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榕
摘要:本文簡單介紹3DS MAX,并概述應用該軟件的建模程序,探討具體的建模應用處理,如倒角模型、曲面模型、網(wǎng)狀模型以及平面模型等。進一步討論組合使用3DS MAX和FreeForm的打印建模案例。以供參考。
關鍵詞:3DS MAX;3D打印;FreeForm
中圖分類號:TB476?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12-0202-03
0? 引言
3DS MAX建模通常涉及數(shù)據(jù)采集與實景構建兩個環(huán)節(jié)。其中,數(shù)據(jù)采集是借助激光掃描,此項科技的成長時間不長,但因為其本身的應用特征,受到若干行業(yè)人士的青睞。在實景構建中,利用各部分的拓撲關系,把相互獨立的單元整合成一個模型。主要的應用技術包括渲染以及紋理貼圖。
1? 3DS MAX
3DS MAX具備極強的立體建模與動畫功能,可使用在諸多建模任務中。其在實踐應用中可提供動畫與效果圖制作功能,生成打印資料。在立體建模中,3DS MAX有極為顯著的特征。具體來說,輸入CAD程序生成的DWG文件,也可輸入從PhotoShop中而來的AI資料,給設備部件以及構筑物等進行建模。3DS MAX內(nèi)帶有大量的幾何數(shù)據(jù)與AEC對象等,為高效建立模型提供基礎依據(jù)。此外,3DS MAX還具備較優(yōu)的編輯功能,在藝術類的模型構建任務上也能發(fā)揮作用。由于其帶有支持多項操作的修改裝置,能滿足多元化的建模需要。在模型表面的制作上,可進行網(wǎng)狀以及NURBS曲面制作,并能輸出STL文件,給打印設備提供立體模型命令數(shù)據(jù)[1]。
2? 3DS MAX建模處理程序
逆向項目是在無設計圖紙的條件下,借助測量處理,生成設計參數(shù),轉換成立體模型數(shù)據(jù),進行3D打印,制作出與設想一致的模型。而模型重構為此類項目中最為復雜及關鍵的步驟,把由CAD生成的平面圖紙數(shù)據(jù)轉變成能進行3D打印的STL文件。如今,CAD/CAM的軟件程序較多,但普遍存在應用局限,如適用范圍、快捷性等方面,導致標準化與非標準的模型構建難度較高。上述問題能借助3DS MAX克服。
2.1 建模準備條件
其一,3DS MAX與CAD需設置成相同的單位,操作員點擊自定義設置窗口,選定模型參數(shù)單位。在確定公制毫米級別,3DS MAX能細化至一微米。利用點擊軟件工具欄,或者直接調(diào)整坐標位置,達到空間上的定位需要。
其二,處理模型圖紙,在完成CAD圖紙輸入處理,3DS MAX上正交視圖的樣條線具有可參考性,滿足機械制圖的基本標準以及建筑模型打印需要。但應當消除無價值的標注,簡化圖紙。輸入的CAD圖紙為平面數(shù)據(jù),能調(diào)整視圖角度,借旋轉工具,將整個圖紙調(diào)轉角度,輸出前視圖、俯視圖等。
其三,打印工具。3D打印一般選擇擠出工具,可滿足立體建模需要。在制作標準化的模型中,通常會應用此類工具。材料擠出處理中,在模型的外層及第二層之間會構成擠出面,三四層之間也會產(chǎn)生擠出面。而非標準化的建模中,需要借助倒角與剖面圖等方法達到目的。
其四,確定模型坐標。坐標系關系到模型的縮放等,系統(tǒng)默認為視圖坐標搭配屏幕坐標,此外還包括拾取與局部等。坐標系的方向設置,可供模型移動及縮放等,在各視圖上能設定單一方向或者多個方向。模型規(guī)格直接在鍵盤上敲出即可,達到精準定位的效果。
2.2 模型編輯
首先,樣條線。把平面參數(shù)調(diào)整成立體模型數(shù)據(jù)時,會應用到樣條線,具體有線段、線段頂點及樣條。在各子對象中,選用對應的卷展欄,以求呈現(xiàn)出豐富的效果。比如在開展平面層次上的布爾運算之前,應當“附加”。修建樣條線期間,能根據(jù)頂點級別多點連接。若想讓打印出的模型線條更加流暢平滑,應選中自適應。渲染卷展欄內(nèi)選中渲染及視口,以打印出幾何模型。其次,多邊形。在編輯此類模型中,會涉及到頂點及邊界等。編輯的對象既包含常規(guī)的三角形及四邊形,也能設置成若干節(jié)點的模型面。構建多邊形模型,可以適應較為繁雜的打印結構,在處理復雜表面中,能在細節(jié)局部調(diào)節(jié)線條,對于線條穿插較多的模型上有突出表現(xiàn)。在此類模型中,頂點會設置法線,通過均勻或分散的法線,使多邊形模型更為平滑。結構設計比較復雜的建模任務中,可應用多邊形編輯。最后,編輯,基于點線面處理實現(xiàn)結構編輯。操作方法較為靈活,能隨意制作出非標準化的結構,并且連接處不會生成直角結構。編輯處理中,應先構建結構輪廓,從面片物體調(diào)整,或直接設置NURBS,形成曲面結構。而后彈出變動指令窗口,對模型參數(shù)、進行細化處理。該種編輯模式相對符合工業(yè)項目中的建模需要[2]。
