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奇偉
摘要:體育賽事的舉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由于古希臘城邦之間戰亂不斷,所以希望借由運動會增強士兵體質,提高他們的軍事作戰能力,另一方面希望通過這種競技運動來表達對神的敬畏,從而擺脫戰亂,獲得和平。現代社會中體育賽事的舉辦更多廣泛,種類也更加繁多,所以對體育賽事活動的管理必不可少。本文首先介紹了國內外體育管理的發展過程,然后闡明了體育賽事的特征,接著從體育賽事管理的各方面進行了詳細表述,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國體育賽事活動管理中的資源與效益間轉換的現狀。
關鍵詞:體育賽事;管理;特征;效益
我國古代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東周時,人們熱衷于蹴鞠,到了漢代,蹴鞠運動更加規范化,規則也更加接近現在的足球運動。到了唐代,出現了充氣的球代替原來的實心球,宋代時出現了初具規模的球會組織。宋朝以后,出現了現在高爾夫的前身,名為捶丸。隨著體育運動的盛行,隨之出現了相應的體育活動管理。古希臘時就有專門的承辦商、代理商以及管理人員操辦體育賽事。
1體育賽事活動的特征
1.1 賽事活動特征
體育賽事活動具有很多特征,由于活動產品非實物,所以產品的生產和消費過程是相生相隨的,不可分割;另外,體育商品不可重復,十分脆弱且具有強烈的競爭性;對于體育服務商品而言,其生產者、經營者以及消費者之間協同一致;最后最鮮明的是,體育活動兼具健身與娛樂性。
1.2 體育管理特征
體育管理工作在進行過程中,表現出了一些常見特征,比如說,體育管理具有一次性與不可預測性;管理工作復雜且具有延伸性;另外,體育管理還具有增值性。
2體育賽事活動管理
所謂體育賽事活動管理,指的是基于體育賽事活動進行體育經營,通過項目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等相關知識來達到對體育賽事效益的估計值。
2.1 人力管理
體育賽事活動管理中涉及到多方人員,主要包括運動員、裁判員及其工作團隊,另外還有活動的贊助商及代理商、合作伙伴,其次還有志愿者。對這些人員進行合理管理可以保障體育賽事活動的順利進行。
2.2 物力管理
大型體育賽事活動中會用到多種設施,關乎賽事的方方面面。所以進行物力管理就是對這些諸如運動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安保設施、餐飲設施、安保設施以及媒體設備等進行綜合管理。
2.3 賽事管理
進行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要考慮到賽事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步驟。要對賽事時間、質量、風險、物資、賽事進行中的多方溝通以及物品采購進行綜合管理。
3我國體育賽事運營管理現狀分析
3.1政府主導型
3.1.1賽事管理
在賽事計劃的管理過程中,有一半的城市政府對賽事計劃,賽事目標定位的加強,以及賽事的風險與信息的管理比較關注。在賽事執行的過程中,城市的政府需要考慮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溝通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在賽事控制的過程中,城市的政府主要考慮任務目標的執行,部門之間的協同這兩個方面。當賽事結束時,接近一半的城市政府認為應該總結賽事的得失,這應該是首要的,這樣做有助于他們更好的對賽事做出有效的評估。
3.1.2資源—效益
中國城市的政府運營賽事的資源—效益的轉化能力較低,主要是由于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對賽事這一轉化的目標定位的失誤,沒有科學高效的管理,使得預期效益降低,還有可能就是統計指標的不統一有一定的關系。
3.2商業組織型
3.2.1 賽事管理
把賽事計劃的管理放在首位的有三分之一的商業性組織,大約百分之三十的商業性組織要求對賽事的執行過程的管理進行加強。當賽事在執行時,對賽事的溝通的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與時間管理被這些商業性組織作為主要考慮的問題。而且,在賽事的控制這一過程中,他們要求各部門之間要加強信息的溝通,能夠使得各部門合作起來更加協調,有助于對賽事的控制更加具有實時性。在比賽結束后,接近一半的商業性組織更加關注維持贊助客戶的關系,對賽事的進一步開發更加注重。
3.2.2資源—效益
賽事的資源-效益的轉化率在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之間的商業性組織大約有百分之二十,在百分之八十之上的還不及百分之十。但是在我國仍然有一大半的商業性組織承辦商是能夠盈利的。分析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下列的結論,我國的體育賽事在招標時存在不公平的競爭,這就致使一些賽事承辦方用較低的價格中標了,這樣所獲得的利潤就高了;其次目前我國的體育賽事的市場不夠標準和規范,信息溝通不夠及時等問題使得體育賽事的盈利受到影響。
3.3生產企業型
3.3.1賽事管理
由于生產企業對我國體育賽事的計劃制作時考慮過于簡單,最終使得這個計劃在具體實現時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使得對賽事控制的難度更大。因為上面所說的原因,有百分之八十多的生產企業更加重視對體育賽事控制力度的掌控,從而會加強對體育賽事執行過程的管理。在比賽結束之后,這些企業更加重視對體育賽事的評價,不斷地去總結體育賽事與體育產品之間的融合,從而使得體育賽事的效益得到提高。
3.3.2資源—效益
當生產企業在運營賽事時,資源—效益的轉化率一般不會高,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轉化率能達到百分之百,一半以上的要低于百分之六十。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我國大多數的生產企業只是想通過對賽事的運營來提高他們企業自身的形象以及為他們的產品開拓市場。
3.4 混合型
3.4.1賽事管理
有接近一半的運營主體非常關注對體育賽事計劃的管理,更加重視對賽事目標的控制,再者就是對人力資源的管理。而且,在對體育賽事的控制過程中,更加強調各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進行及時有效的信息溝通。在比賽結束之后,這些運營主體更在乎的是對體育賽事的再次開發,用來保障體育賽事開發的持久性。
3.4.2資源—效益
體育賽事在運營的過程中,資源—效率的轉化率不怎么高,有一半多的運營主體的轉化率低于百分之六十。通過實際的調查,大多是由于體育賽事的運營主體任務劃分不夠名曲我,各部門溝通能力欠缺,導致資源浪費。
參考文獻:
[1]任海. 中國古代體育[M].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11.
[2]劉秉果. 漢代體育[M]. 齊魯書社, 2009.
[3]崔樂泉. 中國體育通史[M]. 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8.
山西財經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