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時尚,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城市就是上海。“魔都”說的是她,“東方巴黎”也是她。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上海的時尚嗅覺極其敏感,她汲取著全球最前沿的時尚信息,最新潮、最熱門的無一例外總是先在上海發生。
在上海,有著全球頂尖的時尚雜志,有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時裝周——上海時裝周,時尚資源和時尚產業都極其豐富。無論是穿梭在安福路、武康路這些網紅街,還是在屋檐低矮、瓦片遮頂的老房街道上,隨處可見穿著靚麗的潮男潮女以及獨具上海腔調的“老克勒”,他們多元的風格就像一幅幅畫卷點綴著上海的每一處。在上海,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空間去想象和發揮自己獨有的風格,人們能夠看到越來越多關于美的可能性,對時尚的認知不再局限,變得越來越包容。
作家陳丹燕曾這樣評價上海“上海精神里的時髦,其實是對現代性的追求,所以比起Fashion這個詞,她更像是Modern”。作為現代化的風向標,上海的時尚既匯合了四面八方的“最新”和“最全”,同時也沉淀了老上海歷史的摩登韻味。霓虹琳瑯、高樓林立是上海,狹窄悠長的紅磚弄堂也是上海。這座有著一百八十年的歷史,從十萬人口成長到兩千五百萬人口的魅力之都,無論是建筑還是人文,上海特有的時髦腔調永遠凝結其中,它深深地刻在每一條混合著咖啡香和小籠生煎香氣的街道上,法國梧桐和白玉蘭枝葉交錯的陰影中,鳳凰牌自行車“叮叮叮”和汽車“嘟嘟嘟”的合奏中……
在上海,時尚從來沒有定義。“時尚自由”或許就是她特有的標簽,不僅僅體現在服飾穿搭上,更代表著生活在上海的人們所觸及的生活態度和文化傳承。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魔都。我想,在上海,或許根本沒有時尚這樣一種說法,又或者說什么都遠遠超過了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