2.3 模型修改
一是菜單修改器,具體有網(wǎng)格、參數(shù)化變形單元等。菜單修改器能使用在單個對象,也能同時面對數(shù)若干對象,基于模型的具體參數(shù),確定修改操作。單個對象能連接數(shù)個修改器,比較常見的有車削、彎曲等,此類修改是針對外部輪廓與結構加以調(diào)整,生成與設計一致的模型。
二是面板修改器,點擊對應的修改工具圖表,即世界空間與對象空間兩種。前者無需設置在特定空間扭曲,可改動單一模型對象及選擇集合,后者則作用在局部上。命令面板提供的操作選項,能輔助操作員完成設定修改,可實現(xiàn)高效改動參數(shù)。堆棧區(qū)內(nèi),編輯修改器會直接接收到上一步的改動參數(shù),并且修改器安排的順序也會干擾最終模型編輯結果。基于修改工具差異,設置數(shù)個卷展欄,并且其參數(shù)關系到修改器的運用效果,一般選擇提前設計與實地調(diào)試,完成參數(shù)的最終確定。
三是復合修改器,通常選擇放樣及布爾修改器。前者是通過截取在選定打印路徑上產(chǎn)生的軌跡圖像,實際路徑無特殊的要求,開放及封閉均可。相關參數(shù)能使用距離與百分率等形式表示,完成數(shù)個截面的放樣處理。圖形及路徑步幅對于豎向及橫向的模型平滑程度均有優(yōu)化作用。模型的變形處理形式包括扭轉與倒角等。而布爾運算屬于數(shù)學邏輯,可利用較為簡單的參數(shù),輸出相對復雜的內(nèi)容,在單個和數(shù)個對象進行運算中,把若干對象結合起來,能一次性結束運算。
3? 3DS MAX的3D打印建模應用探討
3D打印建模中,非標準結構制作難度較高,而3DS MAX卻可以克服因此帶來的問題。如今3D技術不斷成熟,在打印結構與材料應用上的局限性逐漸弱化。例如,在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內(nèi)燃機的連接桿,可以使用碳纖維的復合型材料加工。相較于傳統(tǒng)的材質(zhì),連接桿的自重輕于鋼材料10倍左右,并比鋁材料輕6.5倍左右,能承擔起3000HP以及15000RPM荷載。只要確保打印中傳送的文件格式是STL,便能制作出來。
3.1 倒角模型
使用相應的修改器,擠出立體模型,在邊緣區(qū)域采取倒角處理。該修改裝置能用在建立文本及徽標方面,對圖形本身無具體的要求。基于正交視圖,生成平面圖形,運用對應修改工具。實際參數(shù)包括模型外形,規(guī)格尺寸。在坐標系內(nèi),高度參數(shù)與外形的表示數(shù)據(jù),正負均有,需要消除線相交的問題。
3.2 曲面模型
對應的修改工具能針對選定的對象,進行360°的彎曲處理,模型幾何體內(nèi)都形成彎曲,能借助三個軸確定修改角度與方向,也可直接采取限額彎曲的方式。該修改工具作用于前視圖上,加工向下開口的弧形角度是180°,方向是90°,以X軸為標準軸。而在開口向上的部分,弧形角度同樣是是180°,方向則記為-90°,參考軸不變[3]。
3.3 復制加工
應用軟件的陳列用具,加工以三維方向的移動復制,設置各維度實際復制量,其中一維對應X軸,二維對應Y軸,三維則落在Z軸上。假設加工圓心復制,需進行360°的旋轉設置,明確一維總量。全部復制均選擇實例類型,提高模型修改的便利性。
3.4 擬合加工
擬合屬于放樣環(huán)節(jié)中的變形指令,需要借助正交視圖,加工出3D模型,其中視圖包括前、側以及底三個視角的圖像,而后設置一個放樣線。根據(jù)該放樣線,生成前截面的放樣實體,通過修改命令窗口,選擇擬合,并關上“均衡”。在X、Y的軸上,拾取側與底的模型截面,并保持水平方向。假設方向上有偏差,應當通過旋轉及鏡像處理,微調(diào)方向,以加工出較為復雜的3D模型。
