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煜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與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蘇州古城區和其他城市不同,年輕的蘇州工業園區在人們對“工業園能有什么樣的文化”的質疑聲中,培育出了屬于自己的文化特性——現代感、國際化、充滿創新活力。27年來,園區巧思妙想,完美的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對接,用自己努力為千年江南文化增添了獨具魅力的時尚篇章,并融入到園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傳遞著城市的溫度。
文以載道,文以興城。27年春去秋來,無論是弘揚開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園區精神,還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如今的園區,正以文化凝聚力量、創新活力、增強軟實力,向著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大步前進。
一張白紙描畫城市奇跡
園區的位置是特殊的。說她“新”,但其所在的蘇州城,擁有2500余年歷史,江南文化享譽全球;說她“老”,但她又是一片“新生”區域,27年,從一片茭白地到高樓林立,從經濟“一窮二白”到連續五年獲得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第一名……這么一個根植于千年古城,又在短時間內取得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是否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文化快速發展,又要如何發展呢?
根植于江南文化這塊豐沃的土壤,園區在建設之初就深刻意識到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發自內心地對文化發展給予大力支持。
1994年到2000年,是園區發展奠定基礎階段,2001年到2005年,園區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園區經濟進一步發展,高層次人才在園區會聚,高品位的文化需求越發旺盛。2005年,獨墅湖圖書館正式建立,隨后園區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抓手,相繼建設起了文化館和美術館,發揮“三館”的龍頭帶動作用,完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為園區老百姓提供了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促進區域文化軟實力提升。
2007年,金雞湖畔矗立起了“小鳥巢”——一粒珍珠、一片墻、一座園,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的建筑里,我們窺見了蘇州最經典的文化元素,在載體里,我們看到了屬于園區的現代的、國際化的文化輪番上演。
2007年,園區成立蘇州芭蕾舞團,這是江蘇省唯一的專業芭蕾舞團,2016年,蘇州交響樂團在園區成立,豐富了“文化蘇軍”的隊伍,成為又一張蘇州城市文化新名片。
文化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2011年,園區將“文化興區”定為未來發展重要戰略之一,同時,把“文化繁榮行動計劃”列入園區轉型升級的“九大行動計劃”;同年8月,園區正式啟動實施“文化繁榮行動計劃”。
一個“興”字,確定了文化在園區發展戰略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使文化成為城市凝聚力和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園區的文化實踐,可以用一個個“硬件”與“軟件”來作答,透過這些表面的“形態”,我們也深刻地感受到,園區文化的發展,不但有速度、高度,更有溫度與氣度。
品牌活動為文化發展注入活力
文化,總是在人類城市發展史上迸發出無比的力量。
倫敦,盡管在20世紀工業革命后喪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卻通過文化創意引領城市轉型升級并取得巨大成功,至今仍然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東京,以動漫文化為核心的流行文化,在全球形成了獨有的“日式”文化品牌。如今的園區,以一系列精彩而富有城市特色的文化活動,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年輕、時尚、活力、蓬勃的品牌文化體系。
2020年秋季,第五屆金雞湖雙年展如約而至,作為國內首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舉辦的城市雙年展,八大主題展、二十二個平行展有機聯動,國內一流藝術家和頂尖藝術作品聚集在園區,為市民提供了一場長達70天的、具有國際視野的文化藝術“盛宴”。雖然因為疫情防控原因,國外的藝術家無法前來參展、觀展,但通過線上傳播,此次雙年展的影響力依舊遍布世界。
“國際范”的金雞湖雙年展外,園區的品牌文化藝術活動還有很多。每年下半年,集聚了世界各地青年歌唱家的“iSING!Suzhou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總是讓人翹首期待。作為園區最具“國際味”的藝術節,“iSING!Suzhou”于2014年落地園區,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性聲樂藝術節,也是江蘇省及蘇州市中外文化交流與漢語國際推廣的重點項目。
iSING!Suzhou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創辦人兼藝術總監田浩江直言,“iSING!是東西方第一個和唯一教外國歌唱家用中文演唱的項目。它像一座橋梁,給予不同語言、不同背景的青年歌唱家成長機會,讓他們齊聚中國展開交流,并讓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
園區還以開展重大文體活動為依托,打造出越來越多高質量的文化產品。今年4月,一個集成了閱讀奇思妙想的開放場景式閱讀體驗屋在園區圖書館正式亮相,“第十一屆蘇州工業園區全民閱讀季”也由此拉開了序幕。自2011年首度舉辦以來,全民閱讀季已經成為推動園區全民閱讀的重要引擎。
