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廣電新媒體面臨著各式各樣的沖擊、挑戰及困境。總的來說,不論是從微觀層面還是宏觀層面來看,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互聯網等技術對廣電新媒體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需求,當下廣電新媒體應如何直面挑戰、定位自身以及抓住機遇呢?本文以貴州廣電新媒體為例,對G+語境下廣電新媒體的內容架構和動態流程管控進行研究。
關鍵詞:G+語境;廣電新媒體;內容融合;用戶;監控平臺
中圖分類號:G22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2-0203-03
一、引言
19世紀中期至今,通信產業及技術一直處于高歌猛進的狀態,這一現狀不但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對人類社會也產生了積極影響。21世紀初期,通信產業和技術的突飛猛進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最顯著的事件便是2G到4G時代的更迭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隨著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中國廣電事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及發展[1]。可以說,我國廣播電視臺變革的動因既包括自上而下諸多體制的轉變,也與自下而上的媒體技術變革等多方因素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2]。當下,面對技術、渠道、管控方式等諸多方面的變革,我國廣電事業正處于一個關鍵的轉折期,同時也將面臨諸多挑戰及機遇。在G+語境下,廣電新媒體進行了一系列的策略整改,諸如網絡電臺、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數字電視之類的視頻傳輸渠道一一建立。那么在當前追求快、準、穩的新媒體時代,在廣播電視臺用戶急劇萎縮的時代,如何在用內容打動、留住用戶的同時,做好本身平臺的監控,是值得所有廣電工作者深思的一個問題。
二、G+語境下廣電新媒體發展現狀
(一)G+語境
當下,我國5G還沒有全面普及,在面對未來這一不可預知的變量時,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多接受一些順應時代變化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形式來應對5G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G+互聯網”“G+IPTV”“G+大數據”等等,這就是“G+語境”。
(二)廣電新媒體現狀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得到普遍運用,新媒體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它不僅創新了用戶的消費模式,也很快占領了市場。至此,電視臺失去了大量觀眾,網絡傳輸公司的消費者也轉身投奔到新媒體的懷抱,廣電事業正經歷危機[3]。在5G傳播時代,廣電事業迫切需要變革。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早就對此進行了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就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這表明,未來的主流媒體一定是被G+語境打磨出來的對社會、對國家乃至世界有極大影響力及話語權的新型主流媒體。在G+語境下,廣電新媒體也開創了在新媒體平臺上的音視頻傳輸渠道,如網絡電視臺、IPTV等。與此同時,在新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也逐漸成為廣電媒體融合轉型及傳播的有力平臺,可以預測的是,未來的廣電新媒體終將成為融媒體中心不可或缺的養分[4]。
此外,雖說廣電事業面臨著諸多困境,但也有得天獨厚的資源以及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例如,經歷了歲月洗禮,卻依舊在繼續發展的市場、技術、仍具規模的用戶群體等,使它有能力克服當下,不斷向前發展。同時,我國廣電系統具有的超凡的資源整合能力,使它擁有多種功能,不僅能夠整合地方政府的各項資源,還能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提供精細化的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廣電媒體通常都是根植于當地的風土人情,往往具有親近感和認同感,因此才能吸引更多的本地用戶積極地參與、互動;廣電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它不單是黨和政府與民眾及時有效溝通的重要渠道,還是黨和政府用來解決民生問題的主流平臺。若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再結合當下G+語境,廣電新媒體將迎來新的事業轉折點[5]。
三、G+語境下廣電新媒體的內容架構
隨著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視數字化的迅猛發展,用戶有了多種獲得音視頻的渠道,如流媒體點播或是通過IPTV平臺獲取,形形色色的媒體內容呈現出一種錯雜的景象,從而形成一張巨大而又繁雜的信息內容網。而如何使用戶在這張內容網中高效且準確地提取所需的內容,便成為眾多廣播電視臺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6]。貴州廣電新媒體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給出了解決方案。貴州廣電新媒體是貴州廣播電視臺下屬的全國資公司,獨家運營貴州省IPTV業務,同時與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運營商全面合作,推出了G+TV電信版、G+TV移動版、G+TV聯通版等貴州本地特色的IPTV產品。在此基礎上,貴州廣電新媒體建構了內容融合架構系統,即內容平臺、融合平臺。
