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姝虹 王德金
摘要:統編高中歷史教材屬于國家教材,確立了教材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體現出了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傳遞著國家記憶和民族精神,尤其是在編寫思路和具體內容上反映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元素,充分體現出歷史教材對學生進行多方面思想教育的重要功能。本文試圖通過對統編教材引用權威文獻的統計與分析,對統編教材在建構主流意識形態方面的具體做法進行解讀與分析,以助于進一步深入領會統編教材的編寫思路,為一線教學實踐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從而更好的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 統編版歷史教材;權威依據;唯物史觀 ;主流意識形態
何為權威依據?統編版教材的主編張海鵬在《統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一文中對權威依據做了解釋,簡單概括就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獻、中國共產黨會議決議和經過學術界考驗的重要學術著作等。那么這些權威依據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在統編教材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對一線教學又有何啟示?為解答這些問題,筆者對《中外歷史綱要》所引用權威文獻做了統計和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統計與分析
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引用的情況來看,《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共引用27篇,引用36次,內容包括馬列原著、毛澤東在各個時期的多篇重要文獻、鄧小平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要論述等。這些文獻分布在學思之窗、學習拓展、史料閱讀、問題探究等多個欄目中。
這些文獻到底有何意義和價值呢?《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奠基之作。《共產黨宣言》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該書的前三章集中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觀點。《資本論》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律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圣經”。《反杜林論》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聯系做了全面的論述和詳盡的闡述,是一部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在歷史唯物主義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思考的理論成果,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的理論和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現實意義是更好地指導人類認識社會、自然以及人本身的實踐活動,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理論內涵的理解,通過實踐檢驗理論的科學性,并進一步完善和豐富理論。在此基礎上誕生了一大批研究歷史唯物主義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列寧有關社會主義的經典論述,毛澤東的《井岡山的斗爭》、《論持久戰》、《論人民民主專政》、《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文獻、鄧小平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都是其中的典范。
通過對以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分析可知,統編教材通過馬恩原著和研究成果的文獻引用,采取史料閱讀、問題探究以及學習拓展等形式,將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及方法貫穿到了學生歷史課程學習的全過程,確保了教材的政治方向,有助于學生了解、領會、應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提升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成為統編歷史教材貫徹國家意志,構建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途經。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獻統計與分析
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共引用習近平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各類講話共8篇,內容包括習近平在重要場合發表的對于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如五四運動等)新的評價和提法,包括對于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例如紅軍長征的意義以及精神內核、對于毛澤東同志的貢獻及在當今學習貫徹毛澤東思想的新要求,也包括對于文藝工作的指示、當今我國外交宗旨和原則的闡述以及世界戰略的表述。
重新編寫高中歷史教材是在黨的十八以后提出來的,是黨中央在學校教育、人才培養方面的長遠大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黨最新的理論成果,也是統編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和廣大師生學習高中歷史的重要遵循。教材中引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獻有助于廣大師生在高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更新對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的認識,了解當今中國內政外交方針的基本原則,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三、中共中央會議決議文獻統計與分析
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共引用中共中央會議決議文獻共6篇,引用次數為8次,內容了包括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歷史中有關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會議決議。例如:1921年中共一大的綱領,1923年中共三大有關與國民黨合作的會議決議,1945年抗日戰爭后期召開的中共七大的會議報告,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序幕的會議公報,2017年中共十九大的會議報告,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相關決定。
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統編教材中引用中共中央會議決議對于廣大師生了解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方針決策,感受黨在百年時代變遷的使命與擔任,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學術專著統計與分析
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共引用學術專著共31部,引用次數為36次。這些學術專著被張海鵬主編成為“經過學術界考驗的重要學術著作”。吳于廑、齊世榮參編的《世界通史資料選輯》引用達9次之多。吳于廑、齊世榮兩位是學術界公認的世界史方面的權威專家。紐約時報稱贊美國菲利浦·希提著的《阿拉伯通史》道“此書的卓越品質與突出價值在于占有原始資料基礎上的旁征博引,以及浸潤于字里行間的濃郁的歷史氛圍。”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杰作。[荷]布洛克曼、[荷]霍彭布勞沃著、喬修峰譯的《中世紀歐洲史》、[摩洛哥]伊本·白圖泰著、馬金鵬譯《伊本·白圖泰游記》、[英]哈巴庫克、[英]波斯坦著、王春法譯的《劍橋歐洲經濟史》、[西]卡薩斯譯、孫家堃譯的《西印度毀滅述略》等著作都是學習研究相關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很多大學歷史學系的指導書籍。
