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聽



丁香含露,非花非霧,原是配囊,創羅萬物;丁,又是百家姓中最簡單的姓氏。這是“丁非”品牌名字的由來。2019年,丁非的包包走上了紐約時裝周的舞臺,雖然只是作為配飾出場,但創始人丁非心滿意足。
“我們沒法用標準的市場化概念去衡量時尚,大多數我想表達的對于時尚的理解都融入在了漫長的設計歷程中,更多地是通過作品引領視覺審美,傳遞我對時尚的一種態度。”
時尚的價值,很難被工業化認定
2001年,廣州人丁非來到蘇州上大學,學習園林設計,畢業后順理成章地從事著相應的工作。從城市規劃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再到建筑設計,丁非發現將好的設計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十分有意思,只是有些很好的設計只能停留在紙上,“有些精細的東西往往在工業化運作下很難被留下來,因為有工期,我們必須得順應當下,有些東西都做得特別簡約。”
早期接觸過大量的蘇州園林,丁非深受精雕細琢的園林工藝影響,在經歷了“大建筑”“大玻璃幕墻”“大草坪”之后,漸漸地,她開始想去做一些很小的設計,如木雕、磚雕、刺繡等,經過匠人一點一點地營造,將細節之美呈現得淋漓盡致。在了解到那些真正精雕細琢的手工藝正在慢慢失傳,并且很少能夠被運用到現代生活,很難產業化時,丁非曾產生過懷疑,但她很快想明白了,“我想做的跟時尚相關的東西,它的價值其實是很難被工業化認定的,因為設計所帶來的美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而當設計跟制作相互疊加的時候,尤其是傳統文化與日常時尚相結合時,它的價值更會被放大。因此,丁非決定將中國傳統工藝與包包和服飾相結合,讓那些經過精雕細琢的美好的東西不僅存在于博物館,而是能夠為我們現代生活所用。
讓藝術品成為日常精致生活的表現
2014年,丁非創立品牌,轉行進入包包設計領域。起初兩年,專注研發,不做任何的品牌宣傳和銷售,2016年之后才開始逐漸地走到人們的視野當中,通過秀場,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丁非,隨后開始真正走向商業化運作。
“從一開始,我就想把一些傳統的工藝跟現代時尚的元素相結合,但發現有很多人會不理解它的時尚點在哪里,甚至會提出疑問:‘你設計的皮包加入了刺繡等古典元素,是不是只能配古裝或者旗袍?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在想:‘怎么樣能夠讓這些精美的藝術品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精致表現?’我一直強調的是,我們的產品設計,不只是搬運古代的場景,更是為現代所用。丁非的品牌價值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在整體穿搭的時候怎么樣去搭出時尚感,讓藝術生活化。”
此后丁非開始將業務延伸至服裝設計,丁非高定禮服、旗袍應運而生,包括今年年初新開發的品牌——江南11倉,將古代大量運用在宮廷服飾上的蘇羅融入現代設計,傳統與時尚碰撞,不僅是“高定專屬”,也可以做成襯衫、連衣裙、褲子等成衣,非常適合日常穿搭。
丁非告訴記者,如果說丁非代表的是品牌的高度,那么江南11倉則代表品牌的廣度和深度,我們想讓大眾意識到原來中式服裝可以如此美,如此優雅,如此舒服。
時尚態度的背后是濃濃的文化傳承
在丁非眼中,品牌就像是一個孩子,會哭會鬧,會有小情緒,會給她出很大的難題。但文化創新對她來說非常有意思,“設計就像是一個發酵的過程,從無到有去創造一個東西,希望未來提到時尚品牌的時候,中國也能有自己響當當的牌子。丁非,希望呈現衣柜里的東方藝術展。”
對丁非而言,視覺的東西較難用語言去表述。她熱衷于秀場和一些大片的拍攝,通過那樣的方式告訴大家品牌的時尚態度,而時尚態度的背后其實是濃濃的文化傳承。她說:“每一種設計的背后都會涉及到每個人不同的審美,但即使是不一樣的審美,背后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就是我們在努力喚醒一些沉睡的文化,把很古老的技藝通過時尚的手法傳承下去。”
品牌在蘇州生根,所以就地取材,融入蘇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同時又不拘泥于蘇州本身,汲取大量中國特色傳統文化和手藝,創新表達。丁非表示,我特別希望未來我們代表的是中國,而不僅僅是某一個地方。我希望未來帶著中國傳統文化與時尚結合的元素,走向世界時尚的舞臺,讓“Made in China”成為一種自豪的表達。
她堅信當真正實現自己的品牌價值時,即使遇到抄襲甚至是詆毀,也不會激起驚濤駭浪,因為,品牌的靈魂,經得起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