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
摘要:在概念隱喻的理論指導下,本文嘗試分析中國文化中“酒”隱喻及其背后蘊含的認知機制,進一步探討其展現出的美好意象。本研究發現酒文化是一種文化現象和認知思維是相互關聯的發展產物,隱喻的使用不僅能夠使中華人民更深層了解中國的酒文化,也可使中國的酒文化香飄萬里。
關鍵詞:酒文化;概念隱喻
1.引言
在歷史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國,酒文化在我國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學者也深入研究了中國的酒文化。概念隱喻最先由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通過它我們可以把“酒”的隱性含義通過認知方式體現出來。但是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下的概念隱喻理論視角下對中國的酒文化進行的研究相對而言較少。本文以漢語中描寫“酒”的優美句子為例,探討“酒”語言的豐富認知方式,以及涉及到概念隱喻的認知途徑,并對“酒”的隱喻意義進行分析。
2.文獻綜述
目前,學者們主要從兩個方面研究了中國的酒文化:一是從人類學方面,二是從語言學方面。
一,從文化人類學方面,中國文學和“酒”息息相關,“酒”隨著人類歷史的變遷,代表著一種文化象征。尤其在莫言的小說《酒國》中,“酒”和“酒神精神”作為主要圍繞中心出現。在這篇小說中,“酒”被賦予“宣泄,暴力與性”的文化人類學意義。在詩學角度上,尼采將酒神隱喻成生命的活力、激情、和狂熱,此隱喻的境界是情趣與意象的融合,生命與精神的結合,也就是詩學的“情趣與意象”合一(胡繼華,2011)。
二,從語言學角度,“酒”的意象從古至今在語言中出現,尤其是在繁榮昌盛的唐朝,帕爾默文化語言學理論認為(武文芳,2012)酒作為一種象征性的符號,以意象為基礎,映射出使用者的內心情感和思維方式。關于酒意象的解讀,主要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動覺這些方面來分析酒的意象。從認知詩學和關聯理論的角度(馬瑞潔,2018)探討了“酒”在關聯理論下,認知效果和認知加工之間得到了平衡,使得酒的認知隱喻效果得到了強化。
綜上所述,目前對酒文化的研究要集中在文化人類學角度,在認知語言學角度探討的研究有待進一步討論。基于此,本文擬從漢語中關于“酒”的句子,以隱喻為切入點,嘗試分析現代漢語中“酒”蘊含的隱喻認知機制,研究問題主要是:(1)現代漢語中關于酒的隱喻有哪些類型?各自有什么特點?(2)這樣酒的隱喻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響?
3.漢語中酒隱喻的類型及其特點
在現代漢語中,不少文章描寫了酒,讀者讀來即感受到了酒的清洌甘爽、甘暢淋漓、回味悠長的特點。由于人們對酒的感知認識存在差異,于是“酒”形成了可作為象征著各種形象的載體,蘊含豐富的隱喻內涵。漢語中關于酒的隱喻的類型主要分為兩類:“酒”作為源域和“酒”作為目標域。
3.1“酒”作為源域的概念隱喻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山木篇》)
“酒”隱喻成人的道德層面的意象。莊子以水的清淡本性與酒的甜美來隱喻君子交友與小人交友的關系,形成了獨特的鮮明對比。君子有著高尚的節操,交往中也是像水一樣感情清淡,純屬真誠的友誼。而小人之間的關系雖然像酒一樣甜口,親近有加,但是容易因利益而斷絕。
(2)酒如人生醇厚。
“酒”隱喻成美麗的人生。將酒比喻成人生,一杯酒中蘊含著人生的涵義。人生是一場修行,一種歲月的沉淀,正如紅酒一般,需要經過采摘果實到初次發酵等重重程序后才能成品,最后醞釀成人們口中的酒。
3.2“酒”作為目標域的概念隱喻
(1)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源自宗璞的《紫藤蘿瀑布》)
作者宗璞在這篇文章中將那一簇簇紫藤蘿花艙隱喻為“酒釀”,“酒釀”被人們喝了后,帶來興奮盎然的激動心情,隱喻著紫藤蘿生機勃勃,充滿生命的希望一番現象,也隱喻著作者自己的斗志盎然的亢奮精神,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快樂是喝啤酒 (廣告語)
在啤酒廣告中,出現了把“快樂”這種開心的情緒比喻成“喝啤酒”,快樂是可以與同伴分享的,而喝啤酒這一過程中無論我們是在平常飯局上,還是重大節日聚會上,也可以交朋友,喝酒談心,給人們帶來歡樂(周花平,2014)。
4.漢語酒隱喻表達的文化動因
關于形成以上酒隱喻的特點的原因,本文擬從語言和文化隱喻這兩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從語言角度,語言影響著認知,語言也是人們認知的體現。關于酒的語言中,由于人們對酒的認知存在不同的認知方式,引起酒隱喻豐富多彩(束定芳,1988)。語言的隱喻表達形式和文化的發展,與生活的體驗是密不可分的(尹新雅,魯忠義.,2015)。
第二,從文化隱喻角度,酒文化在現代漢語中具有獨特之處,許多關于酒文化的文字與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歷史以及生活各個方面。酒文化的獨特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漸漸萌芽、形成、發展而興盛起來,最終形成每個國家各具特色的酒文化。隱喻會受到文化的影響,Gibbs(1999)認為人們的語言運用隱喻的過程中,生活體驗、文化是息息相關的。
5.結語
關于酒隱喻的語言,也讓我們更深刻了解酒文化的精神文化價值,愿酒文化能給社會帶來更多福祉,和中華文明一樣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Lakoff,G. & 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胡繼華.詩學方法論與中國詩學現代形態的生成[J].河北學刊.2011(02):100-105.
[3]武文芳.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唐詩英譯中的酒意象解讀[J].咸寧學院學報.2012(01):54-56.
[4]馬瑞潔.認知詩學視域下“酒”的概念隱喻研究[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 2018(7):144-148.
[5]周花平.中美啤酒廣告中多模態隱喻的比較研究[J].南華大學學報.2014(03):122-126.
[6]束定芳. 語言·文化. 外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 1988,(02):10-17.
[7]尹新雅,魯忠義. 隱喻的具身性與文化性[J].心理科學.2015,38(05):1081-1086.
[8]Gibbs,Jr.R.W.Metapho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M].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廣州大學 廣東 廣州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