點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學生在心智方面的發展, 教師們會在當前學生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施加稍高強度的教學內容和訓練,讓體育課程更具挑戰性。
參考文獻:
[1]祝興軍.“四有”體育課堂祝角下“體能發展”的常見問題與策略[J]. 體育教學, 2019, 39(06) : 20-21.
[2]霍軍. 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新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3, 36(01) : 84-90.
[3]劉俊凱?.打造“四有”體育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J].2018.10.
[4]王道來.推行"四有"課堂教學模式 打造有效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41:59.
作者簡介:姓名:沙靖,性別:女,出生年月:(1987.4.6——),職稱:中學二級教師,研究專長:體育運動訓練,單位名稱:商丘市實驗小學.
河南省商丘市實驗小學 4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