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文 朱述英






摘要:目的:探究BLADE技術在消除頭部運動偽影的臨床運用價值。方法:選取在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1月期間接受頭部磁共振檢查中圖像顯示運動偽影的50例患者為例。結論:BLADE技術在消除頭部運動偽影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能夠普遍適用于各類人群,尤其適用兒童及不配合的患者,為臨床提供更加清晰地磁共振圖像。
關鍵詞:磁共振;運動偽影;BLADE技術
本次通過回顧性分析及試驗設計與常規掃描序列比較,進一步評價出BLADE技術在克服頭部運動偽影方面的作用和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選取50例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1月在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磁共振成像檢查室進行頭部檢查的患者。男性32名,女性18名,年紀在3~75歲,平均年紀是42.5歲。兒童患者有10例,老年或不能配合的患者19例(其中包括兒童患者6例)。腦內血管疾病23例,先天性腦發育缺陷3例,顱內腫瘤7例,腦炎6例,頭部外傷2例,正常4例,其他病變5例。
1.2檢查方法
運用由西門子開發的Avanto 1.5T超導磁共振影像系統當中的12道通路的頭部陣列線圈,依照常規序列掃描頭部,等到圖像運動偽影產生后,改用BLADE序列。
1.3圖像分級標準
由兩名影像科室經驗極為豐富的主任醫師,對磁共振圖像進行對比分析,以顯示內囊結構的清晰程度,行0~Ⅲ分級法。0級:沒有偽影,內囊結構顯示清楚,可分辨;I級:少部分偽影,內囊結構顯示不清楚,可分辨;II級:大部分偽影,內囊結構顯示不清楚,不可分辨;III級:整個腦部結構模糊不清楚。利用SPSS 20.0經卡方檢驗行統計學分析,若P<0.05,則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 果
在50例患者中,0級診斷患者0例,I級診斷患者19例,II級診斷患者15例,III級診斷患者16例。經過BLADE序列矯正后,I級診斷患者降低為5例,II級診斷者降為4例,III級診斷者降為2例,見表2,圖1~圖3。
在BLADE序列T2WI軸例當中,有4例在腦部系統(側腦室、第三腦室等)產生不規則局部高信號,如圖4所示。
圖1 T1WI矢狀位:常規序列掃描后,少部分偽影,內囊結構顯示不清楚,可分辨(A,I級)BLADE序列矯正后,沒有偽影,內囊結構顯示清楚,可辨(B,0級)。
圖2 T2WI軸位:常規序列掃描后,大部分偽影,內囊結構顯示不清楚,不可分辨(A,II級);BLADE序列矯正后,沒有偽影,內囊結構顯示清楚,可辨(B,0級)。
圖3 T1WI軸位:常規序列掃描后,整個腦部結構模糊不清楚(A,III級);BLADE序列矯正后,沒有偽影,內囊結構顯示清楚,可分辨(B,0級)。
圖4 T2WI軸位:常規序列掃描后,大部分偽影,內囊結構顯示不清楚,不可辨(A,II級),第三腦室無異常高信號;BLADE序列矯正后,沒有偽影,內囊結構顯示清晰,可辨(B,0級),但第三腦室內可見異常高信號。
3討論
3.1BLADE技術優勢與劣勢
BLADE技術從根本上改變K空間填充技術,每一次采集都會采集到K空間的中心數據,對K空間中心重復采集,其信噪比相對快速回旋自波高,提高成像速度。BLADE除了能糾正剛性運動偽影,對于非剛性運動也有減弱作用。
最大缺點在于只適合于橫斷位掃描。矢狀面和冠狀面掃描只能通過增加相位的方式來解決圖像中的偽影問題,該技術無法做到。到目前為止,BLADE技術不能糾正平面間的運動,臨床掃描時可借助生理信號或者導航信號等來減少運動偽影的出現。
3.2BLADE技術臨床應用
BALDE技術主要用于兒童和非自主運動的患者,最常見的是頭部檢查,其次是膝蓋、骨盆和腹部的檢查。BLADE技術不僅能夠矯正水平面上的剛性運動偽影,還能夠矯正非剛性與層之間的運動偽影,而且能夠用作矯正各類運動偽影。此方法適合于全部Tim線圈和全部西門子高場磁共振圖像體系。
綜上所述,BLADE技術減少了運動偽影的形成,適合于任意方向成像與各種加權圖像,擴大了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應用范圍,解決了磁共振成像中的主要問題。但是,BLADE技術有其局限性。在本組資料中,4例在腦室系統中出現不規則局部高信號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陳迎.磁共振PROPELLER重建算法與運動偽影消除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2.
[2]董玉茹.磁共振掃描blade技術在眼眶掃描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3.
指導教師: 朱述英 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