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暖新聞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類別,是媒體向全社會傳播正能量的重要途徑,它通過感動瞬間來激發受眾的內心情感,撥動人們的心弦,進而創設出浸染性的群體效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大疫當前,信息混亂,輿情復雜,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在疫情襲來之際,如何在復雜的局勢中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玉林日報作為地市黨報,在這次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報道工作大考中交出的暖新聞答卷值得借鑒。
關鍵詞:黨報;疫情;暖新聞;玉林日報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2-0197-03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從新聞媒體的角度看,疫情不僅僅是命令,同時也是考驗。新聞媒體要切實履行起上傳下達、釋疑解惑、引導視聽、體現關懷的歷史使命與工作職責,而各級黨媒在疫情期間,更應做好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作為地市黨報,玉林日報在重大疫情面前,除了積極應對,及時發布人們最需要的、準確權威的專業的信息指引、風險提示、知識與政策解讀外,還結合群眾關切焦點、著眼于疫情發展階段,組織策劃了形式多樣的暖新聞報道,把現實生活中一個個溫暖的故事,通過接地氣的民生新聞報道及時傳遞給讀者,消除其恐慌情緒,激發起社會公眾向上向善的力量,為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應對疫情爭取了更多理解和支持。這些來自“疫”線的暖新聞報道,以“暖”穩定人心,讓新聞更有溫度,讓百姓更安心,讓社會更穩定。
一、新聞理念:“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挖掘新聞溫度
第一,暖新聞來自鳳凰資訊設計的一檔溫情社會新聞欄目,該欄目將“為生命傾注力量,為心靈點明燈”作為宗旨。隨著節目的播出,該欄目充分向觀眾展示了人性的溫暖,呼吁觀眾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通過新聞向社會傳遞了責任、擔當意識等眾多正能量內容。在暖新聞的詞匯體系里,“感動”是核心,人們能通過暖新聞文本體會到正能量所帶來的情感沖擊,最終對其價值體系產生正向的引導與重塑作用[1]。
第二,新聞是有溫度的。做有溫度的新聞,一直是玉林日報踐行的新聞理念。新聞的溫度,代表著新聞媒體的人文高度,這就要求媒體從業人員從社會關照的角度審視和理解新聞現象,找到與基層百姓需求相契合的傳播亮點。
第三,疫情暴發初期,病毒傳播途徑尚未明確,疫情影響嚴重程度尚未評估完成,而互聯網上各類謠言及個人留言都帶有明顯的情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會恐慌。玉林日報作為地市黨報,作為地方主流媒體,及時回應關切,安撫社會情緒,對維持穩定的局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四,“上接天線”就是基于中央精神,選擇導向鮮明的選題。疫情期間,新聞媒體應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積極應對各項考驗。媒體應該充分了解群眾心理,用及時全面的報道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用真實信息緩解公眾的焦慮情緒。因此,玉林日報對采編人員提出了如下要求:一要有核心意識和大局觀念,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堅持正面引導,站在有利于推進工作和維護穩定的高度,傳遞社會正能量,及時推送性質已經基本認定、事實比較清楚且能夠報道的信息。
第五,“下接地氣”就是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基礎上,換下傳統黨報常用的說教式生硬面孔,做到貼近實際生活、貼近人民群眾,做到“百姓想知道什么我就報道什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安撫民眾情緒,把選擇新聞內容的視域回歸到老百姓身上。因此,玉林日報要求采編人員把視角對準基層,把版面留給群眾;到基層中、到百姓生活中尋找新聞“金礦”,將筆觸深入他們的心靈,書寫人間真情真義真愛,用鏡頭展示人性的真善美。
第六,2020年初,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玉林市上下萬眾一心進行疫情防控,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為致敬這些奮戰在一線的平凡英雄,玉林日報策劃推出了“玉林市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系列報道,分“黨員先鋒”“群防群控”“救死扶傷”“人間有愛”四個篇章、四個專題,在玉林日報紙質媒體和新媒體上發布。這些報道政治立場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傳遞的信息真實準確,讀者能通過這些鮮活的圖片和文字,看到廣大黨員干部奮戰為民的初心、人民群眾眾志成城的信心、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仁心、社會各界共克時艱的愛心,匯聚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洪流。
