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佳
摘要:隨著國家對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高中階段的課堂教學迎來了巨大的改變,因此,對一些優秀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改進是有必要的,因為這與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教學要求是一致的,在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也應該進行一些教學改革以促進歷史教學的進一步展開。新課改條件下的歷史課堂教學從根本上改變教學觀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旨,著重對學生興趣和心理健康的關注?;诖?,本文主要對現階段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進行相關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是作為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個最基本體現形式,而高效的課堂教學的構建是一種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自從新課程改革實行以來,就不斷要求老師應該探索一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然后將這些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從而能夠有效地改變過去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老師應該利用比較有限的教學資源,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能夠深入探索打造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傳統高中歷史教學常見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積極性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教師單項的知識傳輸來培養學生,整個教學節奏是教師為中心,由此產生了“填鴨式”教學法。在這種方法的培養下,學生的關注點往往是一些零散的理論知識點,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刻印在腦子里,實際很難去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形成完整的理論框架。如此一來,學生進行靈活的知識運用更是無從談起。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對課程的興趣,完全被動接受相關課程知識,導致教學質量下降。除了“填鴨式”教育,傳統高中歷史教學中常用的另一種模式“論證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這種教學方式是教師依托于課本的理論知識進行總結分析,學生只需要記憶教師總結的內容,而無須加入自己的思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完全是由教師單方面輸出,對于知識的擴展完全取決于教師的個人水平,學生在其中只是被動參與,很難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這與新課改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思想是背道而馳的,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效率自然也難以提升。
(二)傳統教學模式缺乏知識體系構建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依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需要具備歷史知識體系,能夠自主對所學知識進行比較和總結。因為歷史課程的特性,其具備時空觀的概念,通過促進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學生能夠將一個個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既方便記憶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并最終能夠方便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在構建歷史知識體系時還能夠鍛煉自身的思考能力,將學習的重點從對知識點的記憶上升到學習思維能力的培養上。但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以灌輸知識點為主,并沒有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的意識和概念。這就會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看到的都是被割裂的知識點,難以識別歷史的全貌,最終也就無法被激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新課程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從高中學生實際出發設置合理教學目標
老師和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開展非常良性互動是課堂教學能夠成功進行的基礎,師生之間的同步交流才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構建的一種渠道。在課堂上,學生應該以一種積極主動地學習態度去學習,這樣可以實現自主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同時老師也應該積極引領學生去探索以及答疑解難,這樣可以充分地發揮出老師在歷史課堂上開展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做到老師與學生這兩個教學覺得的互動,這才是應該我們能夠不斷追求的有效的課堂教學。同時,也應該構建出更加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這就要求老師應該充分有效通過利用課堂開展過程中的教學時間,不但發揮出師生之間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作用。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低效果的課堂,并且較為也是雜亂無章的,這種課堂極教學必然也是極其低效的。例如,我們一直采用的傳統形式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導學案教學,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之前,老師應該能夠根據課程核心提出的相關標準,并且依據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進而精心地設計出相應的導學案。在課前學生應該能夠通過導學案開展相關的預習任務,通過查找相關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因此,課前學習小組就能夠根據老師指定的導學案開展課本知識的預習,從而形成對課本之中的知識的一些基本認識,而且與此同時小組內開展一些合作探究也能夠找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疑問,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二)加強課程聯合,實現學生知識互通
高中歷史課程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可以和其他課程形成良好的互動,讓學生通過課程間的聯系增加知識互通,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高中歷史的內容已經較為廣泛,比如涉及歷史唯物主義等等政治課程的知識點,著名的文學人物及作品等語文課程的知識點,推動社會進步的重大科學發現的物理課程知識點等等,將政治、語文、物理等學科的知識與歷史知識點進行結合,可以讓學生加深記憶。此外,課程間加強聯系后可以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知識的實際應用,從而增加其成就感,促進學生發揮主觀能動力,實現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綜上所述,傳統的歷史教學理念雖然在過去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其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通過對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深入建設,以及對歷史教學的實踐以及思考開展相關的研究,從中可以發現,高中的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的建設的途徑以及模式繁多,其中老師在課堂建設的里面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應該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以及手段開展教學。同時也將教學內容從單純知識點的傳授上升到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責任感的建立,綜合素質的提升上。這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成長,更是對國家崛起與民族振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艷. 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6):59-61.
[2]劉學海. 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效益[J]. 科技創新導報,2014(02):137.
河南省新鄉市第七中學 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