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潔 沈明慧



“時尚”一直以來都是潮流的代名詞。關于時尚,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種理解。
在這個時代,時尚沒有標準,它包羅萬象,可以是一種理念,一種氣質精神,抑或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時尚的生活志
一直以來,田園生活都是大家所向往的,這世上沒有一分好是白來的。你只要給植物適合的土壤,澆水、施肥,它總會有無限的驚喜回報你。
——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
我身邊有好多同齡人都有脫發、失眠的問題,這和平時飲食不當有一定的關系,再說蘇州就是比較慢的城市,我開一家自己的小店,做一些健康養生的食物,也算是追求一種慢時尚吧。
——十全街仙湯佛跳墻店主
我很喜歡音樂,從零三年開始,現在已經開了快二十年了。一開始,來買唱片的都是些70后、80后,不過現在許多90后、00后的年輕人也喜歡來買這些復古的東西。我還會繼續開下去,讓更多喜歡復古時尚的人有地方可去。
——十全街雙聯音像汪老板
時裝說到底是人對外表達自己生活態度的一種語言。
——前《ELLE CHINA》CEO&主編曉雪
只有很少數的人是生活的藝術家,生活的藝術才是最為杰出和罕見的藝術。
——設計師華娟
歲月給予的時尚單品
中國老頭、大爺的形象,不能只是背心、短褲和拖鞋,老年人也要追求生活品質,活出自己。我從事教育40多年,喜歡講課,傳遞知識。現在退休了,利用短視頻平臺向更多的人分享穿搭,感覺又找回了人生樂趣。
——抖音博主 @康康和爺爺
現在我不僅不會為自己的皺紋感到緊張或抱歉,反而覺得有些驕傲,年齡不是我的敵人——我的故事寫在我的臉上,而這張臉,就是對時間對真實的一種致敬。
——演員詠梅
年齡是個數字,年輕沒有界限,相比浩瀚宇宙,人類確實很嫩,所以人與人之間廣義上來說都是年輕的。
——網友@澆蒜殳的
藝術與自我的時尚結合
生活就是建筑,建筑是生活的鏡子。我真的很關心這座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因為我為她傾注了太多的愛和精力。
——建筑師貝聿銘
繪畫是不斷地在安靜與掙扎、推翻與重復中挖掘出那個帶有更多能量的自己,而這種感覺就像是與許久未見的老朋友不期而遇,更像是一段苦行僧的修行,需要用自己的態度去堅守那份平靜。
——藝術家孫瑩
傳統與時尚的碰撞
我之前是一名游戲美術設計師,很喜歡制作模型。雖然這些作品都要做很久,可我喜歡中國風,也想把它傳遍國外,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傳統的美。
——原型師袁星亮
蘇州昆山是昆曲的發源地,今年昆曲申遺成功已經20周年了,我們巡演時講學、研討、表演,從伸不開手腳,到可以完美舒展身姿,昆曲遇到了最好的時代。現在,昆曲還培養了一代年輕的戲迷,也算是一種新時尚吧。
——昆曲表演藝術家柯軍
對我來說,油畫就是將時間、空間、事件統一在一起的“平行世界”,用本土語言自然地表達江南的“溫山軟水”,也是體現中原文化與吳文化碰撞所產生的現代時尚。
——蘇州科技大學美術系主任潘道生
對時尚“標準”Say No!
我們沒有必要活在別人的標準之中,不循規蹈矩、不墨守成規、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意識,這才是這一代的年輕人所需要具備的品質。
——《VOGUE服飾與美容》全媒體編輯總監章凝
與其做一個藏起來的顯瘦的人,不如做一個被看見的好看的人。
——壹心娛樂CEO楊天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好朋友吐槽我土,他們都是時尚博主,很有權威,但是我從來不反駁,因為我知道他們對彼此的評價,他們覺得對方也很土。所以在別人眼中,我們是什么樣,重要嗎?今時今日,我已經三十八歲了,有時候我看到自己大笑的樣子,我發自內心地覺得,真好看這個女的,笑得這么燦爛。
——奇葩說辯手傅首爾
我理解的時尚,是能夠讓自身優勢充分得到展現的一切元素。裁剪合理得體的時裝,或炫酷或爽利的發型,配搭的包包、耳釘、戒指、手表、項鏈,甚至氣味都是時尚的一部分,只要能夠和諧的展現出來。追逐各個發布會的新款叫時尚,自己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叫時尚。總之,不要去定義時尚,自然而然的自由就是時尚。
——知乎網友@深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