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競爭力的不斷加大,各國對于優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優秀人才的產生必然離不開卓越教師的培養。因此,各國紛紛開展了卓越教師計劃,我國開展的“卓越教師計劃”旨在促進高校教師教育改革,完善高校師范教育體系,培養一大批卓越教師來實現更好的教育。本文將從 “卓越教師”的角色內涵,其應具備的特點與素質以及如何實施“卓越教師”計劃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卓越教師
一、“卓越教師”的角色內涵
要想更好地開展“卓越教師”計劃,我們首先應該知道“卓越教師”的概念,然后才能制定和實施好相應的計劃。對于該概念的看法眾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職稱
我國當前教師職稱設置是包括正高級往下設置了五個職稱,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和三級教師。根據觀念,大多數人會將正高級教師認為是“卓越教師”,因此,正高級教師的水平就是一個“卓越教師”所應該具備的水平。
(二)專業稱號及榮譽
很多地方和學校會根據教師的教學和學術水平授予他們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和特級教師等職稱。因此,人們不自覺地就會將特級教師和骨干教師作為卓越教師,以他們為標準。這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根據各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師資分配的不同,各地區、學校的教師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擁有特級教師稱號的人在教學方面確實有很多成就和經驗,但是因為全國教師和學校的數量之多,而我們進行測評與選拔的方式主要集中于當地地方或者學校,所以難以讓大家同時進行對比,這對于“何為卓越教師”這個問題的回答還是很模糊的。
(三)“卓越”的本意
卓越意為高超出眾,如何做到高超出眾呢?很簡單,就是帶著一顆追求的心,永遠的在這條路上進行探索,不斷的走下去。相對于優秀教師注重于把一節課教好,一篇課文講解的具體到位,學生理解,卓越教師更注重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去挖掘和發現問題,并對此進行研究,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為教育事業發展做出巨大奉獻。卓越教師敢于質疑和創新,當他們拿到一篇課文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這篇文章的選擇是否合理,為什么會出現在這個位置,分析清楚后再根據課程目標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二、“卓越教師”的特點和應該具備的獨特素養
卓越教師是高質量教育事業的核心,是進行教育事業改革的強大推動力。知識與能力是他們本身必須具備的東西。而這些能力若想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離不開“三高品質”即“高動機、高智慧和高眼光”。什么是高動機呢?對于卓越教師來說,他們更想追求的是未來無限發展的可能,這就需要他們具備高成就動機。具備高成就動機的教師對教育事業充滿了熱情,熱愛學生,能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什么是高眼光呢?一個具備高眼光的教師在看待問題時,不僅能夠就當前學生最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識點來展開講解,而且還會從多個角度來看問題。什么是高智慧呢?我們通常會從一個人所具有的知識量、處理事情的能力兩方面來評價一個人智慧的高低。卓越教師的高智慧在于,他們不僅具有豐富的通俗知識和學科知識,也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能力。課堂環境變化多樣,具備“高智慧”的卓越教師能隨機應變,可以將問題轉換成知識傳授給學生,使課堂有條不紊地進行,課后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反思。
卓越教師不僅具備這三個高品質,還應該具備一些獨特素養。首先,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對所教學科的知識能很好的把握與消化理解是優秀教師和卓越教師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一名優秀的教師可以很好地促進知識的整合,可卓越教師不僅能很好地進行知識之間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學科和環境之間的整合。其次,卓越教師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在一般教師的眼中,“常規”的事物與問題往往多于驚異和挑戰,而卓越教師卻能從平凡的世界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卓越教師的養成策略
(一)關注生源,堅持適教樂教
近幾年,師范生的數量越來越多,學歷也都越來越高,然而社會上很多人對當今師范生的質量產生了很大的疑問,出現許多不滿的呼聲。如何培養好的師范生成為當前教育界繼續解決的問題。
1.努力吸引優秀學生報考師范專業
目前,我國高校在師范生培養方面遇到了兩個問題:學生對于報考師范類專業的熱情不高,和沒有制定好篩選適教樂教人才的機制。首先是學生對于報考師范類專業熱情不高的問題,很多高中生在進入大學前都不愿意選師范類專業,一是他們認為教師社會地位不高,收入水平低;二是他們認為教師的生活很枯燥,壓力大,這樣容易照顧不到家庭。針對前者,國家應該提高教師的工資,讓他們在工作時不用過度擔心物質問題,減輕教師的經濟壓力,做到“富且貴”。針對后者,一方面國家和學校應努力為教師提供一個輕松豐富的在校教學環境,比如定期舉辦一些教師活動,多為教師提供深造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接觸更加前沿知識,從而更加熱愛教育事業;另一方面,應該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價值,讓教師自己活得快樂,教的快樂,從教學中體會其生命的價值。這樣的話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選擇師范類專業。
