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雯鈺
摘要:近年來,重大社會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涉及到了廣大公民人們的生命財產健康生命安全和廣大國民經濟社會利益,對于我國社會也已經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為了預防危害的發生,有效處理和應對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的發生,全過程的跟蹤審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國與重大突發性跟蹤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缺乏相應的應急管理機制,跟蹤審計業績評價標準不夠完善,審計人員素質和技術有待提高等問題仍舊存在。因此,因此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結合跟蹤審計的現在,分析目前我國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問題,以探究相應的解決對策十分重要。
關鍵詞: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問題;對策
重大新型突發性公共衛生災害事件近年來頻繁連續發生,尤其特別多的是2020年初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突發,嚴重威脅到了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經濟利益。政府在短時間內籌集了數千億元的資金用于應對疫情,社會各界也盡全力捐助資金和物品支援疫區。重大事件突發性公共審計事件的突發性與重大公共性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而廣泛的經濟損害,審計工作已經是我國構建現代黨和國家各項行政審計監督制度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監督、鑒證和評價職能,對于如何更高效地開展面對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審計監督疫情防控財政資金與捐贈物資是當前政府審計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因此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本文結合跟蹤審計的現狀,進一步探究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促進我國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審計工作的有效展開,為其他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突發性公共事件與跟蹤審計
(一)突發性公共事件概述
突發性公共事件是一種在社會環境中突然發生的緊急或者可能導致社會學發生的事件,它們可能會對受害者或個人帶來重大的財產損失、事故危險災難、人員傷亡、自然災害及公共社會健康安全等方面帶來不利的問題。突發性公共事件發生的過程和原因而被劃分為事故災難、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類,同時按其嚴重性、影響范圍及危險性劃分為四級,分別稱為重大級、輕微級、較小級、一般級,并且通常認為其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共性、突發災害事故、及時性、危害嚴重程度、復雜性、綜合性、衍生性等特點,往往具有較大應對難度與挑戰。
(二)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概述
跟蹤審計是一種在審計事項發生后,審計機關想要預防危害發生,貫徹落實重大的財政政策,對政府的投資項目或公共資金依法分階段實施全過程且有側重點的過程性、持續性審計。當面臨突發性公共事件時,相關的審計部門就會依照有關法律,對社會的公共財政資金管理和物資捐贈進行全面地評價與監督,以確保此次突發性公共事件的處理過程的合法性和效率性。2020 年2 月我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監督工作,強調各級審計機關高效順利開展跟蹤審計疫情防控工作,重點監督籌集、分配、交付、使用資金及物品的情況,跟蹤重建工程項目,確保此次疫情的防控預警、應急處理、恢復重建等工作順利進行。
(三)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的作用
當重大的突發性公共事件頻繁地發生時,政府部門和機構就需要正確地運用有限的財政資金和可以捐贈的物資,及時有效地恢復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對于重大的突發性公共事件進行全過程的追溯和審計,這對于我國的政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時候審計的滯后性,落實國家審計的預防、揭露和抵御功能。
1.預防與服務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審計工作
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十分特殊,審計機關需要在審計應對工作的初始時期就進行接入,進行跟蹤審計,識別、分析并降低風險,動態監控事件的發展進度和公共財政資金和捐贈物品的耗用情況,盡早發現在審計工作中所存在的問腿,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以便審計對象及時整改,確保政策按照制定者事先規劃的路徑開展,合理籌集、分配、管理和使用資金和物品。
2.監督和評價政府資源管理,增加信息透明度
政府需要對公共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并向社會公眾報告公共資產的使用或資源管理的情況,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為了政策信息的透明度,使公開的信息真是有效,需要通過跟蹤審計監督和評價政府資源管理情況,規范物資管理,從而使救援資金與物資的得到合理的分配和更加公開透明耗用。
3.規范事后審計,促進跟蹤審計發展
事后審計往往存在發現問題之后,整改意見提出不及時的問題,從而造成利益相關者的損失。當跟蹤審計提前介入突發公共事件,可以加強對審計的保護作用,及時處理在應急工作中所發現的缺陷和漏洞,規范各單位和部門的管理,健全相關審計政策方案,規范審計的流程,促進跟蹤審計制度的發展。
二、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與重大突發性跟蹤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尚待健全
現今位于我國的有關審計管理事業行政管理結構機關對于跟蹤處置和正確應對重大社會突發性公共服務事件的政策依據主要方式有多種,其方式均可參考《審計法》和《審計法實施條例》,但由于重大社會突發性公共服務事件通常具有較強的政策時效性,為了有效正確應對這種重大社會危機,定期進行一次審計全過程的處置跟蹤調查審計,能夠盡快地及時發現在其工作過程中可能存在著的問題并及時對其進行檢查整改,我國關于跟蹤調查審計的政策相關法律文件正在不斷完善,為處置跟蹤調查審計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法律依據,讓相關工作依法能夠更好地深入開展和有效實施,但是一套可操作性和具有針對性的具體跟蹤審計法律法規與制度尚且缺乏,使得跟蹤審計工作很難解決定性和評判問題。
(二)缺乏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應急管理
我國目前對于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審計主要是集中在對該事件回復和重建及應急處置等環節上,缺乏對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進行跟蹤審計和應急管理,雖然在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部分地區的審計機構及時編寫了有關疫情防控的應急預案,但是從整體層面上看,依舊存在缺個高效、系統和完善的審計應急管理預案,無法有效保障對重大突發性公益事件的追溯和審計工作有效實施。