3.5 容器模型
對于容器類的模型加工,需借助倒角剖面工具,俯視圖上生成平面圖形,作為模型的底部;前視圖加工出的平面圖形則是模型的外形,二者有效融合,構建出模型底部與外容器。另外,為保證模型的底部封口效果,前視圖中的圖形應當向下開口。
3.6 網(wǎng)狀模型
按照加工對象的分段數(shù)據(jù),使用“晶格”生成網(wǎng)狀架構。該修改工具把模型對象設置成圓柱體結構,模型頂點處形成多面體。借此能根據(jù)網(wǎng)絡拓撲,構建出幾何體框架,以達到網(wǎng)狀線框的處理效果。可用在建筑領域網(wǎng)狀架構和生物網(wǎng)狀框架上的建模任務。
3.7 旋轉模型
在具有對稱性的旋轉立體模型加工中,可采用車削的修改工具。在制作空心或實心,并設有確定厚度的任務中,應通過旋轉平面圖形,并組合輪廓加工雙線,進行制作。該類模型的旋轉角度在0~360°內(nèi)。
3.8 平面模型
模型加工背景可選擇視口背景及貼圖。而借助材質(zhì)編輯工具,確定白色的模型底圖,以及非透明的黑色底圖,制作出設有場景圖形的模型。如果設計模型比較復雜,能借助該種處理手段進行結構簡化,以達到動畫模型。
3.9 沿路徑復制
使用軟件操作菜單中,對齊單元的間隔工具,能順著路徑完成模型復制,同時設置“跟隨”功能。此外,間隔工具也能按照設定的網(wǎng)格進行復制,在3D模型開展網(wǎng)格編輯時,選擇構建圖形,輸出樣條線,而模型能直接載入到樣條線上。
4? 3DS MAX的3D打印建模實例應用分析
將3DS MAX與FreeForm組合運用,達到高效及準確建模的效果,適應立體打印處理的訴求。FreeForm屬于具備可堆積特點的形態(tài)制作系統(tǒng),為操作者提供如同手臂操作以及隨意改變形態(tài)的數(shù)字化黏土,讓操作者基于虛擬觸感與設計靈感,快速制作出立體模型。使用FreeForm系統(tǒng),在精度方面的標準較低,若僅依靠該系統(tǒng)進行建模,不能適應3D打印設備對模型參數(shù)的要求。為克服此類問題,需結合3DS MAX軟件,導出3D模型,完成參數(shù)編輯及修改。同時,3DS MAX是專業(yè)的建模程序,能使用不同的格式,和FreeForm系統(tǒng)能搭配使用。下文以蘋果模型為例,進行分析。
4.1 系統(tǒng)建模
使用FreeForm系統(tǒng)內(nèi)的EditPlane以及Sketch工具,生成模型的平面封閉外形線,借助ConstructClay單元內(nèi)的Inflate工具,將模型的平面外形輪廓實施雙向的膨脹處理,輸出類似的立體模型。鑒于本實踐中所用的3D打印設備在曲面制作上的局限性,借助Select with Plane工具,劃定出冗余部分,把膨脹輸出的模型曲面,調(diào)整成平面輪廓。FreeForm在修改模型的細節(jié)部分,有顯著的應用優(yōu)勢。為達到立體模型能直接放置的需求,把模型底部也設置成平面。另外,為提升模型表面的平滑程度,可借助SmoothArea,優(yōu)化模型表面,使最終打印出的模型具有清晰的輪廓,保障打印過程的順暢性[4]。
4.2 格式調(diào)整
在完成基礎建模后,導出黏土模型。鑒于立體模型需通過3DS MAX處理,因為在FreeForm內(nèi),便需把參數(shù)格式調(diào)整成STL。假設模型是根據(jù)原規(guī)格下的STL格式輸出,3DS MAX幾乎無法完全導進模型,所以應提前實施縮減處理。操作者可使用該系統(tǒng)下的ReduceForExport工具,在不改變模型外形輪廓及結構的基礎上,改變網(wǎng)格量以及比例等,實現(xiàn)縮減處理,也能直接輸入具體參數(shù)要求,進行精準縮減。通過數(shù)次的實踐操作后,確定縮減比例是10%,而后按照STL的格式輸出。借此不能對模型的外形以及結構造成影響。
4.3 模型制作