第七,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是新聞溫度的重要保障,也是媒體人對基層百姓的情感表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線醫護人員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正面與病毒交戰。期間,各個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隔離觀察點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醫療廢物。這些醫療廢物究竟如何運輸?運到哪里?怎么處置?是誰在從事這些危險的轉運、處置工作?這既是百姓關心的問題,也是有責任感的媒體關注的問題。對如何妥善收運、處置這些醫療廢物的報道,玉林日報把視角放到人身上,兩篇記者直擊現場采寫的稿件《兩月處置醫療廢物437噸——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記者直擊醫療廢物收運員的一天——“全副武裝”上陣,中午不吃飯》在報紙和新媒體公眾號刊發后,引起了強烈反響,眾多市民在后臺為這些“隱形”的英雄留言點贊。
第八,“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挖掘新聞溫度,不僅鍛煉了采編人員的業務能力,也讓玉林日報的主流媒體本色得以彰顯。《人間砥柱爭先鋒》《響鼓重錘戰正酣》《向險而行真英雄》《一點一滴匯洪流》《抗疫英雄李渼淇:“我向母親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等大批符合疫情防控主題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讓人們體會到了人性的崇高與尊嚴、社會的溫暖與大愛,為上下團結一心防控疫情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也彰顯了主流媒體的人文關懷。
二、疫情防控期間,玉林日報“疫”線報道充分體現了人性的善良、大愛、互助、友愛,報道方式:根據疫情發展階段和群眾關切焦點積極應對
第一,2020年1月底2月初,玉林日報在疫情防控期間,針對群眾存在的焦慮、恐慌心理,基于中央精神,科學選題,明確導向,組織記者采寫了《萬山磅礴看主峰——玉林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在疫情防控一線奮戰紀實》《與疫情賽跑!他們是奮戰在一線的“偵察兵”》《“2號令”下的玉州城:物資供應充足社會秩序安定》《及時出手不讓大米市場亂》《我市網格化管理武漢返鄉大學生》《玉林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薛某某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立案偵查》《玉林社保168個事項在家就能辦》《我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愈患者出院》等稿件,深挖熱點新聞,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就新媒體公眾號的后臺留言來看,這一系列報道營造了健康的輿論氛圍,不僅增強了群眾的防護意識,也對民心穩定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2020年2月中下旬,在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后,新聞報道以復工復產、脫貧攻堅為中心。玉林日報連續刊發了《玉林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復工復產”篇——重回正軌踩油門》《“保價穩供”篇——手提菜籃仍從容》《“志愿服務”篇——有愛就會有奇跡》《“時不我待”篇——只爭朝夕千帆竟》《戰“疫”脫貧兩不誤——玉林市全力助力就業扶貧企業復工復產》《該出手時就出手玉林扶貧干部、電商“風風火火”銷售滯銷農產品》《應對疫情沖擊穩就業“組合拳”如何發力?》等稿件,對各地復工復產、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深度剖析。稿件對好做法、好經驗進行深入挖掘,再與新聞性、故事性、調查性、引導性進行融合,增強了縱深感,最終達到了理想的傳播效果,為各地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參考。
第三,2020年3月,人們的生活秩序慢慢在恢復。3月8日是婦女節,玉林日報刊發“‘疫’線過節最美天使”專版報道,記者連線對話武漢、十堰和現場采訪玉林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記錄下其工作狀態,聽她們講述工作故事。編輯巧妙地把她們最樸實的一句話提煉出來作為標題。《十堰節日值班的ICU醫生:“看著重癥患者轉科,心里高興”》《武漢下班后脫下防護裝備的ICU病區護士:“身體很累,但內心充實”》《玉林與病毒“面對面”的檢驗員:“經常忘了餓,結果出來才能安心吃飯”》三篇專版稿件發出后,抗疫女戰士的形象躍然紙上,感動了無數的讀者。
第四,在玉林市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出臺系列政府措施,有序推動企業、項目復工復產時,玉林日報精心策劃的專題“堅定信心,搶回‘失去的時光’”于2020年3月16日與讀者見面。記者采寫的特寫稿件《復工、領取第一筆創業補貼他搶趕進度如期完成一筆大訂單》《外賣平臺減免傭金、基礎配送費營業率增加還來新商家》《防疫供給雙線作戰的企業負責人公司經營情況持續向好》《坐上政府包車免費返粵的農民工明天會更好我要加油干》讓受眾更直觀地了解和感受到了政府為恢復生產出臺的措施和優惠政策,更加有干勁把“失去的時光”搶回來。
第五,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來之不易的勝利后,開設“戰‘疫’紀事”專欄,通過文字、圖片、融媒傳播、聯動傳播等,使報道有特色、有深度、有溫度。如《“前線中的前線”那些“難忘時刻”》《玉林這名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是如何治愈的?——一場生死邊緣的拉鋸戰》等稿件,讓人重溫抗疫那些驚心動魄的人和事,從而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工作,為社會作貢獻。