2.制定好適教樂教機制,開啟卓越教師培養第一步
當今高校招收師范生的主要途徑是靠分數來篩選,他們只關注分數而忽視了學生的理想、信念等,有的學生抱著一顆“為中華教育事業而奮斗”的心誠懇地想加入到我國教師隊伍,為國家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卻因為分數被拒之門外,這讓太多人感到惋惜。雖然現在很多學校會增加一些測試項目,但大多數關注的還是學生的心理問題,而這一環節往往水分很足,只要心理正常便可通關。對此,學校在招生時可以增加面試這一環節,即使可能會面臨特殊原因而不能進行現場面試,但辦法總比問題多。
(二)協同育人,建立“US”和“UGS”人才培養模式
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是培養卓越教師的核心元素。而當今教育的大多數情況是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實踐者相分離,中小學教師主要進行的是教育實踐,擔任著教育實踐者的身份;大學老師主要進行的是教育理論研究,擔任著教育理論研究者的身份。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卓越教師,中小學教師進入大學課堂的現象成為了一種趨勢。我國教育部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 中也提出,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要以提高實踐能力為重點,吸納中小學全程參與培養過程,形成高校與中小學 ( U-S )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以期從根本上扭轉由高校 “單打獨斗” 培養教師的局面。
要想實現這種協同育人模式,首先應實現中小學教師和大學教師平等對話,現在很多大學老師認為中小學老師每天都在悶頭教課,缺乏相關理論知識;中小學老師認為大學老師雖然每天都在搞理論研究,但是他們根本沒去過前線,懂得的不過是一些抽象的理論罷了。這一現象使得雙方在一開始就產生了鴻溝。而要使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更好地進行,就必須建立一個雙方平等對話的友好合作機制。高校應看到中小學教師的優勢,可以聘任他們為講師和開展實踐課,為其提供所需。同時,中小學教師也關注大學老師的理論作品之類,這樣能使自己的教學更有內涵。
(三)遵循學生發展規律,有條不紊的進行卓越教師的職前培訓
1.職前培訓的目標制定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呼聲越來越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因此,國家愈發地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想培養卓越教師,首先得確定培養目標,目標的制定關系到整個事情發展的過程階段、內容的制定和結果的考核。該目標的制定主要根據兩方面進行:學生的發展規律和社會的需求。高校教育是卓越教師形成的基礎階段,但是卓越教師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積淀的結果,要想靠在校幾年的學習就培養出一名優秀的教育家和名師是不太現實的。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在不同的階段制定不同的成長目標,一方面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太低;另一方面也不要把要求定的太高,不要在讓他們該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階段就讓他們拿出一份優秀的研究論文,這是不現實的。
2.職前培訓中學生養成目標
(1)進行通識性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具備深厚的知識內涵和龐大的知識庫。信息時代的發展使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廣,這必然要求教師的知識面更加寬廣,這樣才能更好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2)扎扎實實學好本學科知識,提高學科素養。要想成為一名卓越的教師,首先你得對自己所教的學科知識了熟于心,學會融會貫通,這樣你才能在今后的教學和研究中更加順利優秀的進行。
(3)系統掌握專業的教育理論,熱愛教育事業,學好心理學知識,了解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課堂教學中將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共同使用,這樣才保證高質量的教學。
總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卓越教師的需求越來越高,卓越教師的培養刻不容緩,這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龍寶新.卓越教師的獨特素養及其養成之道.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7.
[2]潘健.卓越教師職前培養的焦點問題及對策研討.教育研究發展,2017.24.
[3]王定華.關于深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若干思考.中國高教研究,2016.
[4]金業文.“卓越教師”培養:目標、課程與模式.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6.
[5]楊曉,崔德坤.“卓越教師”研究的現狀與趨勢.教學與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