統編高中歷史教材所引用的學術著作時間跨度長達數百年是久經考驗的各領域權威著作,并且統編教材大多數引用文獻都提供了原始出處,這樣不僅有助于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術規范意識和實證精神,養成尊重前人勞動和成果的習慣。
綜上所述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作為國家教材,體現國家意志,反映主流意識形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非常深刻的戰略意義。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大量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獻和多篇中共中央會議決議文獻、權威學術著作就是要引導廣大學子通過學習權威著作,樹立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努力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自覺認同和實踐主流意識形態,從而完成使國家未來各方面的接班人在基礎教育階段獲得良好歷史教育的神圣使命。
五、教學啟示
1.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提升歷史唯物主義水平
歷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歷史課程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大量引用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來貫徹唯物史觀,同時唯物史觀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目標之一。教師必須先具備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素養,才能引導和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而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提升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水平的最基礎也是最便捷的路徑。
目前在一線教學實踐探索中,更多教師還集中于技術層面,也就是如何圓滿完成教學進度,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其實目前最應該提升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修養。如果方向錯了,速度就毫無意義。如果對統編教材的認識只限于編寫體系的改變,那么就容易犯方向性的錯誤。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可以按圖索驥,將統編教材所引用的馬列原著以及毛澤東、鄧小平的重要文獻進行系統學習和研究,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加深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功底,從而為探討教學內容的爭議、回應教學實踐的困惑、實現教學思路創新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強化教師自身的理想信念,承認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同時通過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將歷史唯物主義由知識體系逐漸內化為價值體系,從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體驗生命教育。
2.閱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獻,提升政治素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我們一線教學應遵循的方針。通過閱讀習近平有關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當今我國外交宗旨和原則的闡述以及世界戰略的相關文獻,提高政治站位,掌握與時俱進的學科話語體系,遵循黨的教育方針,緊扣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刻體會統編教材作為國家教材體現國家意志的定位。在實際歷史教學工作中,采用圖文結合、原始史料、問題探究等方式,自覺引導學生形成國家認同、樹立領土意識、增強文化自信、培植家國情懷等,以此滲透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3.閱讀權威學術專著,擴充歷史學科知識體系
統編高中歷史教材為服務主流意識形態和回應現實訴求、突破西方中心論、構建中國話語體系,跟之前的教材相比無論是編寫體例還是知識選取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因此對于一線教師來講擴充知識體系是當務之急。那么讀哪些專業書籍呢?就讀教材所引用的相關權威學術專著。教材引用的學術專著不僅是久經考驗的學術界認可的著作,并且是教材編者所采用的更具指導意義。目前的學術專著魚龍混雜,質量良莠不齊,對于一線教師來說無法從學術性、思想性方向進行更多的甄別,而教材引用的權威學術專著是一個很好的提升學科知識體系的參考書目。
4.研讀教材文本,領會編寫意圖,培養核心素養
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深入研讀教材文本,結合課程標準,通過與舊教材的對比分析,找到統編教材對于具體史實的不同表述,理解變化背后的深刻用意。在目前統編教材的時代,我們需要重新確立教材在教學中的權威地位。我們要用足教材,研讀教材的表述,把握教材的概念,用足教材的史料,利用教材的欄目,挖掘教材的圖片。通過教材內容的條件化、情境化、問題化轉變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組織交流討論,開展評價反饋。
5.精選典型史料,確保政治方向,提高學術規范
我們以往有一種傾向好課就是要突破教材。為了體現教學的獨特性,會搜集大量的教材以外的史料用于一線教學,但通常由于專業水平的局限以及實際教學的緊張節奏很難對所用史料進行有效在甄別,難免出現解讀的偏差。今后在教學中要慎重選用其他史料,要明確該史料的出處,了解作者的立場及應用理論,確保史料選用的政治性,提高史料的權威性,注重史料的學術性,科學解讀史料。
總結一下,統編高中歷史教材在構建主流意識形態方面的具體方式是多樣的,本文主要統計和分析了教材中權威依據引用情況,除此之外如優選知識體系,回應時代訴求、更新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豐富英雄敘事,厚植家國情懷等方式也是值得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和分析的重點。鑒于篇幅所限,筆者在此就不再展開來說,將另外撰文詳細分析。
參考文獻:
[1]張海鵬.統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適應和掌握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的意見[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09):21-32+11.
[2]晏紹祥.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的總體構架及主要線索[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6):16-21+36.
[3]束鵬芳.釋統編普通高中歷史教材的“統”[J].江蘇教育研究,2020(11):68-73.
[4]徐藍.高中統編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世界現代史內容解讀(下)[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0(08):4-7.
[5]徐藍.高中統編《中外歷史綱要(下)》世界近代史重點內容解讀[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0(06):9-13.
注:本文為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立項課題“高中歷史核心素養之家國情懷培養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GB-19564)
山西省介休市第十中學 山西 介休 0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