向3DS MAX軟件導進經(jīng)過FreeForm處理的STL模型,以開展之后的制作處理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設計標準,模型內(nèi)部應留有部分空間,方便裝載。在3DS MAX內(nèi)把兩個規(guī)格尺寸不同模型,采取復合建模方式下的布爾處理,確定差值,生成空心結構的蘋果模型。但由于在透光程度設計上的需要,應在打印出基本設計結構的前提下,讓模型壁變薄,所以應當把握好厚度,讓模型展現(xiàn)出較優(yōu)的透光性。實際操作中,為保障打印效率,把模型進行平方處理,通過多次試驗,底面設成兩層,頂面是五層的情況下,打印出的模型可以兼顧完整性與透光性。而為滿足此標準,把兩個一致的模型信息,錄入3DS MAX軟件內(nèi),任選其一。根據(jù)坐標系X:98%、Y:98%、Z:96%的比例,完成縮放處理,并以Z軸為標準線加以微調(diào)。而后運用MakerBotDesktop切片程序,把模型進行切片,而后查看底面和頂面情況,由此掌握Z軸中相對點位。在確定好空心模型后,應設計裝載口。運用3DS MAX軟件,把規(guī)格是20*20*20mm的正方體,安排在比較適宜的位置,開展布爾運算,獲取差值,完成裝載口的設計處理。
4.4 細節(jié)處理
本模型外部設置浮雕圖。把3DS MAX中的模型,以STL的格式輸出。使用相應的操作工具,確定導入格式是Clay,選定黏土的粗糙程度,采用黏土的呈現(xiàn)形式,把設計好的浮雕樣式投影到模型上,加工浮雕。把浮雕圖樣錄入到系統(tǒng)內(nèi),按照模型尺寸與外形,調(diào)整圖樣長寬。基于此,確定浮雕加工高度。在本打印實踐中,結合黏土和打印情況設施,把Distance調(diào)整成3mm,便能在模型表面制作出凸起高度是3mm的浮雕[5]。
4.5 模型打印
通過上述處理步驟,完成3D模型的參數(shù)設計,開始產(chǎn)品打印加工。在進行打印前,應把設計好的STL模型實施切片操作,調(diào)整成能加工的格式后,再開始打印。
第一步,切片處理。該操作行為是借助MakerBotDesktop程序達到目的,切片之前,匹配好該程序和打印裝置。本實踐案例,使用雙噴頭的打印設備,把MakerBotDesktop設置成Replicator,完成匹配處理。而后把設計好的模型錄入在MakerBot內(nèi),先選擇右噴頭進行加工,模型使用的材料是PLA。基于PLA和打印設備的特點,把打印填充度設定成10%,制作的精度是0.2mm,加工噴頭的溫度參數(shù)是230℃,模型底板的溫度設成110℃。在打印加工的基本參數(shù)設置好后,應借助ExportPrintFlie把模型調(diào)整為分層結構,形成制作文件。可調(diào)整成預覽模式,提前查看制作出的效果,并掌握加工層數(shù)和使用的材料量、制作時長等數(shù)據(jù)。完成模型切片,生成打印資料,傳送至打印裝置上,開始模型打印。
第二步,打印加工模型。在啟動打印裝置前,操作人員需先連接電源,查看設備以及材料添加量,保證噴頭能連續(xù)吐絲。而后人工調(diào)整設備底座,設置和噴頭之間的相對關系,以免噴頭損害設備底座,確保吐絲可以完整貼在作業(yè)面上,選中模型文件。完成上述操作,啟動打印裝置,按照文件中的參數(shù)操作打印設備,具體下達的指令內(nèi)容有底座溫度、移動速度等。
5? 結束語
3DS MAX帶有模型數(shù)據(jù)庫,能完成復雜結構打印任務,縮短加工時間。在簡單的制作任務中,能使用幾何體等,若結構達到復雜程度,能采取AEC以及粒子系統(tǒng)等。合理設計擠出材質(zhì)與貼圖,能加工出較優(yōu)的模型。
參考文獻:
[1]劉艷榮.基于3DS MAX 2016建模技術的研究[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21(03):151-153.
[2]趙濤.3DS MAX中二維圖形轉三維模型的常用建模方法[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36):185-186,191.
[3]徐金財,李朝奎,陳建輝.一種基于3DS MAX與Smart 3D的三維模型構建方法[J].測繪通報,2020(11):61-65.
[4]王二盟,吳晨,王鈞,等.3D打印技術在產(chǎn)品模型制作中的應用研究[J].數(shù)碼世界,2020(10):185-186.
[5]倪漢富.基于ArcGIS與3DS MAX的三維地形可視化[J].北京測繪,2020,34(06):784-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