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大道上,一座名為“窗口”的雕塑,以掀開的窗簾為造型,寓意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如今,園區有越來越多風格迥異的城市雕塑,其中所流露出的,是傳統與現代、科技與人文的共生,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化交匯之窗口的多元性。
說起園區的城市符號,除了被譽為“城市無墻藝術館”的雕塑,不得不提的是那些里程碑式的標志性建筑。這些傲然挺立城市天際線的高樓建筑,對于城市而言,不僅有著實用意義,更是現代化城市的地標,代表了城市形象。正如當代藝術史家杰克遜所說:“當我們想起任何一種重要文明的時候,有一種習慣,就是用偉大的建筑來代表它”。
一座座城市雕塑和拔地而起的高樓建筑,不僅讓園區的顏值一再提高,也是向世界展示蘇州社會主義現代化高度的最好證明。
“金雞湖服務”不斷提升園區高度
蘇州中心廣場位于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西側,擁有10座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從建成之日起,就以其罕見的體量規模而創下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城市綜合體、規模最大的整體開發地下空間、單體規模最大的購物中心等八項“全國之最”,堪稱國內巨型城市綜合體“大象起舞”的代表作。
作為國內高標準城市綜合體,蘇州中心廣場總建筑面積約113萬平方米,是一個資源高度集約化、能源高度節約化,實現人、建筑、城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城市綜合體典范。
蘇州中心設計靈感來源于飽含蘇州特征的“水”“風”等環境因素,打造了一座流動著的“微城市”。無縫連接蘇州中心多棟建筑的采光頂“未來之翼”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整體式自由曲面,是整個建筑群里最能體現“流”這一設計主題的部分。未來之翼不僅擁有震撼的視覺沖擊力,更以行云流水般的曲線,勾勒出翩躚起舞般的靈動形象,猶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離開棲息的梧桐,飛過被稱為“世界第一門”的東方之門,翱翔于海天之上。
蘇州中心與東方之門共同形成的、面向金雞湖的城市建筑群形象,成為了金雞湖西岸綜合商務城的核心和制高點。
金雞湖東岸,蘇州國際金融中心于2020年6月竣工,整體高度達到了450米,是蘇州地區內第一座400米的真正意義上的超高型建筑,也是目前為止,蘇州最高的城市天際線。國金中心竣工幾周后,,中南中心開始動工建設,樓高499.15米。2021年4月,湖西CBD核心板塊的01號地塊成功出讓,預計將建設460米的蘇州第二高樓項目。在園區,高樓大廈像爆發出蓬勃生命力的巨大植物般日夜生長,園區高度也正以驚人的速度被刷新著。
這些彰顯著都市繁華和高度的摩天大樓,將圍繞金雞湖打造出園區的最美天際線,撐起現代之城的城市筋骨和靚麗風景。
未來,園區將進一步以高樓建筑帶動周圍片區商業配套、商務金融的發展,提升人居品質,建設“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打造宜居、宜業、宜人的“垂直園林城市”。
獨墅湖畔讀國際化現代化之書
西交利物浦大學門口有一組名為“先哲的對話”的人物雕塑,曾獲全國城市雕塑優秀獎,也是園區經典的標志。這組雕塑塑造的8位中西文化先哲,分別是蘇格拉底、孟子、老子、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莊子和黑格爾。
由于中西合作辦校的特殊性,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學生教師中不乏外籍人士。“先哲的對話”則很好地體現了平等對話、合作共進、促進中西文化交匯融合的愿景,也寓意著從西浦走出的學子,將是更具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在獨墅湖畔,這樣充滿寓意的雕塑還有很多,“六院士”“貝聿銘”“相對論”激勵陪伴著一批批來到園區的追夢人。
