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瑩
摘 要:全面推進依法統計是交通運輸統計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工作實踐中融入法治建設,加快我省交通行業統計工作改革步伐,使我省交通運輸統計工作更加適應經濟新形勢,進一步推動我省交通運輸行業統計發展,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統計數據質量、提高交通運輸行業統計數據服務水平。
關鍵詞:交通運輸;統計法治;法治建設
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而在交通運輸統計工作中推動統計法治建設,有利于解決當下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推動交通行業統計工作更上新臺階,不斷提升我省交通運輸統計數據質量。但就目前工作中仍存在領導干部法治意識不足,思想認識不到位,普法力度不夠等問題,需引起重視,創新工作方法加以解決。
1 交通統計行業法治建設現狀
國家統計局提出全面推進依法統計,依法治統的重大任務,并對有關部委和省份開展了統計督察。而交通運輸部也根據工作實際制定出臺《交通運輸統計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明確,交通部有關部門和各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工作職責,對全國交通運輸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交通運輸部為依法推薦統計工作建立了一套表聯網直報系統,交通運輸基本名錄庫管理系統、投資和統計監測系統,要求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做到數出有源、數過留痕。極大地提高了交通運輸統計工作水平,對我省依法開展交通運輸統計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時學習貫徹《規定》文件精神,第一時間結合我省交通運輸行業統計工作實際制定出臺《海南省交通運輸統計工作暫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暫行辦法》依據法律和各機構的職責,明確了我省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和廳屬行業主管部門的統計工作職責。把交通運輸統計工作進行了制度化、流程化安排,保障了我省的統計工作能依法依規開展。同時,結合工作配套開發了省級交通運輸統計系統,積極推進一套表聯網直報工作及交通運輸行業基本名錄庫建設工作,安排相關經費保障交通運輸統計工作的開展,定期開展統計業務培訓班。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積極開展統計普法工作,每年定期在全省交通運輸統計工作會議中進行《統計法》及相關統計政策法規的學習,并制定各項統計工作考核辦法,打出法治建設“組合拳”,切實增強全省交通運輸統計隊伍法治建設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 法治建設存在問題
雖然近幾年的我省交通運輸統計工作中的法治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面:
2.1 部分領導法治意識薄弱,不重視統計工作
部分主管統計的領導統計法治思維依然薄弱,認為法治即法律[1],認為只要按照規定流程做好事情就行,其他的事不管不問,“怕出錯”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統計工作不重視,認為統計工作是小事,對統計工作不過問、不指導、不關心,長期忽視統計隊伍建設。導致統計經費保障不到位,部分地區因資金不足無法對統計隊伍開展必要的業務培訓。個別領導唯“考核目標”論,當統計數據與考核目標有差距時,恨不得將數據一下抓起來,以達到考核目標。因此,頻繁召集有關統計人員、統計對象討論數據,給有關統計對象下達各種不切實際的目標任務,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干擾了統計人員的正常工作和統計對象的生產經營活動,使統計對象對統計工作產生抗拒心理。
2.2 基層統計隊伍無法運用法治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地區統計工作
統計法在保障統計數據質量賦予了統計人員獨立行使統計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權利。但是實際工作中基層統計人員統計業務水平良莠不齊,統計法治意識更是薄弱,主要表現有一是自身法律知識欠缺,依法開展統計工作意識薄弱;二是統計普法不積極,普遍認為普法是法制部門的工作;三是面對個別領導和部門對數據的干預,不懂得利用統計法知識,對正確的數據進行維護。
2.3 統計對象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我省大部分交通運輸業戶規模都比較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自身法治意識更是薄弱,認為做統計工作是給他們增加負擔。認為統計工作不僅沒有給他們帶來效益,還造成了他們工作的負擔,甚至擔心把數據報給有關部門會對他們的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2.4 普法力量不足,形式單一,覆蓋面不全
基層統計員大多身兼數職,對統計工作疲于應付,又因為自身文化素質的限制,普法多為轄區培訓時給統計對象朗讀《統計法》有關條款,以及采取貼橫幅,寫標語,宣傳櫥窗的形式,但是部分受眾文化程度低,無法理解普法宣講內容。另外粘貼宣傳海報也只是在交通辦公場所和客運站等公共場所,且內容缺乏創新,導致群眾關注度低。
3 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3.1 提升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改進工作作風
一是制定一套適合領導干部的統計法培訓材料,對其進
行培訓考核,要求主管統計工作的領導做到熟知《統計法》和相關規定政策;二是通過制定相關制度要求其依法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隊伍能力;三是通過制定相關制度要求其依法指導統計人員開展統計工作,依法嚴格審查統計對象上報數據,把好數據“入門關”,做到所轄的數據數有所源,數過留痕,所有統計數據均要按照事前制定好的規則和程序產生,一旦數據生成不可隨意更改;四是要求領導層面要聯合其他相關部門對本部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叉審核和政策應用,做到數據聯動聯驗。要深刻理解法治就是在平常工作中就應該把統計工作重視起來,抓好統計工作,要求統計人員和相關統計對象按照規定要求把關每個數據,確保數據統計準確。
3.2 對統計隊伍進行培訓教育,使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建立一套符合統計人員學習和使用的統計法治課程體系,把法治思想建設納入相關考核,要求統計人員不僅要熟知所有相關統計業務,更要熟知所有的統計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首先要認真和積極學習和自己工作生活有關的法律知識,其次要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和相關規定設計一套符合本地區使用的統計制度,同時還要積極向有關領導和統計對象進行普法宣傳,以方便本轄區的統計工作開展。
3.3 創新普法舉措,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
在交通運輸行業內部開展形式多樣的統計普法工作:一是培養領導干部逐漸成為統計普法的“播種機”[2]。二是積極參與統計主管部門舉行的“大普法”活動,將活動范圍擴大到交通運輸行業。三是加強與統計對象之間的溝通,整合資源,發動一切力量開展普法工作,四是把握“互聯網+”潮流,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App客戶端等方式,使普法開展得更廣泛、更深入、更持久、更有效。
3.4 定時不定時開展統計工作檢查
建立檢查制度,聯合省級統計主管部門和從基層抽調人員成立檢查小組,定期和不定期的開展統計檢查工作,檢查內容涵蓋統計日常業務和法治建設宣傳等,以檢查督察促進統計法治建設。
總之,筆者認為只有把法治建設融入到交通運輸統計建設工作中,才能使交通運輸統計工作的效益達到最大化,使交通運輸的統計數據充分發揮觸角靈敏、預測預警、服務大局的優勢[3];才能確保交通運輸統計數據抗干擾,強能力,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統計體系,用高質量的統計數據服務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鄒海峰.漫談統計法治思維[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5
(10):62-63.
[2]茅偉.統計法治對統計數據質量保障機制研究[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7(10):47-50.
[3]鄧文彬.對強化統計監督防范統計造假的幾點認識[J].中國農業會計,202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