此外,環金雞湖國際半程馬拉松賽、金雞湖龍舟賽、歌唱樂器大賽等逐漸成為市民耳熟能詳的文化活動,再加上第53屆世乒賽、中超聯賽、東京奧運會女足亞洲區預賽附加賽和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40強賽均在園區留下記憶……如今,這片創新熱土散發出文化韻味格外令人著迷。
堅持創新,園區持續聚焦藝術領域,挖掘和打造涵蓋不同領域不同人群的品牌活動,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大餐,讓整個區域的藝術氛圍越來越濃厚。同時園區也以文化為媒,架起了更多與世界溝通、交流的橋梁,讓城市文化源遠流長。
公共文化服務春風化雨
“高大上”的品牌活動,展示了園區文化事業發展的成果,但光有“對外的”成果是不夠的,園區更希望讓居民可以從這些“高大上”的活動中,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事實上,多年來園區始終一手抓高雅藝術發展,一手抓文化惠民落地,創造性地打造了眾多品牌活動,在讓每位居民都可以均等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務方面。
近日,家住唯亭街道青澄花園社區的徐阿姨很高興。園區首家市民中心——北部市民中心正式開啟試運營,這意味著徐阿姨以后有了固定的娛樂健身場所了。作為園區拓展公共文化服務和惠及民生的重點項目,北部市民中心的建成將為周邊30萬市民提供家門口的一站式文體服務,全年將開展群眾文化、體育健身、藝術演出活動500余場,預計全年服務接待超50萬人次。
眾所周知,對于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來說,土地肯定是稀缺資源,但園區依舊用最寶貴的土地來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圖書館、書店、藝術中心都坐落在園區“寸土寸金”的核心區域。如今,這一模式在園區各個板塊遍地開花。
針對各街道板塊公共文化設施相對薄弱的情況,園區重點打造片區文化中心,除北部市民中心已經開啟試運營外,南部市民中心也于去年年底動工,東部、西部市民中心正在完善功能定位與規劃設計,著力構建均衡、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園區改革發展和文化建設成果惠及全體市民。
以閱讀為例,除了連續舉辦了十一屆的全民閱讀季外,園區還成功將“一公里閱讀圈”落地實現——目前,園區278平方公里內已開放閱讀服務點269個,全年共服務讀者854萬人次,累計借閱圖書216萬冊次。據了解,全面布局服務網點外,為了為各類人群提供均等化的服務,園區圖書館還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信用借閱,無論市民、游客,只要在園區,即可享受我們的閱讀服務。
多年來,園區積極推進“區—街道(社工委)—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愈發成熟,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不僅展示了這座城市文化繁衍不息、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姿態,也為園區會聚創意人才、輻射創新理念提供了極大的文化滋養。
文化產業競爭力穩步提升
“一禪小和尚”“拜托啦學妹”“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這些近兩年爆紅的IP,均出自園區本土文化企業——大禹網絡之手。2014年成立的大禹網絡,從最初以圖文形式的微博內容積累流量,到制作短視頻、孵化網紅IP,再到以IP為核心打造美妝、美食、母嬰等多元化垂直矩陣,已經成為為國內知名的新媒體內容文化公司。去年底,由光明日報社和經濟日報社聯合發布的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大禹網絡成功入選,這是蘇州文化企業首次榮獲提名,也是江蘇省唯一入選的民營文化企業。
透過大禹網絡的發展我們可以看見,一直以來,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同時,園區也在持續推進文化產業項目引進、政策引導和服務保障工作,促進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園區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態勢。
2020年,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沖擊,園區采取有力措施幫助文化企業復工復產,以數字文化為重點的產業項目加快推進,以文化內容為基礎的數字文化產業強勢崛起,文化產業發展亮點不斷涌現。根據初步核算結果,2020年園區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197.7億元,占GDP比重達到6.8%。
放眼全球,世界上其他文化發展先進城市大多有自己的產業集群,洛杉磯好萊塢電影工業集群,巴黎時尚產業集群等,園區對文化產業發展也有著清晰規劃。今年年初,園區印發了《園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計劃接下來3年著力構建具有金雞湖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2XN”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重點打造“游戲版權、演藝娛樂、影視創制、文體旅消費”四大中心。
何為“2XN”?記者了解到,“2”為數字文化和內容版權兩大主攻方向,“X”為重點發展的動漫游戲、創意設計、影視創制、演藝娛樂等優勢領域,“N”則代表了要促進文化產業與體育、旅游、會展、傳媒、商貿等多個相關領域融合發展。
根據行動規劃,園區將通過鼓勵發展高端數字文化裝備、培育“數字文化+”產業生態圈,強化優質內容創作生產、構建IP轉移轉化服務生態、暢通內容版權放送渠道等途徑,讓新的產業形態疊加、裂變,成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全面強化與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定位相匹配的時尚消費和文化交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