(一)內容平臺
內容平臺使本平臺中各類信息內容分類發布、用戶精細化這一目標成為可能,同時為了使用戶有更好的視聽體驗,貴州廣電新媒體結合“G+4K”“G+8K”技術,在5G時代背景下,視頻傳輸速率至少達到了12~40Mbps、48~160Mbps。這不僅為大數據傳輸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更是使時延水平在1ms左右,充分滿足了電視直播、遠程連線在清晰度及音畫同步上的要求,給用戶帶來了視覺享受[7]。與此同時,伴隨著用戶的精細化,為了吸引、留住更多的用戶,內容平臺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打造了諸多不同類型的內容,在內容場景上進行了創新,開創了標準模式、兒童模式以及老年模式等不同的主題場景。例如,貴州廣電新媒體針對少兒群體打造的“幺兒向黔沖”這一貴州本土首檔少兒真人秀節目,通過自然地理、戶外訓練等學習體驗,讓孩子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檔節目在內容上極具地方特色,吸引了諸多本土用戶的關注,同時該節目聯動了十省IPTV實現了全國聯播,傳播范圍極其廣泛,覆蓋了全國8000萬戶家庭、3億用戶。
(二)融合平臺
從內容融合應用角度來看,內容融合平臺不單要完成媒體信息內容的保存、發布等事項,還要發布平臺中不同種類、具有可融合性的媒體信息內容。媒體內容供應商通過開放所有的內容平臺注冊接口,讓融合平臺能夠隨時隨地訪問那些具有融合特征的元信息模型,最終由融合平臺來完成不同用戶群體的個性化、及時化的推送業務[8]。例如,貴州廣電新媒體結合“G+IPTV”融合平臺打造的縣市級宣傳部門可控的TV端大屏,隨著貴州省各縣融媒體建設事業的穩步推進,這一融合TV端成為各地積極探索突破傳播渠道壁壘,實現媒體融合目標的優質路徑。同時,2019年6月19日,貴州廣電新媒體攜手雷山縣委、縣政府聯合打造的“G+TV雷山縣定制版”上線。作為貴州廣電新媒體公司第一款“G+TV縣域定制版產品”,這一里程碑事件表明,“G+IPTV”這一融合平臺為助力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發展提供了可行性解決方案,為建設自主可控的大屏提供了幫助,著力打通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四、G+語境下廣電新媒體的動態流程管控
伴隨5G技術大規模投入使用,各類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不管是用戶需求的增多、品位的提升,還是同行之間競爭壓力的增加,都給廣電新媒體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而在這種情況下做好人員優化、終端安全、數據評估等一系列的流程管控是廣電新媒體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轉變傳播方式、提高傳播效率,廣電新媒體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培養全能人才,采寫攝剪一把抓(G+人才)
不可否認,廣電新媒體持續不斷的發展是媒體轉型的必選戰略,而G+語境下的廣電新媒體對人員的要求日益嚴格,現階段的媒體工作者要有能夠獨立完成攝像、編輯、采訪的綜合能力。而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對于培養全能型人才、提升人員熱情、留住人才及創作出高質量的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既要清晰廣電新媒體的定位,又要明確對工作人員各項能力的要求[9]。盡管當下短視頻行業、各大視頻平臺正風生水起,地方廣電新媒體的發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只要定位準確,做具有地方特色的內容,仍能擁有較多用戶。例如,貴州廣電新媒體很多自創內容都是圍繞貴州本地的吃喝玩樂展開的,這一舉措既起到了對外的推廣宣傳作用,又勾起了本土村民的濃濃鄉情,從而提高了收視率,留住了受眾。當下,手機等移動終端以及互聯網的普及致使人們的生活可以用“碎片化”來概括,消費者滿足于“快消費”,這就對廣電新媒體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做拿起筆能寫、扛起相機能拍、對著機器能剪的全能型人才。與此同時,廣電新媒體部門需要大量的懂創意、技術、市場等人才,而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也是延攬擅長創意、技術、市場的人才。并將這些人才留住用好。
另一方面,建立廣電新媒體環境下的績效考核機制,提高人員的積極性。廣電新媒體的一個普遍現象便是工作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很多時候是調動不了老員工的積極性,又留不住高質量的新人。所以,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對于融合團隊、凝聚共識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若能夠采用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降低管理層級,對于每個新媒體崗位都作出較清晰的職責描述,增加激勵機制,使老員工看得到晉升機制,讓新人時不時地得到獎勵,那么大家便會一個目標一條心,廣電新媒體便會不斷地進步[10]。
(二)完善安全系統,維護智能終端安全(G+互聯網)
近年來,隨著智能終端接入技術的出現、安卓(Android)系統的推廣,基于網絡智能操作系統的終端機頂盒、電視一體機兩大網絡智能終端在廣電新媒體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雖說網絡智能化以及開放化的系統創造了超乎常量的各類應用,給廣電新媒體帶來了便利及利潤,但同時奇形怪狀的病毒、黑客也應運而生,廣電新媒體系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網絡智能機頂盒、電視一體機這兩大終端雖說是在不同程度開放的環境下運行的,但相同的一點便是都要面對來自網絡、應用等多方面的危害。想要在各類應用能夠安全運行的前提下保證廣電新媒體這兩大終端的穩定運行,那么在互聯網絡中搭建并不斷完善一個誠信安全系統是重中之重[11]。所謂的安全系統是這樣一種平臺,在這里,每個終端都有合法的身份,都有進入網絡的權利,且這些終端在這里對各種病毒具有抵抗能力;同時,每個用戶端都有屬于自己的專有ID,就像人類的身份證一樣,這樣當任意一個終端出現問題,便能迅速、準確地查到是哪個[12]。而完善這一安全系統的意義在于,一方面強化現有的終端結構的安全性,以此提高整個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確保各大終端平臺能夠安全運行,達到高效監控及管理的要求。