(三)缺乏跟蹤審計業績評價標準
業績評估可以全面地評價跟蹤審計的而結果,提高了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對跟蹤審計的實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公共投資跟蹤審計工作中的特殊事項和突發情況比較多,例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公共投資跟蹤審計工作中,需要高度關注對公共投資跟蹤審計項目績效的管理,跟蹤公共投資重大項目支出的情況,重點監控財政資金和捐贈物資的使用情況等。但一套健全的跟蹤審計業績評估標準體系仍然是目前我國所欠缺的有,如果以審計業績評估標準為基礎將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數量和違規金額作為其評價指標,會導致業績評估的指標不能充分體現審計的防范功能,無法激勵審計人員開展工作。
(四)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跟蹤審計業務可能會遇到諸多的風險,如跟蹤審計的對象復雜,公眾的關注度高,涉及到招標投資和完成竣工決算的建設工程項目、環境衛生、社會民生工程等各個方面,所需要建設與管理的資金相對比較多,所以對于業務范圍廣泛,審計綜合性相對比較強,項目金額大,關注細節多的跟蹤審計業務,需要具備綜合素質高、經經驗豐富以及精神意志強大的審計師才能夠勝任。目前我國尚且缺乏既擁有豐富審計知識又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法律、物流等領域的專業審計人員,同時審計工作人員的精神意志和道德修養也需要提升。
(五)審計技術方法有待改進
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具有影響范圍大和破壞程度高的特點,審計人員往往無法收集到最完整的信息,所得到的審計證據也不夠充足,極大地影響了審計質量的提高。此外,審計人員在進行救援物資實地盤點或現場核實材料時也常常會出現人為的失誤,造成效率低和錯誤率高的問題。部分審計機關雖然在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審計,但仍時初級的技術層次,不能滿足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
三、解決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的對策
(一)加強對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的監督
審計監督具有保障和服務國家重大決策實施的重要作用,消除審計監督的盲區,不斷加大審計監督的范圍與程度,加大跟蹤審計的力度,建全應對重大突發性跟蹤審計的制度規范,明確事件的全過程風險責任,以便讓跟蹤審計的實施更加順利,使跟蹤審計的方向、內容、過程等更加明確。確保在應對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時,首先資金撥款和捐贈物品有保障,其次醫療費用和物資有政策兜底,再次財政可以對受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影響較大的企業予以貼息支持,最后可以更好地監管如疫情防控中的資金與物資。
(二)制定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應急管理
在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發生前,應該實時對事件全過程進行監管和預防,發揮跟蹤審計的免疫預防功能,建立合適的風險評估體制,根據事件本身的特質,評估未來可能產生的損失程度和范圍,對于難以預防的災害,如突發性自然災害,應該充分儲備應急物資與資金,以有效應對災后的救援與重建,提升預防能力,有效應對事件的發生,最大程度減少事件所帶來的損失。針對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的特征、性質和危害性,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管理應該明確管理組織的責任體系,完善危機預警系統,確定處置程度,提前介入事件,使救災物資可以及時發放,最大程度地發揮應急資金與物資的作用。
(三)完善重大突發性發公共事件跟蹤審計的業績評價標準
為了為審計工作人員提供明確可執行的業績評價標準,首先要開展重大公共事件審計的理論研究,使審計工作實施過程更加科學規范,提高審計人員執行此類工作任務的能力。其次,審計部門應該總結歷史經驗,與理論界的專家合作探討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的審計方法,編寫適合跟蹤審計實務人員參考學習的指南,加強審計業務的專業化和科學化,加強審計工作的效率和可行性,以供審計部門借鑒和參考。
(四)加強建設重大突發性發公共事件審計人才資源管理庫
在面對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缺乏相關經驗并且綜合素質較低,審計工作存在效率低、失誤率高和進展緩慢等問題,因此加強建設重大突發性發公共事件審計人才資源管理庫只管重要。首先,應該加強各級審計部門人員的審計專業性,還應該對審計人員進行經驗上的指導,培訓相關的專業知識,掌握跟蹤審計的工作重點和內容;其次,培養復合型審計人員,增強審計工作人員在面對不同的突發事件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新的技術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降低審計工作的風險;最后,建設跟蹤審計人才隊伍,審計團隊應具備綜合性的人才資源,指定一套可操作性的審計評價標準體系,以應對各種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
(五)加強跟蹤審計信息化建設
重大的突發性公共事故要求具有極高的時效性和實施的效率性,在對跟蹤審計的開展和工作執行中應當充分運用地理信息技術、數字化審計無人機技術、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科學技術手段來進行跟蹤審計,提升了跟蹤審計覆蓋范圍,增強了神經網絡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此外,政府部門也認為應該與財政、醫療、管理等相關部門之間實現信息的共享,加強對重大事件處理的有效性,減少信息滯后所可能帶來的管理者對人員和物資的浪費,加強捐贈款物跟蹤審計的信息化體系建設,利用互聯網絡上的輿論信息對事件進行了審計檢測,跟蹤審計線索,發現審計問題,及時解決跟蹤審計中出現跨地域、跨行業的審計問題,強化了審計工作的權威性,提高了公共部門的合法性,才能更好地應對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
參考文獻
[1]廖楚暉,付雪梅.突發公共事件協同治理的研究述評[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21(03):41-48.
[2]邊潔.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跟蹤審計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經營與管理, 2021(03):133-138.
[3]鄭小榮,董新.疫情防控政策跟蹤審計研究[J].財會月刊,2020(22):98-104.
[4]馬亞紅.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跟蹤審計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04):73-76.
[5]安廣實,曹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捐贈款物跟蹤審計的響應機制構建[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0(28):26-31.
[6]傅衛瀅,洪海霞.國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跟蹤審計[J].審計與理財,2021(0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