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敝挥薪處熍c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達成“精神敞開”“彼此互納”,才能在真情對話中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課堂生命活力。
一、平等對話,感受“真情”
讓我們從孫老師執教《只揀兒童多處行》的課始說起。
師:(置身于學生中間,真誠地微笑著)“小朋友們好!向你們打聽幾個人,好嗎?”
生:“好呀!”
師:“那你們可要實話實說,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知不知道周杰倫?”
生:(一聽周杰倫,馬上來精神,異口同聲,真臂高呼)“知道!”
師:“知不知道劉德華?”
生:(耶!)“知——道——!”
師:“知不知道成龍?”
生:(情緒逐漸高漲)“知道!”
師:(語氣陡然一轉,神秘兮兮地)“知不知道孫建鋒?”
生:(驚奇地,搖搖頭)“不知道?!?/p>
師:“‘有緣’對面不相識。站在你們面前的就是孫建鋒。”
(生大笑)
師:“一起喊‘孫建鋒’?!?/p>
生:“孫建鋒!”
師:“知不知道冰心?”
生有的說知道有的說不知道。
師:“不知道的請起立。你們很誠實!”
師:(指名一位說知道的同學問)“謝婉瑩是誰?”
生:(不好意思)“不知道?!?/p>
師:“《再寄小讀者》誰寫的?”
生:(低下頭)“不知道?!?/p>
師:“好!那么讓我們一起走近冰心,走近她的精神世界,共同學習她的優美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保ò鍟?/p>
課堂教學的開頭是很重要的。一是“定音”,確立基調,找準方向;二是“一開頭就要走向目的”(托爾斯泰語)。孫老師從貼近現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切入,借鑒相聲創作表演中“三番四抖”“抖包袱”的手法,和學生平等對話,敞開心扉。在引領著孩子歷經了前“三番”(即前三問)之后,突然來了個“四抖”(即后兩問),先是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一問”:“知不知道孫建峰?”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隨后話頭一轉,直奔課題,如此巧妙的一轉,吸引著學生,隨即走向文本中去。
二、傾心對話,理解“真情”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渴望得到心靈與心靈間的擁抱。因此,教師要與學生敞開心扉,傾心對話。那樣,兒童的多彩夢想才會如輕盈的蒲公英一樣,乘著風兒的翅膀遨游天地。
(孫老師在教學白鷺垂釣時,讓學生讀那一段,并讓學生注意句中的一個“釣”)
師:“這里的‘釣’,可以改成‘捉’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釣’是等待,‘捉’是主動出擊。”
師:“沒聽清,能重說一遍嗎?”
(生又說了一遍)
師:“注意聽,我讓他說第3遍。”
(生又響亮地說了一遍,掌聲起)
生:“‘釣’是靜態的美,‘捉’是動態的美。這里用‘釣’表現靜態美更好。”
師:“表面平靜,內心不平靜?!?/p>
生:“‘釣’更擬人化些。”
生:“‘釣’更加雅觀。”
生:“‘釣更顯得’白鷺悠閑自如?!?/p>
師:“比‘姜太公釣魚’更高明!所有的韻味都在這個‘釣’上。”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給予學生“說自己話”的權利,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師生之間保持了“零距離”,有的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擁抱。
三、捕捉火花,共鳴“真情”
下面是孫老師執教課文《凄美的放手》臨近結束時的一個片段——
師:“兩個女人在放手中死去了,她們的死是相同的——都是主動放棄生命,
選擇了死亡。但她們的死又是不同的,莫莉亞絲是為了——”
生:“為了丈夫,為了他們之間的愛?!?/p>
師:“董方保的妻子是為了——”
生:“不僅為了丈夫,也是為了丈夫身后那千百個孩子?!?/p>
師:“好!我們一起來讀這一段話——”
生:(齊讀)“就一個生命的過程來講,死亡是一種活著的啟示。因為這種啟示,我們對死亡有所認識,有所思考,有所覺悟,即對死亡有了智慧,獲得了美感?!?/p>
師:“我們從別人的死亡當中擁有了智慧,獲得了美感,讓我們記住這經典的瞬間。我讀第一行文字,你們讀下面的文字?!?/p>
師:“這是兩個女人對死的坦然面對——”
生:“兩個人緊緊依偎著,共同墜入萬丈深谷。
妻子平靜地看了丈夫一眼,從容地放開了緊握樹干的雙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p>
師:“這是兩個女人對愛的深刻體驗——”
生:“親愛的,我知道我根本無力救你,我只是想救起那個字——愛。
還有那么多孩子等著你呢,多保重呵?!?/p>
師:“這是兩個女人對生活的萬般眷戀——”
生:“如果一切還來得及,我真愿和你再重復一遍我們攜手共度的美好時光。我們啜飲千般歡愛,沐浴萬種柔情……
我多么不愿也不忍這么早就對你說出這訣別的話語。別了,生我養我的土地;別了,生死相依的愛人?!?/p>
……
教學中,孫老師不僅注意引領學生對關鍵詞句表情達意作用的剖析,更可貴的是他通過巧妙的引領、機智的對話、有效的渲染去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可以這樣說,這樣的對話教學,不但是學生對語言文字認知的一次提升,更是難得一次的情感和精神洗禮,呈現著一種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的相互造就的大美。
江蘇省溧陽市上興中心小學 江蘇 溧陽 21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