第六,2020年4月,春暖花開,英雄歸來。《英雄榮歸玉城奏凱》《春風十里不如團聚》《英雄回家最高禮遇》《全城夾道歡迎英雄幸福感“爆棚”》《用一座城的溫暖歡迎英雄凱旋》……玉林日報用9個專版和20多篇消息、現場直擊、特寫的“最高禮遇”書寫玉林市5支援湖北醫療隊97名隊員勝利完成任務,凱旋回鄉的報道。
第七,根據疫情發展階段和群眾關切焦點,玉林日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重點報道百姓關心的事和社會暖心的事,及時組織記者深入一線“抓活魚”,將疫情防控主戰場作為報道焦點,通過感人、溫暖的平凡故事,將整個報道全景式、細節化地展現在群眾面前。報道既有亮點,又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民生溫度。
三、傳播效果:引領社會輿論積極向善,為民眾戰勝疫情樹立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玉林日報通過生活中現實、平凡、溫暖的故事,讓群眾感受到新聞的溫暖,從而促進大眾團結向上,不斷傳播正能量[2]。
在玉林市醫療隊員逆行前往疫情最前線湖北奮戰一個多月后,2020年3月20日,玉林日報在b3版刊發了“戰‘疫’中,家人與我們在一起”專題,把因為一場戰“疫”,毫不猶豫放下作為妻子、丈夫、母親、父親、女兒、兒子的責任,逆行前往疫情最前線湖北的醫護人員背后的故事挖掘出來呈現給讀者。《奮戰在抗疫最前線,兒子跟他說:“爸爸,有你們的地方,就有希望!”》講述了一個暖心的故事。玉林市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龐武結束夜班后,回到酒店與兒子微信聊天,兒子給他發來了一幅畫,在這幅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更為爸爸加油的稚嫩畫作上,還寫著一句給龐武的話——“爸爸,有你們的地方,就有希望!”這句話讓龐武暖在心頭,淚在眼眶。《完成支援任務,牽掛父母的他說:“患者對我說了和媽媽一樣的話”》則講述了玉林市第三批馳援湖北醫療隊護士黎成生護理新冠肺炎患者時,患者看到他防護服上的廣西玉林字樣和他聊天,然后像媽媽一樣叮囑他一定要做好防護注意安全的故事。黎成生是家里獨子,家人對他的牽掛可想而知。《最思念一對兒女,準備返程的她說:“回家后要好好陪陪孩子”》報道了玉林市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梁湘藝到十堰后,3歲的女兒天天吵鬧著要媽媽不肯睡覺,工作繁忙的她雖然很是心疼,但也只能等到不排晚班的時間才能和丈夫打開微信視頻,讓女兒聽著媽媽的聲音入睡。這些組織記者深入采訪挖掘出來的暖心小故事讓人動容,能觸動讀者內心最柔軟的角落,也把抗疫英雄背后的支持、牽掛、思念體現得淋漓盡致,讓受眾看到了白衣戰士和他們的家庭為戰勝疫情所作出的巨大努力[3]。
玉林日報還把關注點放在環衛工人、外賣小哥、快遞員等為了讓廣大市民生活正常而日夜忙碌的最普通的勞動者身上,拿出大量的版面向這些疫情下忙碌的人致敬。“走街串巷忙服務千萬家”專版堪稱有溫度新聞的典型代表。特寫《堅守崗位保清潔的環衛夫妻:太安靜,心里空落落 “復蘇”了,干活特有勁》《“被需要”忙到停不下來的外賣騎手小哥:配送物資,也是送溫暖》《幾十天長時間在外忙碌的快遞員:既然不能回避,那就勇敢地堅守》體現了這些普通勞動者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眾多市民,也讓受眾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在2020年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玉林日報特別推出專版“因為有你,這個世界才更溫暖”,組織記者采訪了支援湖北后返回工作崗位的護士,還有教護理專業的老師和即將成為護士的學生,讓讀者經歷疫情后迎來的首個護士節中,對護士這個群體產生更深刻的認識。不少讀者留言贊揚護士是沖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最危險的前沿,無所畏懼、所向披靡的白衣戰士;是身兼專技、護理、消殺、心理師、搬運工等身份于一體的超能英雄;是滿懷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的天使,幫助無數患者鼓起勇氣直面病魔……
據統計,2020年1—5月,玉林日報在紙質媒體共推出來自“疫”線的暖新聞報道500多篇、暖新聞專版20多個;在玉林日報全媒體發布與疫情防控相關的新聞報道發布約3000篇、專題3個。這些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疫情防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以及玉林市委市政府重大防控舉措、成果的主流新聞、權威信息和暖新聞,通過玉林日報及其全媒體,及時準確傳達到全市各級各部門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手中并推及全網。
四、結語
溫度是新聞的責任擔當和情懷追求。新聞的溫度,彰顯著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情懷。只有有溫度的新聞作品,才能“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向上向善,向暖而行,是媒體的價值選擇,也是媒體人的創作向往,更是新聞作品的品質追求。當今時代,媒體只有向暖而行,新聞人只有向善而生,才能凝聚成向上、向善、向暖的強大精神動力,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佳悅.人民日報“暖聞熱評”的新聞建設性實踐[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20,35(06):22-25.
[2] 胡佳音.淺談如何提高新聞輿論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J].傳播力研究,2020,4(19):45-46.
[3] 譚璐.探析新聞傳播的社會管理功能[J].傳媒論壇,2020,3(19):31,33.
作者簡介:謝艷紅(1975—),女,廣西玉林人,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