(三)構建監控平臺,關注用戶實時動態(G+大數據)
移動互聯網及云計算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用戶可以高效地獲得多樣化內容。基于云計算技術,數以萬計的用戶信息、數據等不再被存放于個人移動硬盤中,而是被存放在云儲存器所提供的服務器里。所謂的大數據技術,是指對各類網絡數據庫采用檢索、分析等技術,再通過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精準、有效分析并預測事物的一種技術[13]。貴州廣電新媒體充分利用了這一技術,建立了貴州廣電新媒體IPTV數據監控平臺。通過這一數據監控平臺,可以清楚地看到,截至2021年3月24日14點47分52秒,貴州廣電新媒體總用戶數量達到5738765,當前在線用戶數為489187,其中本月開戶用戶數為50537,移動、聯通、電信占比分別為61.31%、6.92%、31.77%;在本月直播統計一欄按照頻道播放次數排出了TOP5,其中,CCTV-13新聞播放次數為412.6萬次,穩居TOP1,然后依次為貴州衛視、CCTV-1(綜合)、CCTV-6(電影)、CCTV-4(中文國際)。通過IPTV數據監控平臺各個數據的羅列,廣電新媒體能夠時刻關注用戶的實時動態,清晰而及時地知道用戶的喜惡,從而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戰略,最終贏得廣大用戶的消費[14]。
五、結語
5G時代的到來使廣電新媒體更具可塑性,對廣電事業而言更是大的轉折。廣電新媒體應積極主動地迎接未知的挑戰和機遇,充分發揮廣電行業的各類資源優勢,創造一個優良的生存與發展環境。作為廣電人,既要做到摒棄自身的傳統思維,真正樹立服務理念,又要重視每一個用戶,始終堅持平等的溝通交流,尊重他們的想法及意見,從而提升用戶的忠誠度。G+語境下,用戶愈加精細化,不同的用戶群體有不同的傳播需求,在內容上更是有著不同的喜好,如孩童喜歡看動畫片、聽兒歌,青少年喜歡看仙俠劇等等,這給廣電市場增加了無形的門檻。一個成熟的系統需要不斷完善,各種模型結構還在試驗階段,各類通信協議還有待商討確立,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普及、成熟,各大媒體行業堅持不懈地摸索與實踐,廣電行業最終將迎來屬于自己的頂層設計架構。而超高清化、IP化、云化則是廣電行業將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用戶都能夠以任何一種方式體驗新媒體帶來的優質服務。當下,新的移動通信時代已然來臨,5G網絡為廣電新媒體行業插上了翅膀,技術不斷變革,媒體時代不斷改變,探索G+語境下4K、8K、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不斷升級技術,強化系統監控安全,是廣電行業眼下乃至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董建軍,張慧. 700MHz入局 開啟5G發展新篇章[J].通信世界,2021(05):25-26.
[2] 中國廣電與中國移動啟動“5G戰略”合作 共建共享700MHz 5G網絡[J].廣播電視網絡,2021,28(02):24.
[3] 曾真,熊唯. 5G時代廣電媒體轉型發展的嘗試與策略探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06):11-14,23.
[4] 胡丹丹,陳越,曹暢.融媒體平臺價值共創的過程和機制研究——以南京廣電貓貓新媒體公司為例[J].中國市場,2021(08):185-188.
[5] 潘延翠,梁凱.探索5G時代廣電的發展之路[J].中國新通信,2020,22(13):47.
[6] 楊斌.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路徑及其影響探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1(01):101-102.
[7] 羅德與施瓦茨5G+4K+IP助力廣電新媒體[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9,46(09):155-156.
[8] 晉凡舒.媒體深度融合趨勢下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業態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1(02):48-50.
[9] 王建軍.新媒體時代廣電記者采訪形式創新策略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04):167-168.
[10] 林沛.岳學淵:廣電轉型,一定是優質的人去匹配優質的資源[J].中國廣播影視,2021(Z1):170-173.
[11] 沈陽,王磊,張智軍.談廣電智能終端安全[J].廣播電視網絡,2020,27(12):53-55,58.
[12] 胡虹.廣電新媒體視頻網站運營模式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09):80-81.
[13] 陳忱.大數據及融媒體技術在廣電中運用論述[J].中國傳媒科技,2020(12):78-80.
[14] 王環宇,高飛.大數據時代廣電運營系統的構建[C]//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1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9:6.
作者簡介:楊倩(1997—),女,安徽宿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影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