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分別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作為四化中的基石,具有較高價值和影響力。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化引領全面創新、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戰略機遇,是我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成長為全球互聯網引領者的關鍵窗口期,是信息技術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搶占戰略制高點的激烈競逐期,也是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新舊動能充分釋放的協同迸發期,必須加強統籌謀劃,主動順應和引領新一輪信息革命浪潮。由此可見,身處信息化風起云涌的時代中,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內容傳遞的多元化,無疑為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一、信息化技術發展為機關黨建帶來的新機遇
信息化技術在現實應用中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現代網絡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廣泛的傳播面、豐富多彩的傳播方式,并具有不斷增強的互動性和強大的綜合功能。放眼國際社會,國外很多政黨在黨建信息化方面進行了成功的嘗試。如德國社民黨提出家里“網絡黨”的主張,并積極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世界上網絡技術最發達的美國,兩大執政黨競相以政府工作的信息化作為上臺的籌碼之一來承諾于民眾,以示自己高速的辦事效率。因此,執政黨的信息化建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政府在新時期的執政能力和辦事效率。
(一)信息化技術發展有利于提高機關黨建工作的創新能力。黨建工作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必須利用信息網絡這個陣地,推動自身建設,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提升工作實效。今年,榮成水務將所有黨員的基本信息錄入燈塔-黨建在線平臺,納入統一管理,每個黨支部以及每名黨員擁有自己的賬戶,方便知曉黨員的流出與流進,實行黨建工作智能化,增強了互動性和靈活性。每名黨員關注了燈塔-黨建在線公眾號,任何黨建信息只要在網上一發布,就會立刻顯示出來,供黨員閱覽和使用,讓所有黨員進行資源共享,達到即時、廣泛傳播的目的。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多樣性,平臺不斷豐富界面內容和形式,提高受眾閱覽興趣,享受網絡帶來的便捷。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創新發展,網絡不斷增強的綜合功能,將逐漸實現黨建工作自動化,黨內生活多樣化以及黨員自我管理的自覺化。
(二)信息化技術發展有利于提高黨員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黨員活動范圍拓展到網絡虛擬空間,使得黨員不再是單個的主體,而是團結向上的群體。尤其對于青年人,互聯網具有異常強大的吸引力,已成為年輕黨員獲取知識、更新觀念、社會交往、發表意見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通過學習強國、水務黨員QQ群、微信群等現代信息溝通技術,擴大了黨組織的活動舞臺和輻射范圍,迅速將黨員聚集在一起,集思廣益,組織各類黨建活動,極大調動了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黨建工作的成本,方便黨員干部及時關注網絡輿情,傾聽群眾呼聲,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
(三)信息化技術發展有利于增強群眾和輿論的監督功能。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黨建的開放性和透明度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監督意識、參政議政意識、行使民主權利的意識大幅度提高,對機關黨建工作的輿論監督功能隨之增強。近年來,網絡監督已經成為暢達民意、維護權益的有效途徑,它的公開性、透明性、即時性、便捷性、高效性等特點,拓寬了黨內民主渠道和黨群溝通渠道,有利于擴大黨員和群眾的知情權并直接了解和監督黨的活動,極大鼓舞了人民群眾通過網絡反腐舉報的熱情,遏制不正之風,提高黨組織團結群眾工作的實效性。同時,也更好得監督廣大黨員干部自覺行使權力,實行黨務公開,密切黨群關系,鼓勵人民群眾參與黨的建設,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辦事效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信息化時代,機關黨建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正如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那樣: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由于矛盾運動造成的,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依據一定的條件,矛盾的雙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正如硬幣的正與反,信息技術發展的兩面性,使機關黨建工作在機遇之中,也蘊含著無限大的“挑戰”。
1、網絡信息的參差不齊對黨建工作提出了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社會,西方一些霸權主義國家別有用心,利用自身在互聯網的優勢,不斷向我國輸送滲透價值倫理,甚至攻擊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這就使我黨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面臨著巨大壓力和挑戰。
除思想政治工作以外,黨建工作的各類信息傳遞,也同樣會出現層層傳達繁復,落實速度滯后,總結歸納不及時,反饋改進不到位的缺失。面對信息化兇猛的浪潮,在傳統工作模式下的黨建工作往往會面臨“靠不上去,找不到位,插不上收,跟不上趟”的尷尬。
2、“重形不重質”對黨建工作提出了挑戰。
一是黨建網絡平臺的政治性很強,剛剛接觸的黨員將登錄網站當做政治任務機械性被動完成,并未引起重視;二是網絡的虛擬性質,容易導致黨員活動的形式主義,有的黨員干部學習積極性不高,尤其是大齡化黨員,無法接受網絡的組織管理,信息收集渠道封閉,難以跟上信息化社會黨建工作的步伐;三是黨員流動性增加了組織管理工作的難度,人員流動、工作變動等增加了發展黨員、開展活動的難度。
三、信息化時代,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網絡輿情監管,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水平。
推進機關黨建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各級黨組織不斷凈化網絡信息化系統,建立輿情監測制度,打造專門網絡人才隊伍,切實了解和掌握網絡輿情,對監測中發現的不穩定因素,及時甄別、處理和上報。黨組織要對網上輿情進行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傳統媒體以及微博、移動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實現網絡輿情預警全覆蓋,引導群眾抵制西方錯誤的思潮入侵。加強黨員素質培養,不斷提高黨員干部運用信息化技術資源的能力。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提高領導水平和駕馭能力。要充分利用網絡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主張,開展網上監督,設立網上投訴箱,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充分發揮宣傳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健全反腐倡廉網絡舉報-受理-處置機制,深入推進機關黨風廉政建設。要有針對性地培養適應信息化建設要求的新型黨員隊伍,定期組織網絡培訓、黨務辦公平臺學習等,激發廣大黨員學習信息技術和網絡知識的積極性,提高機關黨員的綜合素養,增強政治鑒別力和立場的堅定性。
(二)推進工作方法創新,完善信息化黨建新陣地。
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日常黨務的辦事效率。通過運用新媒體,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簡化一些黨務工作流程,將年輕黨員培養成網絡骨干,善于傳播網民歡迎的語言,搶占網絡陣地的制高點,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網絡信息交流的互動性,使在線交流更為便捷,可以開展“黨建論壇”、“民主投票”、“廉政教育”等在線活動,廣泛征集各級黨員干部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機關黨建工作的實效。采取多種網絡手段,上傳視頻、文件資料、法律法規等教育內容,豐富黨員活動的多元化,推動電腦向手機延伸,利用微信的普及,帶動黨建信息化向更高水平發展。
(三)構筑和諧機關黨建,營造團結向上的黨群氛圍。
信息化技術的進步,將千千萬萬的黨員聚集在一起,組建成了一個龐大的黨建群體。積極發揮黨組織作用,開展一對一的“網上談話”模式,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交流與溝通,體現以人為本的機關文化。針對黨員干部的不同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興趣討論小組,改變過去的蜻蜓點水形式主義,進一步豐富黨員干部職工的文化生活,帶動黨員之間互相交流工作經驗,實行面對面和鍵對鍵同時同步進行,形成思想的深入碰撞,行動上的實在效果,努力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機關黨建氛圍。黨組織在發揮“推動發展、凝聚人心”的功能時,也不能忽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通過信息化建設,要推動黨員自覺服務群眾,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真正將學習到的先進文化和信息技術,轉化為實際行動,密切聯系群眾,開辟群眾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渠道,以開放、包容的胸襟創造人人平等的良好黨群氛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