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麗

現如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已經成為判斷學生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據。因此,心理測試成為各大學校評判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除此之外,學校也會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處于懵懂時期的學生,辨識能力不強,容易迷失自我。在此過程中,一旦產生不良心理,糾正要費較大力氣。家長和教師在此過程中的疏導和鼓勵極其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心理健康,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只有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正確引導,才能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存的問題
首先,部分學校的心理教育與實踐的聯系較少。有的學校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雖然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更多的是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活動不多,與實際存在脫節情況。除此之外,個別學校把心理教育的實質理解成對學生的德育,這會誤導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對此,相關學校需要采取解決措施。
其次,部分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水平有待提高。有的教師在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占據主要部分,較少開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應用理論,這體現了這些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相對不高,需進一步提升。同時,由于每位教師的授課方法和專業水平不同,導致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測評標準,使得在面對同一位學生相同的心理問題時,不同的教師給出的方法不相同,這樣往往會使小學生在心理上出現認知的混亂,因此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尤為重要。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第一,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疏導學生心理。在學校的生活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多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學生的神態和動作中洞察其內心世界。各學校要積極建立心理咨詢室,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專業的心理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在心理咨詢室需準備專業的心理測評項目,讓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同時使學生在面對心理教師時更放松。教師自身需要樹立積極向上的教學作風,將積極樂觀的情緒帶給學生。
第二,建立更好的教師隊伍,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學校需要對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讓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局限于心理健康理論的教學,而是在教學中設計關于實踐的內容,如導入心理健康相關的案例。對小學生而言,用動畫形式生動形象地表達的案例能更好地使心理健康知識深入學生的腦海中。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當下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在上課的過程中為小學生播放關于心理健康的電影,通過此類方法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此外,需要適當改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長是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家長的一舉一動深刻影響著學生的舉動及其心理。為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指導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多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學生在學校心理教育的基礎上更好地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只有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才能使小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家長和教師有著緊密的聯系,家長需要鼓勵孩子,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還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此外,教師也需要對表現較消極的學生進行開導,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系遼寧省沈陽市冷子堡九年一貫制學校)