從星湖街入口由北向南進入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能看到一座飛跨星湖街的巨大雙環形鋼結構雕塑,氣勢雄偉,充滿張力,它叫做“升華”。其設計理念取自《詩經.小雅》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升華”雕塑的背后,便是有著“小硅谷”之稱的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發展中的園區,在獨墅湖邊畔不斷集聚的創新要素的賦能下,如“升華”雕塑所展現的形態般,日新月異,不斷生發出新的活力。
為了建設成為創新資源集聚、新興產業發達、高端人才薈萃、創新生態完善的科教協同創新示范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中也不乏充滿藝術性和生活氣息的美景。
2010年落成的獨墅湖教堂,被稱為“蘇州最美教堂”,主體采用哥特式建筑風格,教堂的彩繪玻璃頗具特色,華美的畫面詮釋了基督教的文化元素。午后的時分,陽光透過教堂的窗戶,窗戶的圖案映射出五顏六色,十分夢幻好看。
將高6.6米,寬3.15米的巨大白色十字架矗立在湖水中,是獨墅湖教堂的一個創舉。夕陽灑落湖面時,縱長的十字架倒影延伸進靜謐湖水中,顯得格外神圣,將獨墅湖沿岸建筑的現代化、哥特風格教堂的恢弘大氣和獨墅湖的靈動優雅,有機結合在了一起。
如今,獨墅湖教堂、湖中十字架和湖邊“最孤獨的樹”成為了獨墅湖邊的“網紅打卡三件套”。風和日麗的時候,無數人來湖邊散步、發呆,感受社會高速發展下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悠閑氛圍,和園區獨特的現代化、國際化的生活氣息。
不僅如此,這里還是很多人攝影留念的首選取景地,一到周末,就能看到不少來自周邊城市新人,在雪白十字架旁拍攝婚紗照,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陽澄湖,可遙望的天空自然之境
來園區的到訪者一定會對園區的雕塑留下印象,這不僅因為雕塑的數量之多且隨處可見,更因為雕塑生動貼切的形象。城市雕塑被稱為凝固的詩、立體的畫,它代表了城市的品位與氣質,反映著城市的過去,解釋著城市的現在,想象著城市的未來。
如今,在陽澄湖半島旅游度假區,又有一批藝術雕塑正在悄悄亮相,它們是藝術家琳達·布蘭科為陽澄湖半島旅游度假區設計完成的大型系列雕塑作品。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是位于跨陽路與陽澄西湖果園交叉口處的“陽澄之女”雕塑。
琳達·布蘭科1966年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現生活于美國洛杉磯。她在歐洲和美國創作了很多大型的公共藝術作品。琳達通常善于創造女性形象,“陽澄之女”整體以女性形體為基礎,作品表面由錯綜復雜的圖案網格組成,作品表面大部分為鏤空和透明的。青銅是一種密實厚重的材料,但是琳達的運用方式讓青銅似乎是超越了重力,給人令人驚奇的輕巧感覺,幾乎漂浮在空中。
具有自然形態的“陽澄之女”雕塑,以大地女神蓋亞為靈感來源,蔥郁的植物枝條與麥穗向上伸展構架女神的軀體,綻放著生命的花朵,象征著陽澄湖的豐收女神。色彩繽紛而又生機勃勃的蝴蝶與鳥兒雜沓而至,生命的氣息浸潤于陽澄湖半島各個角落。此件雕塑詮釋著自然與人的聯結,也描述著陽澄湖半島以豐富的物產,默默無聲地滋養著園區大地,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來客。
陽澄湖半島一直推崇的生態綠化概念,以大片的綠植和水域,為喧囂城市之中忙碌疲憊的人群打造一片與自己和心靈對話的凈土,致力于打造都市生活的歇心之境。琳達的作品正是致力于對周圍的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不懈探索。
這批雕塑除了與天空大地融為一體的“陽澄之女”,還包括肅穆神圣的“圣鴿”、自帶成熟豐收秋韻的“蝶流”、以魚躍體現湖水靈氣的“律動”和蘊含吳地絲綢文化的“絲巾”。目前雕塑已基本落成,并受到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相信這組雕塑作品將讓陽澄湖區域成為新的休閑打卡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