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童
摘要:近些年,隨著我國的電子商務產業和電子信息企業發展,有效提升了企業工作效率,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我國的電子商務產業當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占據很重要的位置,雖然這幾年舉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與國外的信息技術相比還存在差距,所以說我國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發展方向;研究;措施
隨著電子信息工程的社會需求不斷的增加,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發展也要進行提高,來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網絡技術的發展是各行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其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深化轉型,電子信息工程的運用也會越來越廣泛。
一、電子信息工程概述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雖然我國當今社會對于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廣泛,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在實際應用中屬于我國自身的核心技術缺乏,大多數技術一是直接引用國外技術,要不就是在國外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在核心技術這一塊,我國缺少了完善的發展體系,從而導致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無法掌握這一塊的話語權。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蓬勃發展,社會對于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加快研究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才能促進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二、電子信息工程發展存在的問題
1、創新機制不足。從表面上看,我國的電子技術發展的很快,但是整體水平不高。為了能夠將國內的發展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進行縮小,我國在不斷的引進先進的技術,但是核心技術是無法直接引進的,所以經常會出現國外企業“卡脖子”的狀況,這對于我國信息產業來說比較不利的。
2、相關人才缺失。一個國家的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高素質的信息技術人才是推動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的信息產業發展比較晚,發展水平比較低,人才培養機制也不是非常的成熟,高校培養的專業學生與社會匹配銜接不到位。因此,出現了很多的企業缺乏相關的技術人才,對信息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3、自主創新意識低。這兩年凸顯的問題就是高端芯片被國外“卡脖子”。由于過去幾年我國信息產業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度較高,導致了目前很多的高端芯片的制造出現了被國外全部壟斷的情況,本土人才的創新能力差,知識產權專利比較少,成為嚴重制約行業發展的絆腳石。
三、加強電子信息化工程發展措施
目前,我國國務院已經出臺了關于鼓勵并支持相關產業發展的具體通知,要求加大力度研究出科學的發展措施,進而使得軟件產業與集成電路產業擁有理想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同時,還要促進數字電視產業技術的宣傳及運用,為電子信息工程的逐步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政府應大力支持電子信息化的發展,政府對電子信息工程加強投資力度,扶持良好信息建設項目,更好發展信息工程里的現代化技術,政府要不斷融資,建立與信息相關的工程基金,促進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確保大企業的長期穩定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
從長遠的角度看,技術創新與服務轉型升級已成為不可避免的潮流,必須要適應這樣的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的建設規劃,做好核心產業規劃,推廣科技振興計劃。同時要提高政府與企業的資金投入力度,鼓勵自主創新建設,使市場秩序得到全面規范。不斷加強產品及服務的融合創新,不斷推陳出新,更好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加強電子信息產業與工業制造業之間的合作,提高我國相關現代化技術的研發能力,實現我國科學技術創新,并增強我國電子產品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力。從電子信息產業的相關公司來看,要想在競爭越來越激勵的“電子信息技術戰爭”中獲取絕對的優勢,就一定要增強技術更新,及時的調整和完善投資結構,提高對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核心技術的重視度以及投資程度;制定自主創新的發展策略,及時跟隨國際上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動態,明確電子信息產業以后的發展方向和企業在信息技術上與國際水平的差距,調整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更新企業的電子信息技術,可以增強企業電子信息產品及服務的整體能力,提高企業在電子信息市場的競爭力。
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有創新人才不斷的加入,創造有利的條件,提高人才的培養力度,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要通過不斷的交流和合作認識兩者之間的差距,減少技術之間出現的差距,將電子信息工程進行更好的發展,對我國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在技術水平方面進行提高,為更好的促進經濟社會建設提供便利條件。
總結
電子信息工程是集電子、通訊、信息技術為一體的專業,它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獨立的學科或是產業,它已經與其他產業緊密的連接起來,是一門在任何領域都有所涉獵的學科,為了進一步發揮電子工程技術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必須大力支持電子工程現代化技術發展,為其提供發展空間,實現我國科技實力與經濟實力的質的飛躍。如今這個社會已經不能缺少電子信息工程的支撐和協助,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龍宏德.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5,4(20):58-59.
[2]劉建國.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探討[J].信息通信,2015,3(15):83-84.
[3]徐慧敏.關于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探討[J].信息與電腦,2016,3(8):61-82.
[4]邱磊,郭湘軍,陳忠思.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現狀及保障措施探討[J].電子制作,2013,(23):19.
重慶郵電大學 40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