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
摘要:學前兒童運動核心經驗的內容是基本運動能力,開放式運動環境創設的目的就是搭建幼兒與外界、自然環境互動的橋梁,為幼兒提供接觸外界的機會,讓幼兒更加適宜外部環境,提升幼兒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教學活動與目標的完成。當前很多幼兒教師充分意識開放式運動環境的價值,對于打造環境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開放式;外界環境;運動能力
引言:
當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家長、幼兒園以及安全隱患的影響,雖然意識到開放式運動環境的教學意義,但是幼兒的戶外活動還是相對較少。開放式運動環境可以讓幼兒更加全面地感知生活與自然,給予幼兒不同的感受,對于幼兒的成長來說有著極大的好處。因此結合當前實踐教學情況,就創設開放式運動環境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創設植被區,讓幼兒感受自然
幼兒愛玩、愛鬧是天性,同時有利于幼兒運動能力的提升,但是很多教師對于幼兒戶外運動安全隱患問題存在擔擾,因此大部分時間會讓幼兒在室內或者戶外公共設施區開展戶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戶外感受。基于這種情況,可以在幼兒園區域開辟出一塊區域創設植被區,鋪上草坪,種上樹木。在這一塊區域內,幼兒可以進行運動或者游戲,充分地與自然植被接觸,不但可以預防孩子在硬質地面受傷,同時讓幼兒感受更多的風景。例如:在春暖花開之季,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運動的同時更好地感知春天的特點,引導幼兒樹立熱愛自然的意識,實施環境教育。一方面充分感知自然的魅力,進行了體能的訓練,提升了幼兒的運動能力,另一方面保障了幼兒戶外活動的安全性。因此幼兒園創設植被區具有必要性與重要性,在保障幼兒戶外活動安全的同時,提高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幼兒運動能力。
二、創設養殖區,讓幼兒感受生命
在幼兒園創設養殖區,讓幼兒觀察動物的生長過程,讓幼兒更好地感受生命,增強幼兒的身體鍛煉意識,對于提升幼兒的運動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里所說的養殖區,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動物,當然有很多幼兒園已經開設了種殖區,其中種殖一些與幼兒生活相關的蔬菜與糧食,但是養殖區較少,更多的是擔心幼兒的安全,因此幼兒園可以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創設一些安全隱患較小的養殖區域。例如:開設一個小水塘,不需要太大,可以養魚,讓幼兒觀察小魚的變化與生長,讓幼兒對于生命有更深入地理解與感悟。教師在進行開放式戶外活動時,可以引導幼兒珍惜生命、愛護生命、讓幼兒學會感恩,形成運動鍛煉意識。
三、創設跳躍區,讓幼兒感受快樂
幼兒在開放式戶外運動時,更喜歡打打鬧鬧、蹦蹦跳跳,但是現階段的孩子不能跳躍較高的障礙物,因此在進行開放式戶外運動創設時,可以結合幼兒階段性發展特點,創設跳躍區,按照不同年齡段設計與選擇跳躍活動與器械,例如: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比較矮的障礙物、套圈,鼓勵幼兒大膽地跳躍。一方面調動幼兒參與跳躍運動的興趣,充分感知跳躍的快樂,另一方面促進了幼兒運動能力的提升;對于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兒來說,可以適當地增加難度,增加高度或者障礙物,激發幼兒積極挑戰運動的動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同一物體,來設計不同的跳躍游戲,在節約游戲材料的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挑戰與樂趣。總之,開設跳躍區,基于幼兒的愛好與興趣出發,盡可能地為幼兒創設跳躍環境,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實現身體素質的鍛煉,提升幼兒的運動能力。
四、創設游戲區,讓幼兒主動鍛煉
游戲對于幼兒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游戲活動是提升幼兒運動能力的重要方法與途徑,因此可以根據幼兒園的布局與規劃來創設游戲區,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例如:設計鉆爬區,同時可以投放一些具有鮮艷色彩的小動物或者小玩具,組織尋寶主題游戲;大班孩子更傾向于富有挑戰性任務的游戲,比如“保衛家園”,模擬戰場環境,充分發展幼兒各項運動能力。其次,為了充分發揮游戲區的價值,可以投入一些可變性或者層次的游戲材料,在鍛煉幼兒身體能力的同時,提升了幼兒的創造能力,包括輪胎、尼龍布、紙箱等,基于這些原材料,幼兒自主搭建游戲場景,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興趣。總之,充分利用游戲材料組織游戲活動,極大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實現提升幼兒運動能力的目標。
總結
綜上所述,在幼兒階段創設開放式的運動環境對于幼兒的成長與運動能力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通過創設植被區,讓幼兒充分接觸大自然,減輕戶外活動的安全隱患,為幼兒身體鍛煉提供保障;創設養殖區,讓幼兒充分感知生命的意義,培養幼兒身體鍛煉意識;創設跳躍區,基于幼兒的興趣出發,激發幼兒的挑戰欲,實現戶外運動的作用與價值。開放式運動環境的創設,增強幼兒不同體驗、豐富幼兒情感的同時,提升了幼兒的運動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小霞. 開放式戶外運動中環境創設實踐研究[J]. 教育,2018(25):32.
[2]劉佳麗. 基于開放式幼教理念的幼兒園建構環境設計探討[J]. 科普童話,2016(22):38.
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中心幼兒園 4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